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窗口期( 二 )


宋晓刚称 , 在工业机器人方面 , 我国将重点研制面向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焊接机器人 , 面向半导体行业的真空(洁净)机器人等 。 在服务机器人方面 , 重点研制农业机器人、矿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医疗康复机器人、养老助残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和公共服务机器人 。 在特种机器人方面 , 重点研制水下机器人、安防机器人、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卫生防疫机器人 。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 , 机器人智能化发展呈现多维升级的新特点 , 即从单一感知向全域感知提升 , 从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升级 , 从单机智能向集群智能演进 , 从围栏操作向人机协作跃迁 。 ”宋晓刚说 。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规划》明确 , 到2025年 , 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 , 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 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
在宋晓刚看来 , “十四五”期间 , 要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 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 , 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等前沿技术 。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 , 发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的作用 , 加快成果转化 。 支持协同创新和技术融合 , 鼓励骨干企业联合开展机器人协同研发 , 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应用 , 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 。
“实现‘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 , 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汪宏说 。
汪宏表示 , 要夯实产业基础 , 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 ,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增强产品供给 , 面向重点行业需求 , 集聚优势资源 , 推进高端机器人产品研制 , 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和种类 , 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拓展市场应用 , 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 , 组织产需精准对接 , 推进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开发;优化产业生态 , 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 加快培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