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对健康和情绪的8个真实影响( 二 )
6.自杀事件和季节因素有关
有研究表明,自杀往往在春末夏初更加普遍,Slate最早在十九世纪早期便观察到这一现象 。
这种春夏自杀高发期往往发生在农场和工厂工人中以及劳动人口占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也许是由于安静的冬季结束后突然增多的劳动和社会交往引发的压力和紧张所致 。
尽管有些研究已经驳斥了这一结论,但仍然有研究支持季节性自杀高发这一说法 。Slate报道称,虽然寒冷的天气容易让人悲伤和孤独,但阳光和高温容易让人产生自杀的念头,自杀率由此升高,同时也不利于日常的养生保健工作的开展 。
7.温暖的气候下,死亡率较低
尽管暴力犯罪率很高,但是有研究表明,气候温和能够降低死亡率 。
斯坦福的研究人员收集了美国89个郡的死亡率数据,发现较低的死亡率与温暖的天气相关 。发表于《国际生物气象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还发现,在德国,寒冷的天气和较高的死亡率相关 。
然而,也有研究称,因气候变化造成的全球变暖会增加疾病和死亡的发生率 。
8.气候温和,人更快乐
一些研究已经确定了气候和自我报告的幸福水平之间存在联系 。冬季平均气温越高、夏季平均温度越低,幸福指数似乎更高 。
当然,温和的冬天和凉爽的夏季可以让人们全年都能进行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除了能加强锻炼,也能降低压力,增加幸福感 。
天气与人体的关系
科学家研究指出,天气对人类有很大影响 。恶劣天气能够触发犯罪、自杀,导致交通事故或使肇事司机逃跑 。生活中许多人认为自己对天气变化有感觉,有些人甚至能预先感觉到危险天气的来临,即使儿童也会对低压槽和高压区产生反应 。不过,天气本身不会引起身体和精神疾病,它只会使人们已有的伤病加重或减缓,不利于养生 。
医学气象学家把人分成三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的人是天气反应型的,在天气的影响下,他们没有感觉到痛苦或觉得自己有病,但他们的情绪和养生健康状况却会有波动;
第二种类型的人是天气感觉型的,他们的植物神经系统不稳定(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愿决定的),他们比第一种类型的人对坏天气的刺激反应更强烈,也更早 。
在天气骤变时他们会感觉到头痛和睡不好,还会感到疲倦、情绪不好和变得易于激动 。他们注意力无法集中,只能喝少量的酒,并且在酒后会有反应,在开车的时候表现为反应迟钝 。
第三种类型的人属于天气敏感型,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是一些病人,他们可能患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或者曾经受过伤,如骨折等 。
当天气突然变冷或变热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伤口疼痛或者慢性病加重 。据调查,大约有60%的人觉得自己属于天气感觉型的 。即使按十分严格的生物气候学标准衡量,每三个人中也有一个人属于天气感觉型 。
天气与健康
1、湿热天气会影响人反应的准确性 。人的反应性在6月份最好,12月份最差 。所以,冬季交通事故率一般较高 。
2、气温在18℃时,人脑思维最为敏捷;35℃以上人脑会感到疲劳;温度低虽使人脑清醒,但用脑效率并不理想 。
3、气压,气温,湿度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不大的平稳气候有利于人的长寿 。因为年龄越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就越高 。
4、空气最新鲜的时间不是早晨 。而且恰恰相反,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气污染最为严重,其中晚七点和早七点为最高峰 。一年之中,夏秋季空气最新鲜,春冬的头一两个月空气污染最重;在一天当中,中午下午空气较新鲜清洁也有利于养生 。
5、血色素:夏季低,冬季高 。6、白细胞:冬季高,12月份最高 。
7、血小板:3-4月份高,8月份低 。
8、血清蛋白:总蛋白自冬至夏会减少,白蛋白夏天高,冬天低,球蛋白冬季高,夏季低 。
9、血容量:冷气团,冷锋后降低,受热后增加 。
10、二氧化碳结合力:12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 。
11、血磷:2月份最低,夏秋最高 。
12、血钙:2-3月份最低,8月份最高 。
13、血镁:2月最低,12月最高 。
14、血碘:冬季最低,夏季最高 。
15、毛细血管抵抗力:冷锋后增强,暖锋后降低 。
16、组织穿透力:冷锋后减少,暖锋后增强 。
如何克服天气变化对人的影响
人的情绪与天气有着密切的关系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时,人就觉得精神饱满、情绪爽快;天气若阴云密布时,则就感到忧郁烦闷、没精打采 。
推荐阅读
- 便秘能吃白芍吗
- 患有尿毒症病人可以吃榴莲吗
- 吃什么对心脏好 秋季心脏保健的饮食调养
- 神经衰弱怎么办 五款食疗方法帮你对症入药
- 皮肤过敏能不能吃凉皮
- 补肾养血的食谱
- 吃什么补血 四大食疗法补血益气
- 早餐吃什么最健康 冬季晨起吃什么最养生?
- 吃什么东西可以淡化雀斑呢?
- 中度贫血如何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