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开年巨献 预见未来①丨世界超算先驱陈世卿心中的超算“大脑”( 七 )


NBD:那么 , 中国目前在超算的发展上还存在哪些短板?
陈世卿:首先是中国的超算应用型人才不足 。 中国培养的人才集中在中科院等大型机构院所 , 主要研究集中式超算 , 领域相对较窄 , 而且也只有国家机构能够负担 。
未来的分布式智能超算将会是一个个分散到社区、街道、产业园区的小型超算 , 将会有更多更为细分、复杂的应用场景 。 鉴于此 , 中国的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 目前至少需要500万相关的开发人才 。 此前 , 我们在成都锦城学院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 , 希望培养更多中高端的应用开发人才 , 并计划将成功的培养模式 , 复制到一百所高校 。
另外就是市场在谈超算的时候 , 谈具体产业和产品比较多 , 很少有人谈算力算容 。 实际上 , 中国的智能超算发展 , 在算力算容上是一个较大的缺口 。 未来所有的人工智能场景都需要算法 , 而算法需要算力支持 , 这块需要大力开发 。
目前 , 有的城市意识到发展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核心在于算力 , 已经开始了相关布局 , 华为、浪潮等企业也在参与城市算力算容的建设 。 中国应该要以产业园区、社区为核心 , 布局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和算力 , 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配套环境 。
最后 , 只有将脑科学、人工智能和智能超算结合在一起 , 才能完成从端到边缘的应用场景 , 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 。
NBD:最后一个问题 , 从最初加入垄断世界超级电脑市场的克雷公司 , 到与创始人西摩·克雷分道扬镳中间你们经历了什么?作为一名顶尖科学家 , 同时也是资深创业者 , 您如何在技术探索与商业之间保持平衡?
陈世卿:因为他研究的超算系统被我超过了(笑) 。 当时 , 我的第二代超算研制出来了 , 他的第二代还没出来 。 慢慢地 , 整个公司的营收全都“依靠我的产品” 。
事实上 , 研发每一代超算都要花很多钱 , 去支撑上百人的研发团队 。 当时公司并不能支撑两个都在“烧钱”的研发团队 。 一方面 , 克雷毕竟是创始人 , 公司一定要优先支持他的想法和研究;另一方面 , 我为公司带来大量的商业利益 , 却依然没法筹集到足够的后续研发基金 。 久而久之 , 我俩就“分离”了 , 后来我主动带着45个工程师的研究团队离开了公司 。
一直以来 , 我都是探索前沿领域比较多 。 我的超算当然能够创造可观的收益 , 但我又将其投入到了下一个研究 。 研究—新产品面世—商业变现—再研究 , 如此循环往复 。
我的人生观就是 , 将我的科研成果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 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 , 全世界都需要帮忙 , 能做到这一点就很好!我希望从事科技行业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理念与价值 。 做科研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 , 而是为了让技术红利惠及所有的人 , 帮助社会底层的人们解决困难 。 科技之道 , 同沾雨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