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币发展史 历代王朝发展中无限制的提款机

公元1260年 , 忽必烈将大蒙古国更名为“大元” , 改元中统 。建议来自一名叫作刘秉忠的汉人官员 , 按他的意思 , 大元之名取自《易经》中的“大哉乾元” , 这样的名称会更加中国化 , 更利于中国文人们接受 。
随即 , 已成为元世祖的忽必烈下诏颁行“纸币” 。一纸诏令 , 宣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使用纸币国家的诞生 , 元朝的纸币名为宝钞 , 这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发行纸币 , 在它之前的宋辽金等政权都曾经做过尝试 , 但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元朝能摆脱这样的宿命吗?
宋代商业的繁盛 , 促生了纸币 , 但缺乏有效金融管制的纸币从生下来便先天不足 。
纸币最早出现在唐朝 , 名为“飞钱” , 但因为使用面窄 , 没有形成规模 , 且不去说它 。真正令人关注的第一代纸币是“交子” , 它出现在北宋时的益州 , 现在的四川 。中国是一个缺少贵金属的国家 , 以铜为钱 。到了第二帝国的唐宋时期 , 随着经济规模的逐渐庞大 , 贵金属缺乏的问题日益严重 。政府多次颁布禁止民间使用铜器的法令 , 但收效甚微 。
为了解决铜钱荒 , 铸造铁钱就成了折中的办法 。最早提出铸造铁钱的 , 是南唐那位以声色避祸而著名的韩熙载 。宋代开国之后 , 依然缺铜 , 铁钱被沿用下来 。尤其是极度缺铜的四川 , 铁钱成了主要货币 。
铁钱的通行 , 暂时缓解了钱荒 , 却又带来新的问题 。铁钱过于沉重 , 对贸易造成阻碍 。在公元1000年前后 , 四川民间出现了一种类似唐代飞钱的纸质“货币”——交子 。当时的四川 , 贸易规模渐大 , 蜀锦、竹纸、印刷皆甲于天下 , 而且蜀道之难 , 也使得铁钱的使用极为不便 。《宋朝事实》载:“川界用铁钱 ,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 , 折大钱一贯 , 重十二斤 。”而当时一匹布的价格要两万铁钱 , 约重五百斤 。所以 , 在益州产生交子成为一种必然 。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确知交子的具体起源 , 但根据记载 , 最初应该是由民间商人联合发起 。在经历了初期的混乱后 , 商人们推举益州十六家富户共同作保发行 , 并对交子的样式进行了统一 , 防伪技术也有了提高 。当时的办法是每三年为一界 , 到期就进行更换 , 每一贯在兑换时 , 会收取三十文作为手续工本费 。当时的交子还只是进行商品大宗交易时的辅助手段 , 并非普通百姓日常所需 。
【中国纸币发展史 历代王朝发展中无限制的提款机】之后的故事 , 我们耳熟能详 。在一个没有现代金融概念 , 也没有任何监督的社会里 , 结局基本都是注定的 。十六家交子户因此大发利是 , 却缺少货币发行的准备金概念 。随之而来即是挥霍挪用 , 再随之而来的是挤兑 。于是讼于官府 , 官府遂将之收为官有官营 。宋仁宗天圣元年 , 也就是公元1023年 , 帝国朝廷在四川设立益州交子务 , 民间联合商户就此散伙 。
从准备金、数额限制到无限滥发 , 宋朝交子的毁灭之路 。
官办交子务成立后 , 帝国朝廷对其发行、流通、兑换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制度 。当时颁行的“钞法”规定 , 每界的发行额为1256340缗 , 本钱为36万缗 , 准备金率大约为30% 。这使得交子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以铜钱为本位的纸货币 , 可称为划时代的创举 。
但是 , 对于一个权力无边无际毫无制约的帝国朝廷来说 , 自己的意志即是国家意志 , 法令很快就成了一纸空文 。当第一界官交子发行后 , 帝国朝廷惊喜地发现 , 这是缓解帝国财政的“灵丹妙药” 。
之后的交子发行逐渐成为了帝国的狂欢 , 仅仅在第二界交子发行之时 , 印行的交子数额就已经超过了法律规定的限额 , 再往后 , 发行数量越来越高 , 甚至“只是虚行印刷”不备本金了 。到了史上著名的道君皇帝徽宗时 , 大量滥发已经使交子一文不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