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家|阿里、京东、拼多多“抢”工厂:C2M的战争
电商“抢”工厂:C2M的战争
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大电商巨头入场 , C2M大战一触即发 。 从C到M , 路径各有不同 , 谁能真正改变工厂 , 何时短兵相接 , 尚未可知 。
文|《中国企业家》采访人员 李薇
2016年10月 , 站在云栖大会的开幕舞台上 , 马云宣告 , 纯电商时代即将结束 , 新制造等“五新”将对各行各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 他预判 , 过去的三十年 , 制造讲究的是规模化、标准化 , 未来的三十年讲究的则是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 。
【中国企业家|阿里、京东、拼多多“抢”工厂:C2M的战争】变化 , 总让人兴奋 。
“40万亿的社会零售总额里 , 电子商务大概占比85% , 也就是说在制造端30万亿~40万亿的蛋糕 , 但今天 , 互联网化或者技术的红利在其中的渗透比例还非常低 。 ”2020年12月 , 杭州犀牛智造工厂内 , 犀牛智造CEO伍学刚在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时用数字佐证了新制造的蓝图 。
2020年9月 , 被阿里巴巴“雪藏”三年的新制造平台犀牛智造正式亮相 , 称为“一号工程”的犀牛智造工厂也在杭州正式投产 , 这个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平台揭开神秘面纱 , 开始了对新制造的探索 。
阿里巴巴最早对制造业的探索可追溯到2013年 。 当时 , 阿里巴巴旗下1688事业部推出了一个连接淘宝卖家与工厂的C2M平台淘工厂 。 和犀牛智造一样 , 淘工厂最初改造的也是中小服装企业 。
C2M是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的缩写 , 即用户直连制造 , 它是产业互联网时代新型的生产制造和商业形态 。 C2M基于IT技术 , 以柔性化、定制化的生产线 , 将消费者的需求与供应商直连 , 实现按需生产 。
把触角伸向上游的互联网企业远不止阿里巴巴一家 。
2018年12月 , 拼多多对C2M全面布局 , 启动“新品牌计划” , 采用C2M模式与制造商共同打造爆款产品;2019年8月 , 京东通过旗下“京东京造”启动C2M个性定制服务 , 2020年11月25日 , 京东发布“C2M智能工厂”计划 。
C2M给电商平台带来了新的机会 。 在零售供应链中 , 电商平台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逐渐成为生态圈的领导者 , 他们通过了解客户的需求 , 参与设计、生产、物流、配送等多个环节供应链的协同和优化 , 帮助降低库存成本 , 提高库存周转率 , 同时帮助提升消费者的体验与忠诚度 。
一场用数字化技术撬动的工厂革命正在萌芽 。
文章图片
图1/3
图表制作:王超
消亡的纯电商
“纯‘电子商务’这个词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 。 其实阿里巴巴将不再提‘电子商务’这一说法 , 因为电子商务只是一个摆渡的船 。 ”4年前 , 马云曾这样预测 。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运营及供应链管理学教授赵先德看来 , 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撕掉纯电商标签、触达制造端 , 与行业天花板及竞争不无关系 。
互联网与零售的上半场 , 大家都在强调交易效率 , 努力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 当交易效率走到饱和点 , 交易效率的水平也已触达天花板 , 电商平台怎样才能赚钱?
