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大变革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速


中国企业家|大变革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速
文章图片
图1/1

_原题是:大变革的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年度经济观察
作者:王玄璇
在这场汽车产业变革里 , 头部造车新势力搅动行业 , 要想赢得更大空间 , 他们要面对的是更残酷的竞争和更大的挑战 。
【中国企业家|大变革的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速】如果要评选一个2020年度最具话题性的行业 , 大概非新能源汽车莫属 。
“老虎证券里讨论最多的关键词就是新能源汽车 , 其中讨论最多的是蔚来、小鹏和理想 。 ”老虎证券执行董事李彦毅近日参加一个论坛时表示 。 似乎从投资人到散户 , 都在发出“灵魂拷问”:为什么没有抄底蔚来?
2019年蔚来股价曾一度跌至1.19美元 , 2020年以来最高涨至近50倍 , 市值超过宝马等车企 , 在全球车企中排名第四 。 小鹏、理想上市时 , 额度被很多投资人疯抢 , 上市后股价整体也呈上升趋势 。
2019年一度融资受阻、徘徊在死亡边缘的三家造车新势力 , 2020年受到如此追捧 , 背后是市场对电动车的看好 。 人们期盼这不仅是一场能源革命 , 更是从功能机到智能机手机般的跨越 。 几家头部新势力也在用更好的销量及毛利率水平 , 证明自己 。
但另一方面 , 这些玩家们还不到松口气的时候 。 要在行业里赢得更大空间 , 他们要面对的是更残酷的竞争和更大的挑战 。
新造车强势崛起
李斌兑现了年初的承诺 。
2020年3月18日 , 蔚来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报告 , 财报显示2019年净亏损达114.13亿元 。 虽然净亏损较上年大幅收窄 , 交付量和年营收同比大幅上涨 , 但市场并不满意 。 财报发布当天 , 蔚来股价下跌16.21%至2.43美元 。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之后的电话会议中表示 , 有信心实现第二季度毛利率转正 , 年底毛利率达到2位数的目标 。
一切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展 。 二季度 , 蔚来毛利率转正 , 三季度毛利率提升至12.9%;小鹏汽车也在这一季度实现毛利率转正 , 达到4.6%;理想汽车则进一步提升了毛利率 , 该季度达到19.8% , 几乎达到汽车行业的平均值 。
毛利率的提升也和交付量上涨带来的规模效应有关 。 三季度蔚来交付了1.22万辆汽车 , 连续两个季度交付量破万辆 。 小鹏汽车本季度交付8578辆 , 新车型P7成为销量支柱 。 理想汽车仅凭一款车型 , 就实现8660辆的交付量 。
三家造车新势力从一年前的“死亡边缘” , 回到了安全区 。
2019年春夏之际 , 接连有几辆蔚来ES8自燃 , 6月 , 李斌启动了造车新势力史上第一次召回计划 。 9月 , 蔚来因为融资的进展问题 , 临时取消了二季报的电话会议 , 虽然第二天补上 , 但资金问题被舆论进一步放大 。 眼看就要谈好的融资一个个告吹 , 蔚来账上的钱越来越少 。 直到2020年年初 , 蔚来与合肥市政府签署了蔚来中国总部落户合肥的框架协议 。 4月 , 几家合肥战略投资者向蔚来中国投资70亿 , 蔚来才终于走出困境 。
小鹏汽车在2019年夏天遭遇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风波:老款G3车主的车还未交付 , 性能更优、价格却相差无几的新款G3便已推出 , 车主愤怒地拉起“老用户不如狗”等条幅 。 此外 , 受蔚来股价下降的影响 , 当时小鹏汽车因估值高于蔚来市值 , 融资进展不顺 。 直到2019年11月才宣布完成C轮4亿美元融资 , 战略投资者小米集团雪中送炭 。 而据报道 , 此轮融资中很大一部分是何小鹏自掏腰包拿出来的 。
理想汽车2019年上半年也在进行C轮融资 , 但进展并不顺利 。 李想只能找到美团创始人、CEO王兴 , 王兴对理想汽车很有兴趣 , 最终理想汽车在2019年8月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 , 其中王兴个人投资2.85亿美元 。 此后 , 王兴和美团连续下注 。
除了财务情况转好、销量持续上涨 , 造车新势力2020年更受瞩目的是它们的股价 。 特斯拉股价2020年以来上涨7倍 , 蔚来股价从2019年的最低点最高涨到50倍 , 理想和小鹏2020年上市时股价就已经不低 , 还呈上涨趋势 。
对于股价暴涨背后的逻辑 , 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写道:“当市场认可了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预期后 , 这个故事就变得非常值钱 , 市场开始按‘车企的营收+科技股的利润率’来估值 。 ”现在 , 估值的标准已经发生改变 , “低利率直接推高了估值 , 而疫情又令高估值集中在特定领域(比如科技和医疗) , 一切符合条件的资产都在疯狂提高价格 。 ”
智能化变革
对于几家造车新势力来说 , 要想找到更多未来的筹码 , 智能化方向的持续投入必不可少 。
李斌在2020年蔚来三季报电话会议上表示 , 蔚来正在加速第二代技术平台NT2.0的开发 , NT2.0的核心是行业领先的量产自动驾驶系统 。
