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超半数仍在全国放贷 非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回归本地难在哪?( 二 )


供应链金融是近年来的金融热词 , 2020年8月央行等八部门出台《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的意见》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
“产业链上与核心企业关联的上下游企业非常多 , 必然会涉及跨区域的问题 , 但这也与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形成了一定的冲突 , 因此在鼓励金融创新和执行政策之间监管部门需要进行更好的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 ”一位银行业研究人士认为 。
业内建议进一步支持创新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 , 2021年前三季度民营银行实现净利润107亿元 , 同比增长64.61% , 增速较2021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 。 具体来看 , 这些利润却被主要头部银行“瓜分” , 以网商银行为例 , 该行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7.89亿元 , 占全部民营银行净利润的16.72% , 而一直以来微众银行的净利润比网商银行更高 , 预计二者净利润占比远超过30% 。
“监管部门将19家民营银行划分为互联网型和非互联网型 , 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可以开展全国业务 , 发展速度较快 , 而非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只能立足本地 , 通过唯一的营业网点开展业务 , 非常不易 。 ”上述民营银行人士称 。
【21世纪经济报道|超半数仍在全国放贷 非互联网型民营银行回归本地难在哪?】该民营银行人士还进一步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同时民营银行很多业务的开展还面临着制约 , 如不能发行理财、无银行间资产证券化资质、无法开展债券承销等投行业务、大部分不能发行金融债(以及永续债等)等 , 导致补充资本金渠道单一 。
“在引导民营银行回归本源的大趋势下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 监管部门可以适度进一步加大对这些银行的支持力度 , 对其业务创新多一些包容和支持 , 并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 , 或者多批复几家互联网型民营银行 。 ”该民营银行人士建议称 。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还注意到 , 在回归本源、服务当地的压力下 , 个别民营银行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 , 把互联网业务调整为战略发展重点 , 大力拓展线上业务 , 同时不断加大数字化银行的基础建设力度 , 实现了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 。
这样的民营银行也在逐渐增多 , 近日一家北方地区的民营银行宣布 , 经监管部门批准 , 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停办柜面现金存取款、零钱兑换、残损币兑换、自助设备存取款等现金业务 , 集中资源提升电子银行的服务能力 。
(作者:李愿 编辑:李伊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