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约瑟夫·奈:互联网已成“第五战场”,这是美国输不起的一战
【文/约瑟夫·奈 翻译/谈行藏、粒民】
无论是勒索软件攻击、选举干扰、企业间谍活动还是对电网的威胁 , 从当下的头条新闻关键词来看 , 无政府的网络空间很难有重建秩序的希望 。 这些坏消息描绘了一幅已然失控的网络世界图景 , 它的危险日益可见 , 影响边界也已从网络空间自身弥散开去 , 延展到经济运转、地缘政治、民主社会以及战争与和平这类基本问题 。
鉴于这一令人忧心的现实 , 那些试图在网络空间制定“通行规则”(rules of the road)的建议往往都会遭遇质疑:网络空间的核心属性使所有强制性规范都难以执行 , 甚至难知以晓它们是否曾被违反 。 那些宣布支持网络规范的国家也可能是予其对手以大规模网络攻击的国家 。
例如 , 2015年12月 , 联合国大会首次批准了一套11项不具约束力的国际网络规范 。 俄罗斯参与了制定 , 也在公布时签字加入 。 但就在当月 , 它发动了对乌克兰电网的网络攻击 , 导致大约22.5万人在几小时内无电可用 , 它也加大了对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的干预力度 。 对怀疑论者而言 , 这进一步证明在网络空间建立负责任的国家行为规范无异白日做梦 。
然而 , 这种怀疑恰恰揭示出他们对规范运作逻辑的误解 , 这种误解还将随时间的推移而得到加强 。 违规行为若不被指明 , 是会削弱规范的效力 , 但也不会使其变得无关紧要 。 规范的意义在于它能创造一种行为期待 , 使其他国家也有可能遵守 。 规范还有助于使官方行为合法化 , 并帮助各国在决定对违规行为做出反应时获得支持 。
当然 , 规范不可能突然出现并开始生效 。 历史表明 , 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出现后 , 社会往往需要花时间去学习如何应对 , 并制定规则以使世界更加安全 , 免受新危险的困扰 。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后二十年 , 各国才就《有限禁止核试验条约》与《核不扩散条约》达成协议 。
【互联网|约瑟夫·奈:互联网已成“第五战场”,这是美国输不起的一战】尽管网络技术带来了独特的挑战 , 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 旨在约束其应用的国际规范似乎正在以惯有方式建立 , 缓慢但稳健 。 随着这些规则建立 , 它们在降低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国际秩序风险方面 , 将发挥愈发重要的作用 , 特别是在华盛顿及其盟友、伙伴们用其他威慑方法强化这些规范的情况下 。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威慑在网络空间中不起作用 , 但这一结论过于简单 。 它依然有用 , 只是生效方式与核领域不同 。 事实证明 , 替代性策略的效果跟威慑一样 , 甚至可能更差 。 随着目标的不断扩展 , 美国必须奉行兼顾威慑与外交的战略 , 以在这一新的危险世界中筑好护栏 。 在其他领域建立规范的历史记录为此提供了有效的起点 。 我们应努力破除这样一种观念:当下的网络世界是一个全新的不同以往的存在 。
推荐阅读
- 媒体滚动|告别“僵尸状态”,互联网医院要走亲民路
- 建设|面对机遇期,互联网医院切莫“僵尸”
- 21世纪经济报道|超半数仍在全国放贷 非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回归本地难在哪?
- 通信技术|Web3,能解决互联网最核心的悖论吗?
- 市场资讯|Web3,能解决互联网最核心的悖论吗?
- 新京报|腾讯拟收购黑鲨科技,硬件梦能否在全真互联网圆?
- 节点|工业互联网系列访谈 | 东风通信李彬:乘工业互联网发展“风口”,助力工业4.0时代
- 老年人|互联网产品如何关怀老年人?
- 汽车|高科技+好口碑,集度汽车荣膺“互联网科技职得去雇主”
- 互联网货运|我国首个互联网货运安全运营标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