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哪三种人最可能移民元宇宙?答案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四 )


科幻作家阿缺:光明的未来和毁灭的深渊 , 这两个选项都略显极端 , 技术从来都是中性的 , 无谓善恶 , 掌握在不同的人手里 , 才会导致迥异的结局 。 元宇宙目前只是雏形 , 技术尚未成熟 , 势力格局也不明朗 , 言之使人类兴盛还是毁灭 , 未免过早 。 但于个人而言 , 我期待元宇宙技术能让工作更便利、生活更有趣 , 就像当初我迷恋上VR(虚拟现实)时一样 。
韩松:在我看来元宇宙不一定导致内卷 , 或者使人类毁灭 。 实际上向内和向外的探索可以并行不悖 , 我们可以一面遥望星辰大海 , 一面通往虚拟世界 。 航天和太空探索都很难 , 如果不改变动力方式 , 普通人大规模上天就很奢侈 , 而亿万人进入虚拟世界可能更容易 , 在那里就可以通过渲染技术拥有接近真实的火星体验 。 向宇宙的拓展也可能通过元宇宙实现 , 因为元宇宙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人类今后的太空探索更有可能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来进行的 。 外星人也可能通过元宇宙的渠道 , 以数字化的方式与人类实现首次会面 。
也有人说在元宇宙里 , 科技会加速进步 , 比如很多模拟实验 , 都可以拿到里面去过一遍 , 得到数据 , 再返回现实 。 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认识到元宇宙跟现实世界不匹配的一面 , 有时得到的东西可能并不真实 , 尤其是有人类的介入 。
看看地铁里面每个人低头看手机那种沉浸 , 再听听体验过优质虚拟现实头盔眼镜的人的感受 , 就知道如果有了元宇宙 , 沉浸感如果真的那么强 , 一定有不少人会沉迷其中 , 像今天沉迷网游一样 。 那个时候的元宇宙就有点像缸中之脑 , 刺激大脑产生真实世界的感受 。 有个电影《源代码》就描绘了这样一种途径 , 在虚构中经历了人生和世界 。
谭刚:在元宇宙中 , 玩家、消费者是以一种‘扮演’的态度活动的 , 比如他可以在迪士尼乐园扮演海盗 , 在金色平原扮演德鲁伊 , 但是这种‘扮演’会不会影响他对现实的态度呢?现实的价值体系是否和某个元宇宙中的价值体系等价?这实际上是后资本主义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 即意义的普遍不确定性 。 元宇宙作为一个更有沉浸感、面向更广大消费群体的超现实空间 , 不过是这个现实问题的延续 , 它绝不是历史的终结 , 指向的当然也不是什么光明的未来 。
刘永谋:这个问题其实是在问 , 元宇宙的发展最终会通向乌托邦还是敌托邦(反乌托邦 , 意为一个令人绝望的未来)呢?我的看法是:在现实中 , 元宇宙技术应用走的必然是“介于理想国与机器国之间的路” 。 和所有新科技进展一样 , 极端的情况不是没有可能出现 , 如科幻电影《虚拟革命》(2016)中的悲惨场景 , 但可能性极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