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培育需要大量的浮游动物,那么浮游动物都是怎样培养的呢?( 二 )



▲▲100倍镜下 , 水溞正在繁殖后代 。
枝角类比轮虫更大 , 体长一般在2~3毫米左右 , 用肉眼就能观察到 。 枝角类的寿命和温度、盐度有关 , 一般都在8~10天左右 。 此外 , 枝角类的蛋白质含量在30%~70%左右 , 氨基酸种类齐全 , 营养价值高 , 因此在水产养殖上也有重要的应用 。

  • 最后再说一下桡足类 。
和枝角类不同 , 桡足类主要生活在海水中 。 在某些海区浮游生物的种群中 , 桡足类甚至占到了70%的比例 , 种类以哲水蚤为主 。 目前国内成功培养的桡足类生物有30多种 , 比如纺锤水蚤、伪哲水蚤、华哲水蚤、真宽水蚤等等 。

▲▲各种形态及颜色的桡足类生物 , 上面有6只水蚤在腹部末端都有卵囊(也就是上图中呈“八”字形的部位) 。

▲▲上面这张图就是卵囊的特写 , 每只水蚤一次能繁殖几十个后代 。
问题来了 , 我们该如何培育浮游动物呢?从本质上来看 , 浮游动物的培育和普通的鱼类、虾蟹类、贝类、海参等没有什么两样 , 只不过是浮游动物的个体比较小而已 。
在生产上 , 浮游动物的培养可以分为一次性培养、半连续培养和连续培养等多种方式 , 也可以分为粗养和精养两种方式 。 先以枝角类为例讲一下一般的培育过程:
  • 1.首先要准备好培养的容器:试管、烧杯、水桶、水族箱、各种池子等都可以 。
  • 2.培养用水也有多种选择:井水、暴气自来水、砂滤海水 。
  • 3.饵料:单细胞绿藻、酵母、细菌以及植物汁液 。
  • 4.接种密度:100-500个/L 。

需要注意的是 , 投喂的饵料不同 , 枝角类浮游动物的营养组成也有不同 。
比如 , 以酵母为饵料养成的枝角类体内一般都会缺乏高不饱和脂肪酸 。 如果直接将这样的枝角类投喂给仔鱼 , 显然营养不够全面 , 鱼儿的生长也会受到影响 。 为了保证营养的全面性 , 往往还需要再搭配微藻进行投喂(因为微藻中含有丰富的高不饱和脂肪酸 , 这就弥补了枝角类的营养缺陷) 。
此外轮虫和桡足类的培育方式也大体类似 , 基本上属于“换汤不换药”的操作 。
浮游动物的培育在鱼虾蟹育苗方面用的比较多 , 如果是直接购买大规格的鱼苗进行养殖 , 那么就不需要专门培育这些浮游动物了(毕竟浮游动太小了 , 还不够鱼苗“塞牙缝”的) 。 只要在鱼苗下塘前7~10天做好肥水工作 , 池塘中就会自然生长出大量的浮游动物 , 这是最方便 , 但同时也是最高效的做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