鱼苗培育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那么浮游动物都是怎样培养的呢?



鱼苗培育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那么浮游动物都是怎样培养的呢?


文章图片



鱼苗培育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那么浮游动物都是怎样培养的呢?


文章图片



鱼苗培育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那么浮游动物都是怎样培养的呢?


文章图片



鱼苗培育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那么浮游动物都是怎样培养的呢?


文章图片



鱼苗培育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那么浮游动物都是怎样培养的呢?


所有的鱼苗在培育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 , 那么浮游动物又是怎么培养的呢?
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好问题 , 在自然情况下 , 刚刚破膜孵化出的仔鱼是不需要进食的 , 其营养物质来源是卵黄 , 这一阶段的营养方式也被称为内源性营养 。 随着卵黄中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 , 仔鱼就会开始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 , 比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微藻等等 。
这时候 , 如果事先准备培育出了数量丰富的浮游生物 , 就能大大提高初孵仔鱼的成活率 。 有些浮游动物人用肉眼是看不清的 , 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外观结构 。

▲▲上图是高倍镜下色彩缤纷的枝角类浮游动物 , 颜值是相当的高 , 头部枝角上的刚毛数量是分类依据之一 。
相对于人工颗粒饲料而言 , 天然的浮游动物是鱼类最好的开口饵料 , 一来是营养全面丰富 , 二来还不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 三来还能节省了经济成本 。
首先 ,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观察、收集浮游动物呢?浮游动物个体一般都很小 , 我们在白天很难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 但事实上 , 这些小动物几乎遍布于水塘的各个角落 。
有经验的养殖户还能够通过观察水塘的水色来判断浮游生物的丰度:一般来说 , 越是清澈的水池 , 里面的浮游生物就越少 , 这种水的肥力比较贫瘠 , “水至清则无鱼”说的也是同样道理 。
【鱼苗培育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那么浮游动物都是怎样培养的呢?】
对于那些有“颜色”的池塘 , 不同的颜色也有不同的“含义” 。 颜色为黄褐色的池水所含的硅藻比较多 , 青绿色的池水所含的绿藻比较多 , 偏白的水质含有的原生动物和细菌则比较多 。 对于养殖户来说 , 好的水一般是黄褐色(茶褐色)的水 , 这时候鱼苗的长势一般都比较好 。
浮游动物难以观察 , 但也不是无迹可寻 。 这里教大家一个观察浮游动物的小技巧:晚上准备一只手电筒 , 在水池边打开 , 顺着光束的方向看过去就会发现水里面有无数个运动的小白点 , 这些小白点就极有可能是正在觅食的浮游动物 。

▲▲轮虫的微观图
由于这些浮游动物的个体非常小 , 想要把它们打捞上来就需要准备非常致密的网具 。 一般来说 , 300目的网筛就可以捞上来绝大多数浮游动物了 。 反复打捞之后 , 浮游动物的密度就会越来越高 , 这时候就能在网筛内面上清晰的看到很多密密麻麻的浮游动物了 , 有很多还能跳动 , 用肉眼就能观察到 。
那么 , 常见的浮游动物又有哪些呢?对于初孵仔鱼而言 , 重要的浮游动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三大类 。 这三种浮游动物的大小各有不同 , 能够满足仔鱼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 。
  • 首先是轮虫 。
轮虫的个体大小一般在100~500微米之间 , 属于多细胞动物 。 轮虫是鱼类、虾蟹类育苗时的优良饵料 , 具有生活力强、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宜等优点 。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最广泛的轮虫是褶皱臂尾轮虫 , 其寿命只有7~10天 , 而且温度越高轮虫的寿命就越短 。

▲▲微观视角下轮虫的运动 。

▲▲轮虫的外观构造及口器特写 。
当外界条件恶劣的时候 , 轮虫可以产生休眠卵以度过“艰难时期” 。 轮虫休眠卵的长度约为135微米 , 宽度约为88微米 , 休眠卵的卵壳比较厚 , 这正是为了抵御外界的不良环境 。 当外界条件好转时 , 这些休眠卵就能够孵化出新的个体并进行下一轮的繁殖 。
  • 接着是枝角类 。
枝角类俗称红虫或者鱼虫 , 全世界淡水中的枝角类有450多种 , 我国就有148种 。 在鱼苗培育过程中 , 重要的种类有蚤状溞、大型溞、透明溞、多刺裸腹溞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