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陈维荣:今年氢燃料电池将有更大突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21年 , 56岁的陈维荣一直在忙 , 忙着技术研发、忙着与企业交流、忙着与政府沟通 , 对接各种创新资源 , 同时 , 兼顾着大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究应用的最新进程 。
他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 长期担任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
不过 , 他现在多了一个头衔 , 经学校批准的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 2021年 , 首台国产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下线 , 标志着我国氢能利用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 而该车采用的轨道交通大功率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 正是来自荣创新能 。
大学院长、公司董事长 , 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似乎很难集于一人之身 。 既要破圈 , 又要跨界 , 还要创新 , 陈维荣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破圈·突破卡脖子
陈维荣是从14年前开始破圈的 , 那年 , 他还只是西南交大的教授 , 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电气化为铁路供电 。
2008年 , 一名西南交大的学生参加了海外学术交流 , 主题是氢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研发应用 。 当时 , 国内对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尚在早期 , 由于长期从事铁路电气化领域研究 , 陈维荣立刻联想:既然汽车能用 , 火车能不能也用上氢能?
完成前期研究后 , 陈维荣把这一课题建议报送至学院 , 没想到引发了极大争议 。 很多教授都反对 , 从零开始的技术往往前途未卜 , 且投资巨大 , 即使熬得住漫漫长夜 , 最终也未必会有成果 。
好在该课题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的肯定与支持 , 他主动向学校推荐了这一课题 。 但当时 , 整个团队一共3人 , 陈维荣带着两个学生 , 前期都是靠打报告、借设备等方式进行研究 。
2013年 , 陈维荣和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辆氢燃料电池电动机车——“蓝天号” , 他专门邀请钱清泉亲自取名 , 意为“蓝天白云”、清洁环保 。 当年 , 陈维荣带着机车资料前往加拿大出席了国际氢能机车大会 , 中国的氢能研发首次登上世界舞台 , 且成功应用于电动机车上——要知道 , 当时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小功率的汽车应用上 , “蓝天号”的出现 , 在世界引发了巨大关注 。
此后 , 陈维荣和团队又朝着更大功率的氢燃料电池迈进:2016年 , 成功研制出世界首列氢能源混合动力有轨电车;2021年 , 国产首台产业化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调车机车下线 , 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
推荐阅读
- 该机|699~899 元,魅族发布魅蓝 10 手机:搭载国产芯片、 5000mAh电池
- Meizu|魅蓝10发布:国产虎贲芯片、5000mAh大电池 售价699元起
- TSMC|产业链消息称台积电预计今年营收将增长30% 但利润增长面临挑战
- 央视网|上海今年将增1万个充电桩添便利实惠
- 测试|饿了么计划今年在全国覆盖十万顶智能头盔:可语音接单
- 市场资讯|产业链消息称台积电预计今年营收将增长30% 但利润增长面临挑战
- 硬件|饿了么计划今年在全国覆盖十万顶智能头盔,点击头盔耳侧按键可接打电话
- Huawei|余承东:今年华为可支撑起30万台汽车销售目标
- IT|辉瑞疫苗合作商BioNTech:今年新冠疫苗的收入可能会减少
- 中国证券网|比亚迪万亿市值何时实现?这家券商预测:就在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