赵先德认为 , 一种方式就是要比制造商更了解客户需求 。 积累了大量消费者数据的电商平台开始考虑反向定制 , 即C2M的可能性 。
“由于靠近客户 , 基于平台上众多不同客户的行为特征 , 电商平台可以去分析客户喜好、需求 , 并通过数据分析反过来去指导上游品牌商、制造商去设计产品 。 由于传统工厂的数字化程度不高 , 电商平台数字化的能力比他们强 , 这就导致电商最终研究出C2M模式将用户和工厂连起来 。 ”赵先德分析 。
此外 , 电商竞争、消费者需求都在2020年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中被加快了 。 疫情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逛电商平台 , 对定制化的需求也变得更多;疫情也加速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 随着数字化的深入 , 产业链协同及效率的提升 , 制造商柔性能力的提升 , 都促使C2M模式爆发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 。
嘉御基金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前阿里巴巴B2B总裁卫哲认为 , 电商通过C2M触达制造端 , 有两个重要的先决条件:
首先 , 十年前 , 电商平台还是一个千亿级的交易规模 , 现在单一电商平台已经是万亿级的交易规模了 。 只有到达万亿级规模的时候 , 落到一个品类、一个单品上 , 才能够形成相对比较可观的订单 。
第二个条件则是 , 柔性供应链的能力在过去十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产业不是一夜之间变成C2M , 以前C2F(Customer to Factory , 消费者对工厂)等概念都曾被电商所提出 , 但为什么走不通?因为工厂需要逐步把柔性供应链能力摸索出来 。
卫哲以服装行业为例说道 , 以往服装行业的柔性程度几乎是以季度为周期运转 , 但通过这十年在供应链上的积累 , 已经做到了按周进行翻单、追单 , 柔性供应链的进步速度提升了近10倍 。
“评估一个C2M是否成功或者成立 , 应该站在三个角度来看:工厂是否获得更高的毛利?消费者没有付出更高的溢价获得相对个性化的产品?整个流通环节中的库存比没有做C2M之前是否大幅度下降?”卫哲认为 。
目前 , C2M平台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第一种是自营电商模式 。 电商利用自身平台了解客户的需求 , 利用自身在了解客户需求过程中得到的独特知识和信息 , 和品牌商合作设计生产自有品牌的产品 , 这些产品往往是高品质、基于某些客户群体的需求来定制的 。
另外一种模式是电商平台和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 代工生产)厂商进行合作 。 这些产品往往通过电商平台的协作协同 , 直接卖给了消费者 , 使得价格能够下来 , 但这些产品并没有品牌 , 或者叫白牌 。
赵先德介绍 , 在第二个类别中 , 有两种不太一样的模式:拼多多、淘工厂是基于需求去生产 , 然后通过平台出售;还有一类是智能制造平台组织协调的C2M , 比如红领集团通过自己打造的酷特智能制造平台 , 就是整合自己的工厂或者第三方工厂拿客户定制化订单 。
文章图片
图2/3
图表制作:王超
50%与5%之间的鸿沟
哈佛商学院教授、“颠覆性创新”理论创始人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曾做过一次创新调研:绝大部分企业做的新产品 , 只有5%的成功 , 但这些企业在新产品研发上的费用却占到企业整体预算的50% 。
5%的成功率和50%的预算 。 周伯文看到这个对比数字后颇为感慨:“大家都知道 , 不推出新产品 , 企业就会慢慢丢失市场 , 就会死;但要去创新 , 成功的概率只有5% , 这是创新最核心的痛点 。 ”
周伯文是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 , 也是京东智联云总裁、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 。 他从技术的角度思考: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这两个数字更匹配一些?这也是京东C2M的初心 。
在京东技术能力的支撑下 , 目前京东C2M系统可以使其合作的C2M新品上市周期比以前缩短80%以上 。
周伯文希望京东做的是“全人工智能的C2M”:用AI去理解用户的潜在需求 , “通过神经网络 , 去模拟用户的反应 , 再通过另外一个神经网络 , 去模拟这个产品应该怎么去迭代 。 ”
京东首席战略官廖建文总结 , 供应链的终极是C2M , “零售每年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 但供应链是不变的 。 放眼全球 , 具备领先优势的零售型公司也普遍具备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 ”
京东零售管理着500多万个SKU , 运营着700多个仓库 , 零售库存周转效率则达到了34天 。 京东标榜的“多快好省”、极速送达 , 背后实际上是在不断提升着零售行业的供应链效率 。
