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从“达人分享”到虚假宣传,谁“玩坏”了“种草笔记”?( 二 )
文章图片
在某平台上,商家发布的“合作”需求
济南一家新开业餐饮店老板秦川告诉采访人员,如今新店开业最重要的不是搞优惠活动,而是通过各种渠道,例如在小红书、大众点评、微博等平台给店铺发布“网红打卡”“美食达人推荐”等内容的“种草笔记”和视频 。
“一些经纪公司掌握这类资源,有的是旗下有一些‘网红’博主,有些则是有社交网络头部账号,通过这些账号发布宣传内容,推广效果远比店铺自己搞促销活动好得多 。”
文章图片
某商家给采访人员展示开店初期曾有偿邀请某“网红”发布探店笔记
虚假“种草笔记”往往和刷单、刷评价等“业务”相捆绑,形成了固定套路 。例如通过“网红”博主影响力宣传一波后,再通过“素人”去增加声量,营造一种“好评如潮”的感觉 。
为防止虚假“种草笔记”被平台查处,有业内人士告诉采访人员,虚假“种草笔记”背后,还有一个“养号”的庞大“产业” 。
这些机构在多个平台注册账号,并由运营团队负责给各个账号进行包装,塑造为“网红”、美食“达人”等形象 。再加上有的平台检测机制并不完善,只要内容逼真,并配有照片或视频等实景内容,很容易上推荐位 。
3
建议多方施策管好虚假“种草”
业内人士认为,“种草”作为一种新兴消费文化,本无可厚非;但对于以营利为目的,故意发布内容不实的“种草笔记”的行为,监管部门和相关平台不应放任 。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说,明知或应知内容不是发布者的真实经历,以营利为目的虚构“种草笔记”涉嫌虚假宣传;根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以虚假宣传、引人误导的内容欺骗消费者的,相关人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说,针对互联网频频出现虚假内容的现象,应加强多层次治理 。
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可制定相应的规章和标准,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 。
对于涉嫌虚假宣传的机构和账号,及时进行封禁,并将商家、造假者、刷单人等相关机构和人员列入行业黑名单,形成震慑效应 。
同时,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监督,监管部门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及时介入,防止虚假内容导致消费者上当受骗,造成不良后果 。
专家建议,相关互联网平台应负起主要责任,加强内容审核,增强人工把关环节,针对形式雷同或相似的“种草笔记”进行严格甄别 。
推荐阅读
- 视点·观察|新华社:数字虚拟人频频出圈,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真人?
- 视点·观察|收购黑鲨入局VR设备,曾说不做硬件的腾讯,搞得定硬件制造吗?
- 财产|折叠屏手机冲击高端,荣耀从华为继承的最后财产
- 视点·观察|每天9.9元起就能租手机?租赁平台被指向未成年人放高利贷……
- 爆发|从1G到5G 技术成熟与应用爆发相辅相成
- 视点·观察|虎年只有355天 少的10天你知道去哪了吗?
- 创事记|从主播开始谈一个购物需求
- 视点·观察|肯德基盲盒二手价暴涨8倍 是否在搞“饥饿营销”?
- 视点·观察|涉嫌传销再陷逃税风波,“微商教母”张庭夫妇最少补税118亿?
- Apple|大量Wordle“克隆”应用已从苹果App Store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