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变暖速度远高于全球平均 极地“火气大”成因复杂( 二 )
关于对北极放大效应成因的解释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金雷最认可的是“北极内部正反馈过程” 。
陈金雷说 , 北极地区的下垫面主要是海洋、海冰 , 冰的反照率为30%—70% , 水的反照率只有20%—30% , 冰比水的反照率大很多 。 受全球变暖影响 , 海冰厚度和覆盖面积减小 , 导致海洋吸收太阳辐射能增加 , 海水变暖又进一步加剧海冰的融化 。 越来越多的开阔海面对大气也产生了加热作用 。
温度测定并不简单
对于北极气温增速大于全球平均 , 科学家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 但这一结论是如何产生的?气温测定具体以哪里的温度为准?
对于温度的测定 , 全球已建立较为密集的地面气象观测站、高空气象观测站网等 。 世界气象组织《全球观测系统指南》中规定 , 观测场地所处环境应具有典型的物理、化学和地理特点 。 观测场地也应满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 “例如 , 应将气象观测仪场地选在远离建筑物和树木的开放区域 , 从建筑物和树木丛到观测区域的距离至少应分别为该建筑物或树木自身高度的10倍和20倍 。 除岸基观测以外 , 观测点与水体的距离应该在100米以上 。 因此 , 一个观测站点应该代表的是一个较大范围内的温度平均值 。 ”王海澄说 。
陈金雷分析 , 在新发布的报告中 , 研究人员认为北极变暖速度是其他地区的4倍 , 是基于几个原因 。 首先是其对北极区域的界定不同 。 以往研究中将北纬60度以北作为北极 , 而此次研究中 , 研究者认为应该严格按照北极圈 , 即北纬66.6度来划定北极范围 。 这样划分理论上会使得放大的倍数增大 。
时间跨度较大也是报告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之一 。 陈金雷认为 , 用于计算变暖的时间跨度很重要 , 新的报告选择了过去30年进行研究 , 但过去30年是全球变暖最显著的阶段 。
“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所用的各种资料不统
一 。 ”陈金雷说 , 要测定气温 , 观测当然是最准确的 , 但全球没有那么密集的观测网 , 所以大家一般使用的是再分析资料和遥感资料 , 不同机构发布的资料种类很多、时空分辨率不同 , 所以最终结果也不一致 。
“这一结论尚未在学界达成共识 。 ”陈金雷认为 , 北极变暖较之全球平均的速度 , 目前公认的数据是2—3倍 , 2021年北极理事会北极监测与评估工作组(AMAP)的报告中 , 这一数据是3倍 。
极地加速变热影响不容小觑
同样是极地的南极是否存在南极放大效应?
“研究表明 , 南极地区也出现了气温升高的现象 。 ”王海澄说 , 但研究认为 , 南极地表在西南极呈现快速增暖的现象 , 而东南极在南半球夏、秋季呈现降温趋势 。 有学者的分析表明 , 1989—2018年间 , 南极地区的地表气温上升了1.8℃ , 是全球其他地区增温的3倍 。 许多研究表明南极温度变化与热带海温有关 , 热带地区西太平洋的海洋温度变化对南极变暖有很大影响 , 大气环流变化会使更多的温暖空气输送到南极大陆 。 从这个角度看 , 南极变暖也有和北极放大效应类似的表现 。
推荐阅读
- 新浪科技综合|2021年度全球海洋变暖报告发布:海洋增暖又双叒叕破纪录
- 中国民航|营建产业生态 新赛道上跑出新春“速度”
- 澎湃新闻|官方回应“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运行速度太慢”:正升级调整
- AMD|DDR4被淘汰 AMD称Zen4平台推广要看DDR5内存普及速度
- 游戏|【IT之家开箱】iQOO9 / Pro 图赏:“致敬速度,极致性能”
- 成功|中国科学家培育抗热水稻应对全球变暖
- 速度|雷克沙发布 PLAY 固态硬盘:Mini SDP 小模块,可换个性外壳
- Tesla|特斯拉Model S Plaid OTA获新赛道模式:最高速度升至282km/h
- 硬件|群联PCIe 5.0主控性能公布:最高支持32TB闪存容量 12GB/s速度
- 气温|寒冷天气车辆易“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