C2M供应链创新模式有两个特征:一是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组织设计和生产产品与服务;二是要尽可能地砍掉从生产商到最终消费者的中间环节 。 周伯文表示 , 未来京东将通过人工智能、5G、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 , 用“C2M智能工厂”把生产、流通、服务整个环节串联起来 。
C2M直接连接消费者与工厂 , 给品牌商和工厂的创新同样带来了新的机会 , 比如它极大降低了中小厂家市场调研、产品开发的门槛 , 帮助制造端、供应端从微笑曲线的一端向两端延伸 。
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 , 工厂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 , 反应速度更快 , 能更精确地基于用户需求来设计和生产产品 , 减少了设计研发的时间 , 降低试错的成本 , 同时降低中间环节的库存及浪费 ,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盈利能力 。
C2M似乎成为中国工厂低价值以及中国制造业过剩产能的解药 。 多家机构预测 , C2M产业将在未来4年内保持高速的增长 , 并将于2022年迈入万亿级的市场 。
不过 , 工厂也面临一些挑战:第一 , 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 实现与C2M平台更深度的数字化整合;第二 , 如何建立小批量多批次快速响应的能力;他们还面临着有一部分需求现在变成了快速响应的定制化需求 。
文章图片
图3/3
图表制作:王超
重塑制造业
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分析报告认为 , 过去十多年 , 电商行业走过了B2C和F2C等阶段 , C2M将是业态进化的下一方向 。
现阶段对C2M的探索 , 多以电商平台型企业主导的对制造业进行重塑 。 中金公司认为 , 从目前行业的实践来看 , C2M首先需要在供给侧进行柔性生产改造:
其一是技术升级 。 一方面要将制造商和消费者、供给端和需求端的数据打通 , 将B端供应链及C端入口之间各级软件系统互联;另一方面是要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
其二是管理革命 。 要以更灵活、更动态的人员组织形态支撑柔性制造的实现;其次是要在需求侧导入与柔性生产相匹配的柔性订单 , 使得制造商的柔性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
根据工商注册信息 , 全国一共有670万家制造业工厂 , 但制造业工厂流通数字化的程度还不到20% , 工厂数字化潜力巨大 。 同时 , 我国仍有着广袤的尚未开发的市场 , 数字化可以帮助670万中小企业工厂连接这些需求 , 为C2M带来机会 。
尤其是对于制造端来说 , C2M模式提高了制造企业的生产率 , 推动企业生产线、供应链、内部管理制度乃至整个商业模式的变革 , 使得传统商品的生产制造能够像软件一样实现快速迭代升级 , 是对供给侧的深层次改造 。
例如 , 在犀牛智造工厂内 , 每块面料都有自己的“身份ID” , 进厂、裁剪、缝制、出厂可全链路跟踪;产前排位、生产排期、吊挂路线 , 都由AI机器来做决策 。 以往须清点物料和检查排期才能确定的工期 , 在犀牛智造工厂一键即可得到秒级回复 。
C2M不是简单的商业模式变革 , 它本质上是对供给侧全方位的升级 。
C2M主要是制造商对自身生产的软硬件系统升级、经营管理机制的改革来实现 。 中金公司的分析报告指出 , 随着阿里巴巴、京东等消费互联网巨头集体转向产业互联网 , 它们在数字化赋能方面的能力也会逐步得到增强 , 成为C2M的重要参与者 。
随着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企业更加重视下沉市场 , 巨头之间的C2M大战一触即发 。 同时也将孵化出一批原生于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 , 如依文集团旗下的集合智造 , 其创始人夏华的逻辑是:在整合好后端的产业链之后 , 不断拓展前端的渠道 。
放眼目前的C2M市场 , 各家虽然都有不同的优势和逻辑 , 但未来一定会在产业链上短兵相接 。 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争一定会到达产业逻辑 , 而不仅仅停留在数据和用户之上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IT|全球汽车行业价值两年突增至3万亿美元 中国电动车企立大功
- 运载火箭|2021中国航天发射次数首破50
- 孙自法|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喜迎新年和人机共融时代
- 观众|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携多款机器人亮相
- 观众|古筝机器人现场演奏,32件展品亮相中国科技馆“智能”展厅
- 疫苗|中国生物:全球首支获批使用二代新冠疫苗将在阿联酋用于序贯接种
- 风险|筑牢安全线 打造防护堤 中国移动为5G业务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