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人工智能判作文还不够“资格”
来源:科技日报
采访人员:乔 地
【新浪科技综合|人工智能判作文还不够“资格”】在2020年底举办的2020年人工智能与教育大数据大会上 ,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表示 , 教育领域已成为人工智能重要应用场景之一 。 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终身化教育体系 , 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 , 是智能教育的核心 , 是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目标 。
据了解 ,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 , 利用大数据开展的个性化学习已覆盖学生超千万 。 在2020年高考阅卷工作中 , 已经有9个省针对语文、英语作文等主观性命题引入了机器阅卷 。
不过 , 大部分教育领域的专家尤其是从事作文教学的专家认为 , 主观题尤其是作文 , 不能依赖人工智能进行简单评判 , 以一套数字化的“标准”去衡量作文水平的方式尚不可取 。 从事作文教学30多年的特级教师贾丽娟说 , 作文里包含的情感、思想以及隐喻手法等 , 仅凭目前的人工智能很难判断其水平高低 。 她说:“如果利用人工智能去判作文 , 可能会有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 , 刻意以人工智能判定系统为标准 , 这就失去了作文考核的意义 。 ”
目前 , 人工智能作文批改功能主要由3个核心模块共同实现:评分模块、评语模块和纠错模块 。 其中 , 评分的模型框架结合了传统的方法和深度学习的方法 , 以词、句、篇章作为核心的评分维度;评语模块提供全文评语、词汇推荐、范文推荐;纠错模块提供14个类别的语法错误识别及修正 , 包括浅层的拼写错误、深层的语法错误等 。 应该说 , 这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进步 。
但是 , 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 , 人工智能判作文目前还仅限于一定的辅助作用 。 当前的做法是将机器阅卷与人工阅卷结合 , 当机器与人工阅卷结果分差较大时 , 机器会将该试卷自动挑选出来交给专家组进行最后判别 , 从而减少主观评价的差异性 , 使得主观题的评价更加客观、公平 。
未来 , 批改作文的很可能不是人工智能 , 而是会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 。 教师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 探索学生兴趣 , 整合教育资源 , 根据学生反馈、数据分析设计符合学生需求的教育产品 , 这或许才是人们希望看到的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
“智能教育实践要注重总结经验、补齐短板 , 脚踏实地地推动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 , 发挥智能技术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优势 , 发挥教师在利用智能技术开展教学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 真正提供高质量教育 。 ”刘利民说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