理想汽车2020年9月与英伟达达成战略合作 , 宣布将在2022年推出的产品上使用NVIDIA Orin系统级芯片 , 可实现每秒200TOPS运算性能 。 财报显示 , 基于该芯片的全新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开始测试 。 另外 , 2021年上半年 , 理想将把自动驾驶团队规模扩大3倍 。
小鹏在2020年11月广州车展上公布了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 , 并宣布2021年在量产车上搭载激光雷达 。
为筹集更多包括研发费用在内的资金 , 三家造车新势力近日都在进行增发 。 2020年12月以来 , 理想计划增发47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 , 净筹资额约16.020亿美元 。 小鹏宣布增发4800万ADS , 拟募资21.6亿美元 。 蔚来宣布增发6000万股ADS 。
在造车新势力的带动下 , 传统汽车也在向智能化方向转型 , 汽车行业正在掀起一场革命 。
“电动车对比传统燃油车 , 不仅仅是能源革命那么简单 , 更像是苹果对比诺基亚、智能手机对比功能机 , 是一个颠覆性的机会 。 ”张颖的这一看法 , 也是很多投资人、行业人士的共识 , 即汽车将成为智能终端 。
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以来智能汽车产业链吸引了众多巨头 , 华为也在2020年10月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认为 , 在传统汽车走向完全自动驾驶、电动汽车以后 , 传统部件的构成只会占30%~40% , 而剩余的60%~70%是与电子、计算、通信、软件相关 , 因此华为可以将技术积累应用在汽车领域 。
淘汰加速
头部造车新势力搅动行业的同时 , 行业的淘汰赛正在加速 。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 , 疫情让全球车市雪上加霜 , GlobalData预测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实现全面复苏 。 中国车市已经基本复苏 ,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 , 2020年中国国内汽车市场销量或将达到2500万辆 , 与2019年基本保持不变 。
一些新造车玩家最终没能跨过生死线 。 博郡汽车、赛麟汽车、长江汽车接连宣布因资金困难暂停运营 , 拜腾汽车在烧光84亿元后 , 试图换壳“盛腾汽车” , 重新启程 。
传统车企也在绘制通往未来的地图 , 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 , 共渡难关 。
2020年2月 , 吉利汽车发出公告 , 称在与沃尔沃汽车探讨业务深度重组 , 以期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汽车集团 , 合并后业务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 。
十年前吉利收购沃尔沃后 , 为激发沃尔沃的创新性 , 吉利一直采取“放虎归山”策略 , 给了沃尔沃更多独立性 。 其结果是 , 2019年 , 沃尔沃全球销量比2010年时翻了一番 , 中国销量增长到原来的5倍 。 但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加剧 , 近两三年来 , 沃尔沃销量稳步增长的同时 , 营业利润却没有相应的增长 。 同时 , 吉利虽在2017~2019年连续3年成为销量第一的自主品牌 , 但近两年其营收和净利润皆有所下滑 。
李书福接受采访时表示 , 重组后 , 双方可增强协同效应 , 降低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风险 , 让吉利心无旁骛地推进产业生态链建设 , 同时也有利于吉利汽车走向全球 。
2020年6月 , 大众汽车与福特汽车正式签署战略联盟协议 , 双方将在中型皮卡、商用车和电动车领域展开合作 。 这是2019年1月双方宣布建立联盟之后的战略落地 。 这两个年营收加在一起达4387亿美元(2019年)的巨头选择携手对抗风险 。
7月 , 菲亚特-克莱斯勒(FCA)与标志雪铁龙集团(PSA)宣布 , 双方合并后的企业将命名为“STELLANTIS” , 寓意“用繁星照亮” , 继2019年12月宣布合并后迈出重要一步 。
在行业变革的大潮下 , 也有看似荒诞的故事正在上演 。 其中 , 恒大汽车从恒驰1至恒驰6的“盖楼式”发布 , 被总结成“汽车投资+土地+上市融资”的造车模式 。 11月25日 , 据《第一财经》报道 , 国家发改委最近下发了一则《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 , “点名”要求各地详细报告恒大、宝能等企业投资和拟投资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 , 包括土地占用、建设内容、项目进展、完成投资等 。
在这场汽车产业变革里 , 造车新势力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速度 , 传统巨头也在转型求变 。 因投资理想进入汽车圈、成为“汽车行业评论员”的王兴2020年6月发了一条饭否:平心而论 ,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 , 中国企业没有理由赢;但是 , 在正在到来的智能电动车时代 , 中国企业没有理由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