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造车新势力2020年“三重奏”:资本狂欢、交付大考、洗牌加剧

造车新势力2020年“三重奏”:资本狂欢、交付大考、洗牌加剧
本报采访人员/夏治斌/石英婧
作为上海的知名商圈之一 , 南京西路商圈见证了众多入驻企业的辉煌与落寞 , 造车新势力们在这里开店又闭店 , 上演着一轮又一轮新造车行业的魔幻与现实 。
“这个店是我们盘下来的 。 ”2020年12月22日 , 在南京西路的小鹏汽车旗舰店里 , 一位销售向《中国经营报》采访人员如上说道 , 而这家旗舰店的上一家租户则是造车新势力拜腾汽车 。
2020年 , 中国造车新势力迎来了发展的分水岭 , 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以及威马汽车为首的造车新势力 , 在资本市场再次受到热捧 。 与此同时 , 2020年先后有绿驰汽车、赛麟汽车、博郡汽车、拜腾汽车、前途汽车、长江汽车等造车新势力身处经营困境之中 , 能否继续造车已成为未知数 。
对于2020年造车新势力的两极化发展现状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认为 , 造车新势力的两极化发展是受疫情、资金、车补退潮的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 “不论是个体因素还是宏观因素 , 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 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两级分化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 这会促使新能源汽车行业朝纵深化发展 , 也有利于市场主体的优化 。 ”
资本盛宴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 , 在“新四化”的大背景下 , 叠加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 , 拐点的到来首先体现在资本的狂欢上 , 各头部企业纷纷迎来高光时刻 。
2020年9月 , 威马汽车通过微博宣布完成了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 这也是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融资 。
美股成功上市的三家造车新势力也表现不俗 。 蔚来汽车的股价在2020年飙涨数十倍 , 市值曾一度超越了宝马、通用、福特、奔驰等车企 。 不过 , 蔚来疯狂的股价涨势也引起外界的质疑 。 2020年11月13日 , 香橼发布了一份做空报告 , 称蔚来股价已经脱离合理范围 , 股价应该“腰斩”至25美元/股 。
香橼报告指出 , 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的定价或下调至27.5万元 , 这将直接威胁蔚来主力车型ES6和EC6的销量;而蔚来的销量表现并不如特斯拉 , 2020年10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是蔚来的两倍多 , 然而蔚来估值却是特斯拉的两倍 。
2020年12月中旬 , 蔚来汽车宣布其将增发6000万美国存托股份 , 价格定在每份39美元 , 总计融资达到26.5亿美元 , 这已经是蔚来年内的第三次增发ADS 。 而在2020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 ,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说过短期内不会有融资计划 。
对此 , 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称:“资本市场的行为往往是一个动态决策的过程 , 虽然我们公司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来保证公司的运营和发展 , 但从保障公司长期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 , 我们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最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选择 。 ”
其进一步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本市场形势 , 投资人对我们的认可 , 以及对公司发展规划的评估 , 我们认为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融资时机 。 ”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告诉采访人员 , 借新能源股价处于高位进行融资 , 为企业发展准备足够的资金 , 是这些企业增发的初衷 , 背后则是新能源的竞争不仅仅局限于造车 , 而这种竞争更立体更广泛 , 涵盖了芯片、智能驾驶、电池、电桩等产业链的上下游 。
不过 , 在受到资本热捧的背后 , 蔚来也面临着企业品控等问题 。 仅在2020年11月 , 便有蔚来ES6隧道追尾后断轴、ES8车主14万换胎等事件传出 。
“隧道被追尾事件是一起正常的交通事故 , 追尾车辆当时车速较快 , 事故无人伤 。 14万换轮胎事件是内部售后流程及执行层面有缺失 , 带给了用户不佳的体验 。 我们已完成了内部整改 , 两起事故均与整车质量无关 。 ”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说道 。
