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思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在一线)( 二 )


在大一期间上过陈鹏飞公选课的外系学生小张 , 被新鲜有趣的天文研究吸引 , 表示要转专业 。 “很感谢陈老师像朋友一般的分析和劝导 , 他让我多调研多了解 , 说天文学不是只有美丽的图片和浪漫的视频 , 更多是枯燥的数理分析和一坐十年的冷板凳 。 ”小张回忆说 , 自己上了专业课、补修了学分 , 在充分认识和了解这个专业以后确定了真正兴趣所在 , 才通过考试和面试转专业成功 , 大学毕业后还将在天文领域继续深造 。
“对于教师来说 , 要考虑将学科专业发展与学生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来说 , 要鼓励他们将个人幸福奋斗与国家发展需求结合起来 。 ”陈鹏飞说 , 知识的传授、人格的塑造和生涯规划都是人才培养的核心 , 而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 他也会通过自己的海外经历来言传身教 , 培养学生们科学报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在南京大学 ,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 一大批致力于塑造学生品格与品行的“大先生好朋友” , 正在用科学的方法鼓励引导 , 用宽广的胸怀关心呵护 , 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 成就人生、回报社会……
【梅思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创新人才培育模式(在一线)】作者:本报采访人员 何 聪 姚雪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