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我们的当打之年丨从大学院长到公司董事长,陈维荣:今年氢燃料电池将有更大突破( 二 )


“与同类氢能源燃料电池相比 , 本次下线机车氢燃料电池转化效率最高 , 达到60% , 也是所有发电类别里 , 发电效率最高的一种发电方式 。 ”陈维荣说 , 车内的氢能源燃料电池反应过程是电化学催化反应 , 反应温度在65℃左右 , 全程没有燃烧 , 没有噪声 , 也没有污染 , 既绿色环保又节能高效 。
当陈维荣再度回顾大功率燃料电池的研发应用 , 他认为 , 这是以战略眼光带头组织攻关破解“卡脖子”问题 。 采访中 , 陈维荣感慨道 , 从目前的研发进度来看 , “可以说 , 在大功率燃料动力系统领域 , 我们已经走在前列” 。
电池|我们的当打之年丨从大学院长到公司董事长,陈维荣:今年氢燃料电池将有更大突破
文章图片

荣创新能49吨氢能重卡
跨界·破“壁”试验田
从学术到产业 , 从应用到商业 , 都有一个过程 。 2021年首台国产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的下线 , 本质上是一次以商业性为主的突破 。
在陈维荣看来 , 如果单靠高校的“单打独斗” , 是很难在几年内取得商业化突破的 。 事实上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高校和企业间都存在着一种“壁”——比如 , 有人认为研发都是投入 , 只有形成产品推进产业化 , 才算有了回报 。 于是 , 一些地方政府对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科研机构和人才团队“不放心” , 生怕辛苦孵化培育的成果 , “飞”到别的地方去了 。
在西南交大工作的十几年间 , 陈维荣也创办或参与创办过多家企业 , 涉及不同的领域 , 不少投资者也主动找过他 , 寻求合作机会 。
但在陈维荣看来 , 最大的转折点还是几年前在学校内部兴起的改革潮 。
当时 , 随着国家立法层面对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收益三权下放 , 西南交通大学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 , 将历经近10年研发的重大成果——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技术进行成果转化 , 成立了混合所有制校产企业——四川荣创新能公司 , 并由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陈维荣兼任董事长 , 钱清泉出任首席科学家 。
此时 , 陈维荣已经54岁 , 而这次跨界 , 又被称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实验” 。 荣创新能成立后 , 陈维荣开始探索如何打破高校和企业间“壁” , 完成从科技成果到市场产品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
比如 , 各地的企业都可以提出需求 , 定制技术 , 享受更完善的科技服务;各地的科研力量也可以跨区域“接单” , 科技人员可以投身创业 , 技术为王 , 以对产业的贡献多少 , 来享受科研成果的收益 。
又比如 , 要厘清各方分工 , 学校可以根据需求定向进行基础研发等;企业则进行生产制造、市场开拓 ,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