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未成年人保护升格,App进入“去沉迷”时代
作者:王桂霞
“网信中国”公众号5日发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关于《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 《征求意见稿》提出 , 应用程序提供者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 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各项义务 , 严格落实未成年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 , 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用户提供诱导其沉迷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 (相关报道见A12版)
国家网信办的意见很明确 , 就是要求所有App必须履行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社会责任 , 严格落实“去沉迷”规定 , 不得诱导未成年人过度使用产品和服务 。 可见 , 监管部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升格 , 由之前强制推广全面“防沉迷”系统 , 升格到如今的全面“去沉迷”模式 , 预示强监管的深入推进 。 App开发商、平台运营商需认清形势 , 及早加强整改工作 , 对经营模式进行改革 , 迎接App“去沉迷”时代的到来 。
据CNNIC的《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 , 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到1.83亿 , 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 。 当下智能手机已全面普及 , 社会各个领域均已网络化、数字化 , App软件功能多样化、操作易上手 , 未成年人接触和使用App应用的机会非常大 。 然而 , 由于未成年人普遍缺乏自控力 , 容易沉迷于网络之中 , 长时间玩游戏、刷短视频的现象很严重 , 衍生出一系列社会问题 。
近年来 , App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 , 收集大量用户数据信息 , 从而对用户进行深度研究 , 聘请心理专家优化产品 , 深入激发和挖掘消费需求 , 并采取各种诱导手段 , 对用户实施深度捆绑 , 引诱其使用更长时间 , 以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 。 诸如手游、短视频、直播等均是如此 , 连成年人都难以控制住欲望 , 经常陷入沉迷状态 , 一玩就是几个小时 , 被诱导充值、打赏、购物等 , 更何况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人 。
【北京青年报|未成年人保护升格,App进入“去沉迷”时代】仅靠未成年人发挥自律性 , 主动去抵御App诱惑 , 一点也不现实 。 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 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控制 , 但需要一直盯着孩子 , 也很困难 , 还容易反弹 。 此前 , 为彻底落实游戏防沉迷措施 , 监管部门发布“史上最严”的“830新政” , 给游戏平台戴上了“紧箍咒” , 获得非常好的成效 。 调查数据显示 , 在“830新政”落地后 , 未成年人网络娱乐行为中 , 电子游戏占比已降至第五 , 仅有不足三成用户;有四成家长显著感知孩子游戏时间变短 , 85.8%的未成年人曾被防沉迷限制 。
推荐阅读
- 年味|冬奥会闭环的年味
- 视点·观察|每天9.9元起就能租手机?租赁平台被指向未成年人放高利贷……
- 新京报|5G能护航,AI会翻译,揭秘北京冬奥赛场背后的黑科技
- 北京青年报|新能源车险开卖 你的保费涨了还是降了?
- 北京青年报|肯德基盲盒二手价暴涨8倍 是否在搞“饥饿营销”?
- IT|贴地飞行!中车磁悬浮时速660公里 北京到济南仅40分钟
- 年味|冬奥手记:闭环年味
- 最新消息|1月28日至3月13日,北京禁飞“低慢小”航空器
- 北京日报客户端|1月28日至3月13日,北京禁飞“低慢小”航空器
- Google|谷歌大力游说欧盟 防止《数字市场法案》严重冲击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