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鞘最初和藤壶一样 , 被人们视作海洋污染物 , 它们附着在船体上 , 可以快速生长 , 繁殖方式又很简单 , 这种超强的适应能力使得它们能快速的霸占一方海域 。 当它们附着在船底时 , 会加重船体的负担 , 使得耗费的燃料迅速增加 。 如果附着在渔网上 , 就会导致渔网堵塞 , 加重负载 , 最终拉断网绳 , 致使渔网破裂 。
不过很快 , 人们就发现了部分海鞘的食用价值 , 比如真海鞘、柄海鞘和壶海鞘等等 。
需要注意海鞘的种类很多 , 一些海鞘的体内含有剧毒 , 并不适宜食用 。 最早养殖海鞘的是日本 , 早在1994年时他们就开始人工养殖海鞘 , 将其作为餐桌上的重要食材 。
据研究柄海鞘蛋白质含量以湿重计为6.15% , 以干重计为28.49% , 其中检出了19种氨基酸 , 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含量达到322.13mg/100gwet wt , 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09.80mg/100gwet wt , 氨基酸种类比较齐全 。
海鞘富集金属的能力 , 使得它含有多种矿物质 , 这种矿物质可以用来清除血管当中的脂质 , 可以有效地降血脂 , 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 促进脂质和有几糖代谢 。 每100克海鞘的能量仅有30千卡 , 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减肥食品 。 我国现在已经引进了不少真海鞘进行人工养殖 , 市价在9.5元/公斤左右 。
消耗温室气体
除了营养价值极高以外 , 部分品种的海鞘还可以消耗温室气体 , 这种樽海鞘常年处于漂浮状态 , 可以将海面的碳带到海底 , 再有海底的植物进行转化 。 它们可以使零散的碳迅速聚集在一起 , 再利用自己的排泄球向深海转运 , 10万平方千米的樽海鞘群每天能转运4000吨碳 , 可谓是海洋中有名的节能减排“环保卫士”了 。
结语
为了从动物变成植物 , 海鞘可谓做出了不少努力 , 不过很遗憾的是虽然最终它依附在礁石上一动不动 , 也只是看起来像植物而已 , 本质上它还是动物 。 不少科学家解释 , 它之所以自己消耗掉了自己的大脑 , 是因为想告知其它海洋生物 , 自己并没有食用价值 , 这一点也确实使得它很少遭受攻击 。
不过它还是低估了人类对于“美食”的加工能力 , 没想到自己最后还是成了食物 。 毕竟再高超的伪装也逃不过人类对于美食的好奇心 , 在人类眼里 , 海鞘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 , 都不妨碍它上餐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