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园口决堤事件给日军造成了多大麻烦?( 三 )


二是当时日军根本就没有攻占郑州的计划 。据日军华北方面军在1938年5月28日向第二军下达的命令称:“攻占郑州,不是本战斗的继续,要按另外命令进行,但不妨相机以一部占领开封(30日,另令攻占开封) 。”而且,当时参加徐州会战的日军是八个师团五个旅团共23万人(一说30万人),如果日军真的想攻占重兵把守的郑州并控制陇海和平汉线的话,如此大的作战计划肯定不会只派出14、16两个师团五六万人来执行,更别提什么进逼西北了 。
2、所谓日军占领郑州并沿平汉线进逼武汉只是国军将领的军事研判,日军当时并没此打算
很多人在谈及花园口决堤前的军事态势时,都认为日军的战略目的之一就是要攻占郑州并控制平汉线,以便沿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 。之所以做出此类判断,原因有二:(1)、当时几乎所有的的国军将领本来就对日军沿平汉路南下抱有极强的戒备心理,而当是日军的沿陇海线追击日军的进攻方向又强化了中国军事当局的此种判断 。比如徐州会战后期,1938年5月2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部长徐永昌致电第1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皖北鲁南作战推移,判断敌必乘我皖北鲁南撤退,一面行猛烈超越,一面沿陇海线向西追击突进,企图攻略郑州,转窥武汉 。”同一时期,国军统帅部在对武汉作战的指导方案中也说:“敌人打通津浦线后当以郑州及武汉为其作战目标,且判断其侵袭郑州及武汉之路线约有三:……待陇海一路占领郑州后,再沿平汉线南下取信阳、武胜关……攻武汉 。”时任第一战区长官部参谋长的晏勋甫后来回忆时说:“如果我军此后不能确保自黄河南岸起经郑州至许昌之线,不惟平汉铁路郑汉段的运输和联络线将被敌遮断,而且此后敌人南进可以威胁武汉,西来亦可进逼洛阳和西安,最后由西安略取汉中,进而窥伺我西南大后方 。”(2)、国军截获的日军情报也加深了国军将领的这种判断,6月10日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给蒋介石的电报说:“据报敌拟分四路会攻武汉,与我作最后决战 。并预计在本年底将战事结束 。一,攻取郑州,沿平汉线南下……”决堤之后的1938年6月19日,李宗仁收到的一份松井石根提出修改进攻武汉路线建议的日军情报称:“黄河决堤,皇军受意外挫折,余意补救军事困难,得两项孤立武汉战略:(1)郑州急不能下,可调主力军利用平汉、道清路之便,在黄河北岸之温县强行渡河,以最大之努力抢占巩县两重要据点,东向背击郑州,与中牟、开封我军集结西向,或迫陕州(即今日豫西陕县),策应运城、平陆,我军集合此四路日军,以占领西安为最大目的,截断西北与汉口方面之敌一切连络为止点 。”这些情报恰恰印证了国军将领事先的担忧,因此几乎所有的国军将领即便是数十年后仍然认为当是日军是想沿平汉路进攻武汉 。后世的很多学者同样持此看法,并以此为基础认为花园口决堤阻敌居功甚伟 。
那么,日军未从“最佳接近线的平汉路”进攻武汉,是否是因为花园口决堤呢?事实上,日军会沿平汉路南下武汉只是国军将领的担忧和情报判断,从当时日军的作战计划和作战行动来看,其并没有攻占郑州的打算,更没有控制整个平汉线然后南下武汉的计划 。据日军战史记载,1938年4月上旬,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在研究汉口作战的计划时,开始确曾“计划以1个军沿平汉线南下,1个军沿扬子江进攻 。但由于考虑到沿平汉线作战,及该方面敌情等缘故,需要很大兵力,而且华北治安不良,抽调兵力也有困难 。因此,这一计划被推翻,改变计划,决定以主力军沿淮河进攻大别山北面地区,以1个军沿扬子江进攻……这个方案除节省兵力外,还利于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作战 。”从当时的情况讲,日军如沿平汉路进攻,就要保障以平汉路为后方补给交通线的畅通,这必需有大量兵力,这对当时已经兵力不足的日军来说是很困难的 。由此可见,早在国民党决堤放水之前,日军就已经决定不从平汉线南下进攻武汉了 。
花园口决堤对日军进攻武汉的方向到底有没有影响呢?有!据日本战史记载:“黄河决口,使得淮河泛滥,作战军主力若利用淮河水运前进,实为困难,因而确定主力沿扬子江前进 。”花园口决堤的确促使日军将主攻方向从淮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但这跟平汉线又确实没什么关系 。
3、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并没有因花园口决堤而推迟
还有一种说法是花园口决堤“使日军华中派遣军被阻挡于黄泛区以东”,从而为武汉会战赢得了5个月时间,使中国军队有充足的时间备战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