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游戏|天使课堂:小游戏大感统, 那些年我们一起玩的感统游戏( 二 )


这个游戏 , 第一 , 丢沙包时 , 我们眼睛要看清方格 , 然后将沙包准确地丢进去 , 这是手眼协调的锻炼 。
第二 , 扔沙包的过程也是由手腕去控制扔沙包的力度和方向 , 腿和脚腕的力度控制也是对于我们身体肌肉张力的训练 。
第三 , 我们画的每一个小方格 , 都是一个小小的边界 , 对于孩子来说 , 他们的视觉空间感不好 , 投不准 , 可能会看不清边框的边缘 。
玩这个游戏 , 让孩子以上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可以由量变达到质的变化 。
游戏三:弹玻璃球
第三个小游戏:弹玻璃球 。 这个游戏更加地简单:一个人在前方一定的距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摆一个玻璃球 , 自己手里拿一个玻璃球 , 然后用四指将玻璃球包裹住 , 方位对准前方的玻璃球 , 用大拇指将其弹出 , 打到玻璃球上 。
那在这个游戏中蕴含什么感统训练点呢?
第一 , 手眼协调 , 眼睛看着目标 , 手指做出反应 , 准确打到还是偏离方向 , 那就体现孩子的感统能力了 。
第二 , 五指分化 , 大拇指的弹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的配合 , 对我们的五指分化、手指分工明确做精准训练 。 五指分化不好将会影响我们平常拿筷子、写字、手里拿东西能否正确把握住等等方面 , 对于一些剪刀的使用 , 捏、夹、握、撕等小动作都会产生影响;五指分化不好的孩子看起来好像很笨 , 不能正确地做出反应 。
游戏四:跳皮筋

第四个游戏:跳皮筋 。 两个及两个人以上撑绳 , 其他的小朋友按照既定的动作进行“舞蹈” , 出现失误就要被替换去撑绳 , 挑战成功的会增加难度 , 绳子升高到新高度 。
那这个游戏蕴含什么感统知识呢?
首先就是大脑双侧分化 , 因为每一个既定的动作都是组合动作 , 需要运用左右半身体共同合作去完成 。 如果大脑双侧分化不完全 , 简简单单的跳跃动作还是可以完成 , 但是需要身体协调去做动作、还需要一定的节奏变化的时候 , 就会出现失误 , 甚至是将绳子打结 。
其次呢 , 就是视觉空间感 , 当我们在跳跃或者变换动作时 , 需要我们把握好空间方位的远近、绳子距离地面的高低 , 然后结合我们自身的双侧身体 , 统合起来去完成相应的动作 , 如果视觉空间感不足 , 那么可能够不到绳子或者完不成某一个单体动作 。
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由此可见 , 我们童年的游戏蕴含了大量的感统训练内容 , 并且我们还可以发现 , 这些游戏中的动作 , 我们只要和小伙伴们在一起快乐玩耍 , 那么就会从不敢到敢、从不会到会、从不协调到协调、从完不成整套动作到轻松完成 , 让孩子自己实现主动地自我成长 , 这也是一个用进废退、量变到质变的自发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