销量大考
2021年的新年钟声已经敲响 , 造车新势力的2020年销量表现 , 也成为外界关心的话题 。
2020年12月25日 , 科技媒体品玩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特斯拉中国区揭蛊 第三季》 , 内容主要包括特斯拉上海工厂为追赶产能而降低质量标准 , 将不合格的零部件装车;中国区高管管理方式充斥着“包工头”文化 , 员工被极端压榨等黑幕 。
而就在特斯拉中国和品玩“隔空互怼”之时 , 特斯拉CEO马斯克还在为刷新的年销量目标而动员 。 据了解 , 特斯拉2020年的销量目标是50万辆 。 对于年销50万辆的目标完成情况 , 2020年12月29日 , 采访人员联系特斯拉方面 , 并未获得回复 。
国内造车新势力的2020年销量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2020年12月24日 , 蔚来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蔚来在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交付数均超出了指引数字;我们有信心完成2020年四季度交付数指引 。 ”
与其他车企对外模糊的年销量目标来说 , 造车新势力爱驰汽车则有明确的销量目标 。 2020年成都国际车展 , 爱驰创始人兼总裁付强表示 , “爱驰要活下来 , 2020年需要完成1.3万辆的销量” 。 而根据公开数据显示 , 2020年1~10月爱驰汽车累计销量达1464辆 。 此前爱驰汽车内部也推出“高管带货”“全员营销”方案引发外界热议 。
“员工高管代言自己企业产品 , 各行各业比比皆是 。 更何况爱驰汽车是家创业公司 , 我们的管理层也是合伙人 , 也是老板 。 老板带货、推广公司的产品 , 更是天经地义 。 ”彼时 , 付强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回应道 。
对于所提出的年销量目标完成情况 , 2020年12月24日 , 爱驰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采访人员 , “下半年以来国内销量保持增长势头 , 且在以欧盟为中心的海外市场取得很好的成绩 , 2020年收官之际 , 我们仍旧在为销量目标而努力 。 ‘高管带货’和‘全员营销’的模式也是爱驰内部创新营销的一次成功实践 , 在全员的带动下 , 爱驰U5收获了不俗的销量成绩和口碑 。 ”
实际上 , 相较于交付量已经过万辆的造车新势力而言 , 尚未实现交付的车企也饱受外界的质疑 。 高合汽车品牌与用户发展高级总监果铁夫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称 , “其实晚入局一年两年甚至时间更长一点 , 这都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 并不能说这个企业是步伐慢了或者需要追赶其他家 。 当然我们作为后入局的企业 , 从某些角度来讲 , 后发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 ”
【新浪科技综合|造车新势力2020年“三重奏”:资本狂欢、交付大考、洗牌加剧】洗牌加速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 进入2020年以来 , 造车新势力企业迎来新一轮洗牌 , 一大批新造车企业先后走向淘汰边缘 。
日前 , 曾被央视点名“烧光84亿元也没造出量产车”的拜腾汽车传出新消息 , 其关联公司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知行”)新增被执行人信息 , 执行标的为332540元 , 执行法院为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 。 而在2020年9月与10月 , 南京知行已经有两笔被执行人记录 , 目前南京知行名下累计执行标的已超221万元 。
之后 , 有关拜腾汽车重组的消息不断传出 。 2020年10月中旬 , 拜腾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拜腾董事会和股东会已经正式批准了拜腾重组方案 , 项目正在重启 , 会推进M-byte尽快实现量产 。
对于拜腾汽车重组的进展 , 以及复工复产的计划 , 2020年12月23日、24日 , 采访人员致电并致函拜腾汽车相关负责人 , 对方表示会看消息 , 但截至发稿尚未有进一步的回复 。
2020年12月24日 , 采访人员来到上海市南京西路的兴业太古汇 , 在路口星巴克的旁边曾是拜腾空间 , 而现在已变成小鹏汽车的旗舰店 , 全无拜腾汽车的一丝印记 。 此前拜腾汽车的一位销售也向采访人员表示 , 现在的小鹏汽车旗舰店就是当时的拜腾空间 。
更名后的拜腾汽车 , 能否转“拜”为“盛”仍是未知数 。 同样造车前景模糊的还有前途汽车 , 此前公开报道显示 , 前途汽车资金链断裂后 , 位于三里屯的全国首家门店已经撤出 , 同时位于金港汽车公园的交付中心也人去楼空 。
而采访人员实地走访位于上海市黄浦区马当路的前途汽车体验店 , 也有销售人员向采访人员表示 , 由于公司遭遇的经营问题 , 店里库存车也已经卖完 , 处于无车可卖的境地 。 实际上 , 除拜腾、前途汽车外 , 2020年还有赛麟汽车、博郡汽车、长江汽车等状况堪忧 。
对于上述企业的现状 , 任万付告诉采访人员 , 他们与蔚来等企业在是资金和量产时间上存在差异 。 “首先蔚来等融资金额处于造车新势力的前列 , 而其他企业融资较少 , 这就使得他们资金难以为继;其次 , 蔚来等企业产品量产时间早于其他车企 , 占据了先发优势 , 其他企业产品迟迟无法实现量产 , 导致陷入经营困境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