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影评:唯有错过,才有真正学会去爱的后来

曾在北京听过一场刘若英的讲座 , 带着轻柔嗓音和知性内涵 , 娓娓诉说着她的人生哲学 , 长期定居北京的她近年较少出现在台湾镁光灯前 , 但那次分享让我重新了解了这个人 。那时的刘若英已是半退隐的状态 , 尽管印象深刻的银幕作品是二十多年前的《美丽在唱歌》 , 但因为音乐作品使她对我而言一直都不陌生 , 没想到再听到她复出的消息 , 竟已有了导演的新身分 。


《后来的我》影评:唯有错过,才有真正学会去爱的后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人生活在这个世上 , 有多少时间是用来追求事业成就 , 又有多少时间是拿来爱人呢?答案对不同人来说必定不一样 , 不过没有人天生就具有爱人的智慧 , 往往受尽伤害才换来一次痛彻心扉的成长 , 也因此讲述爱情的故事往往最能引起大家共鸣 。

尤其在华人世界中 , 情歌金曲、爱情剧或电影总能一出再出 , 尽管剧情抽丝剥茧后可能都大同小异 , 却依然拥有使人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力量 。

在爱情这个巨大命题之下 , 不见得每个人都幸运地拥有一段美好的恋爱 , 但大多数人通常都有这样一位前任 , 曾经能为那个人奋不顾身 , 拥有愿意放弃全世界的勇气去爱 , 但最后你们仍走散了 , 而这段爱情在心中曾经是多么深刻 , 当成为过去式时 , 就会化作剜得多深的伤口 。


《后来的我》影评:唯有错过,才有真正学会去爱的后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后来的我》改编自刘若英2011年出版的小说《我的不完美》中的短篇〈过年 , 回家〉 , 场景从台北移至北京 , 而时间轴自2007年跨到2018年 , 并以每年过年作为分际 , 叙述两个同乡的年轻男女至北京打拚 , 这对多年好友逐渐培养出情愫 , 但爱情却随着现实压力与价值观不同而逐渐崩毁 。

说实话 , 这的确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爱情故事 , 北漂的青年世代拥有大胆作梦的基因 , 如同电影中男女主角来到北京 , 方小晓〈周冬雨 饰〉总希望能找个有房有车的北京人嫁了 , 林见清〈井柏然 饰〉则盼望在这个充满可能的大城市落地生根、成家立业 。这个世界加上梦想的滤镜总让人感到格外热血 , 但嘶吼完、许愿完过后 , 仍然是社会袭来无止尽的沉默 。

相遇又岂能相知?即便有幸相知 , 能够相伴的人终究寥寥无几 。该选择爱情或面包 , 这个亘古难解的大哉问 , 遗憾的不是谁输给了谁 , 而是当一同走过荆棘路 , 却在最后松开了手 , 成为彼此心中那个熟悉的陌生人 。而最痛的是 , 你会发现爱而未得 , 其实才是爱情世界中的日常 。


《后来的我》影评:唯有错过,才有真正学会去爱的后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我总是有太多的假设──如果那天你留下来 , 如果你先放下身段 , 如果当时我不要这么逞强 , 如果……但就是因为这些无数的如果 , 才更显得现实难以改变是多么狼狈 。片中饰演男主角爸爸的田壮壮 , 有这么一句话触动我 , 他说:缘分这事 , 能不负对方就好 , 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 这些可能都得等你们老了 , 才能体会得到 。然而不辜负彼此 , 其实一点都不容易 , 当我怔然独处于人去楼空的筵席中 , 我是不是应该更柔软一点 , 是不是当时应该不那么好强 , 脑子里依稀听见的笑闹声 , 都不过是每段关系最后的片尾曲 , 曲终迎来的 , 便是人散啊 。

刘若英寄托她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想像 , 作为首执导演筒的处女作 , 整体来看虽不算是怎样完美的作品 , 故事叙述有点碎片化 , 文艺腔过浓厚的对白若能稍稍修饰会更好 , 但情怀为整部电影补上不少分 , 我想这也是刘若英所想要达成的目标吧 。以她独特的温柔口吻讲述这段心碎故事 , 搭配摄影大师李屏宾艺术般的画面 , 一切美不胜收 。她其实都在做这件事 , 过往透过歌声、透过文字 , 而现在则是透过画面 , 唤起人们心中那块一直以来刻意遗忘的掏空 。

【《后来的我》影评:唯有错过,才有真正学会去爱的后来】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 可惜你早已远去 , 消失在人海 。


《后来的我》影评:唯有错过,才有真正学会去爱的后来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因为这部电影 , 我又重新哼起这首童年时的爱曲 , 《后来》这首歌刚推出时我才二岁 , 因此当我喜欢上这首歌时 , 它早已不算是新歌了 , 我记得小时候喜欢它是因为其中一句歌词栀子花白花瓣 , 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 , 每当唱到此段 , 浮现脑中的便是一幅不能再美的画面 , 同时它也是这首歌中较低音的部分 , 仿佛像是在耳边述说故事一般 , 在歌曲开头引领人进入一个有着青青草皮的世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