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常识 秋季养生切记三大篇( 二 )


精神养生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 , 日照减少 , 气温渐降 , 尤其深秋之时 , 草叶枯落 , 花木凋零 , 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 , 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 。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 。这时 , 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 , 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收敛神气 , 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
运动护养
金秋季节 , 天高气爽 , 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 。在锻炼时 , 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 , 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 。“春夏养阳 , 秋冬养阴” , 秋季是收养的季节 , 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 。运动量不宜太大 , 不宜剧烈 。秋天气候多变 , 天气渐冷 , 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
保健防病
秋季是肠炎、痢疾、乙型脑炎等病的多发季节 。要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 , 消灭蚊蝇 , 注意饮食卫生 , 不喝生水 , 不吃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 , 按时接种乙脑疫苗 。
秋季燥邪易伤人 , 除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 , 对于确有阴伤之象 , 表现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 , 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 , 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
【养生常识 秋季养生切记三大篇】心情篇
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 , 恰好能洗去酷暑的袄热 。
立秋后 , 阳气日消、阴气日盛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本是自然界的运作规律 , 万物开始由生命的成熟顶端走下坡 , 花木逐渐凋零 , 生机顿失 , 人的情绪也跟着自然界的萧瑟走下坡 , 如果情绪与身体没有跟着调和过来 , 常引发忧愁、低落的情绪 。
秋天容易肺燥肝郁结
“我们常说lsquo;秋风秋雨愁煞人'言之有理 , ”中医郭忠祯解释 , 中医的情绪问题都跟气机不顺、气血不调和有关 。
从脏象学说来看 , 四季都有相对应的脏象 , 其中秋季与肺相应 , 肺在五行属金 , 金对应的情志系统正是忧悲 , 因此秋与忧悲相应 。
中医说秋气主燥 , 秋燥表示金气旺 , 金克木 , 因此秋燥抑制肝气 , 肝气郁结就容易产生闷闷不乐的情绪问题 。
中医圣典《素问》称秋天“使志安宁 , 以缓秋刑 , 收敛神气 , 使秋气平 , 无外其志 , 使肺气清 , 此秋气之位 , 养收之道也 。”说明秋天安心宁神、收敛情绪的重要性 。
立秋第1招:放松法 , 忘掉忧愁
经常练习太极气功或放松运动 , 可以有效帮助自己对抗压力 , 摆脱忧愁 。
物理治疗师简文仁说 , 现代人常常有意识无意识全身紧绷 , 焦虑忧愁时如此 , 就算开车也如此 。他经常遇到不晓得如何放松、不自觉就全身紧绷的患者 。
简文仁解释 , 肌肉绷紧容易夹到附近的神经血管 , 血液循环不好、神经传导差 , 就容易引起酸痛 。如果经常练习放松 , 可以让身心保持在舒坦平和的状态 , 科学上也证实 , 放松可以使人体内的脑内啡和阿尔发波(alpha;波)增加 , 降低交感神经的冲动 , 平抚情绪、安定心神 , 更能有效帮助睡眠 。
打哈欠、伸懒腰、深呼吸、昏倒等等都是人体自动的放松机制 , 差别在于程度不同 。
第2招:运动接触阳光 , 增加活力
九月重阳登高望远 , 秋天应学古人经常到户外走走、多运动 , 可以舒肝、增进肺活量 。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的护理研究所建议大家 ,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整天呆在家里 , 应该多出去走走 , 多晒晒阳光 , 接触接触不同的人与生活 , 吸收生活之中的活力 。也可以走进大自然 , 在没人的地方倾听一会大自然的声音 , 这样就会让心情很快好起来 。
第3招:情绪养生食谱 , 赶走忧愁
1.百合莲子白木耳汤
润肺燥、安心神、健脾胃、补气 , 对治疗咳嗽或失眠也有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