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钊: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液态CO2循环致裂煤体孔隙特征演化规律( 二 )


液态CO2循环作用前后煤体相同端面的裂隙分布演化
不同循环次数和不同循环时间液态CO2作用前后煤样的T2谱图
液态CO2循环作用煤样IM-1时吸附孔和渗流孔分形维数拟合
液态CO2作用后不同煤样的有效孔隙分形维数De分布
渗流孔分形维数与T2截止值、孔隙率之间的关系
不同循环参量作用下煤样的核磁渗透率变化
液态CO2循环作用后煤体渗透率变化率
渗流孔分形维数Ds与kSDR-dΔkSDR-d的散点分布
有效贯通孔分形维数De与φe , ΔkSDR-d的散点分布
作者简介
徐吉钊 , 男 , 1992年6月生 , 山东单县人 , 中共党员 , 博士(后) , 中国矿业大学讲师 , 硕士生导师 , 江苏省科技副总 , 江苏省林柏泉劳模创新工作室和中国矿业大学“科研先进集体”主要成员 , 兼任《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中青年编委、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 担任Fu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审稿人 。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1项、中国矿业大学“启航计划”基金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项 , 参与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项以及企业委托项目多项 。 发表论文40余篇 , 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煤炭学报》、《Energy》、《Fu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 。 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件(排名第2) 。
研究方向
矿井瓦斯灾害防治与利用、CO2强化煤层气抽采、多孔介质流体流动、核磁共振精准检测
主要成果
主要致力于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 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 还原了CO2循环作用煤体表观非均匀传热行为 , 阐明了煤体基质颗粒的热力响应各向异性规律 , 确立了CO2循环作用煤体孔裂隙结构演化与核磁弛豫特征的对应关系 , 定量表征CO2作用煤体孔裂隙贯通能力 , 研究了基于核磁弛豫特征的CO2作用煤体孔隙几何分形特征 , 促进基质内多相流体可视化 。 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方面 , 获得多项专利 , 为煤矿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
来源:
徐吉钊 , 翟成 , 桑树勋 , 等.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液态CO2循环致裂煤体孔隙特征演化规律[J
. 煤炭学报 , 202146(11):3578-3589.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