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微物之神:帝国意象里的历史幽灵( 四 )


表姐|微物之神:帝国意象里的历史幽灵
文章图片

《微物之神》
作者: [印度] 阿兰达蒂·洛伊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译者: 吴美真
出版年:2014-5
幽暗生灵:帝国的秩序
以诗性的语言来展现帝国秩序的残酷 , 戴锦华教授曾经激赏过《微物之神》的独特叙事美学——当诗性的语言和高度致密的文字结合在一起 , 每一组文字成为如同钻石一般的多面体 , 每一个形态各异的截面 , 都折射出历史殿堂深处那些幽暗的创伤 。 这不仅对读者的阅读构成挑战 , 也让读者在这部小说里看到了文字和语言可能产生的革命性、创造性的作用 。
以第二十一章“生存的代价”为例 , 小说在铺垫主人公阿慕和木匠维鲁沙相爱时这一高潮段落时 , 有这样一段白描:
“仓皇疾行 , 全世界已经消失了 。
正要去工作的白蚁 。
正要回家的瓢虫 。
正要掘洞穴避开亮光的白色甲虫 。
拿着白木小提琴的白色蚱蜢 。
悲伤的白色音乐 。
这一切都消失了 。 ”
这样的一连串高致密名词 , 不仅把读者带到了阿慕和木匠维鲁沙偷偷约会时有质感的物质场景 , 更铺垫了一种美好而又悲伤的故事基调 。 洛伊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讲述什么惊世骇俗的故事情节 , 甚至只有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和家长里短的家族日常生活场景 , 可是 , 一旦作家改变了它的讲述方式——以全新的、动人的、直接的方式去触碰你的心灵时 , 这种唯美语言下掩盖的残酷真相 , 就会像利刃一样刺伤你的心灵 。
在第十八章“历史之屋”中 , 小说的残酷主题更多了进一步的诗性展示 。 “历史之屋”是阿慕和贱民维鲁沙的约会之地 , 就像是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人 , 在阿慕和贱民维鲁沙之前 , 这里曾经是一个卡利塞普(意为本土化的白人)的房产 , 他的爱人原本是一个本地男孩 , 男孩被父母带走后 , 他也自杀了 , 这里由此成为弃屋 。 卡利塞普曾经是一个双重的逾越者 , 一只脚踏过了宗主和被殖民者的界限 , 另一只脚则将爱跨越了性别 。 当警察们在“历史之屋”将贱民维鲁沙打得奄奄一息时 , 作者用极其冷峻的文字写道:“这些人只是历史的追随者 , 被派去结清账目 , 向那些违反其律法的人收取他们应该付出非代价 。 一种原始但完全非人性的感情驱使着他们 , 一种从刚生成的、未被承认的恐惧生出的蔑视感驱使着他们——文明对于自然的恐惧 , 男人对于女人的恐惧 , 权力对于没有权力的恐惧” 。
为了维护帝国秩序的一致性 , 权力自身成为唯一合法的“神性” 。 对于阿慕和贱民维鲁沙这样生活在帝国秩序的幽暗生灵而言 , 他们只不过是权力之下的卑贱“微物”(smallthings)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