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2020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预计达1190亿元 占比超成都市90%

近日 , 成都高新区举行电子信息集成电路主题沙龙 , 政校企相关代表们走进温暖明亮的蓉创茶馆 , 共同探讨如何提升集成电路“产业竞争力” 。
这次集成电路主题沙龙 ,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请来的客人不少 , 有海光、新华三、展讯、芯原等16家集成电路代表企业 ,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代表、成都芯火基地代表等……伴着阵阵茶香 , 参会代表们抛出一个个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建议 , 这场散发温度与热度的主题沙龙越摆越深 , 越聊越暖 。
【产业|2020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预计达1190亿元 占比超成都市90%】 产业规模同比增长12.7%
集成电路“成绩单”发布

产业|2020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预计达1190亿元 占比超成都市90%
文章图片

主题沙龙上 ,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晒出2020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成绩单”:
2020年 , 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预计达1190亿元 , 同比增长12.7% , 占比超过成都市90% , 其中集成电路设计规模达65.6亿元 , 同比增长20% 。
据悉 , 2020年高新区IC设计业共有140余家企业 , 主要涵盖传感器、功率器件、光电器件、模拟、通信、存储、微处理、配套等八大技术领域 。 为有效降调产业的发展壁垒 , 打造良好的产业营商环境 ,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 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从“载体+平台+人才+治理+政策”构建企业服务体系 , 全方位、系统化提升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竞争力 。
在载体方面 , 成都高新区已规划建设IC设计产业园、成电国际创新中心、IC设计中心 , IC设计大楼四大产业载体 , 将打造专业化产业集群 , 形成产业集聚 , 帮助企业降低市场壁垒、资金壁垒等 , 加速IC设计产业快速发展 。

产业|2020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预计达1190亿元 占比超成都市90%
文章图片

在平台建设方面 , 成都高新区以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建设为契机 , 构建国家“芯火”双创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成都产业化基地—区内企业自建平台 , 多层次、多主体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 为中小型集成电路企业提供EDA工具、MPW、封装测试等服务 , 构建“芯片-软件-整机-系统-信息服务”一体发展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 2020年依托成都IC基地和成都“芯火”双创基地 , 已初步聚集14家企业自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 为高新区内外企业提供的服务次数超3万余次 。
多家企业“硬核”建议
助力集成电路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2020年成都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预计达1190亿元 占比超成都市90%
文章图片
企业代表畅所欲言
亮眼数据的背后 , 企业代表们也有真切感受 。
“我们是2013年来的 , 从落地成都开始 , 我们就一直很认可成都的发展 。 ”芯原微电子(成都)有限公司行政人事副总裁付裕说 , “还记得2013年在整个中国区做校招的时候 , 招的50个人大部分会选择去上海 , 而在2020年 , 150名毕业生中有110人留到了成都 , 从13年我是公司的第一名员工 , 到现在公司已经拥有400多名员工 , 我们员工数量每年都是成倍速递增 。 在成都高新区的8年也是成都集成电路设计发展最快的8年 , 我们有信心让成都整个产业能更快往前走 , 在中国地图上越来越重要、产出越来越大 。 ”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说问题 。 付裕表示 , “在企业上规模、体量后 , 如何更好、更大、更稳定的发展 , 这是需要跟政府 , 甚至更多人抱团在一起做的事 。 ”
“确实是这样” , 海光成都研发中心负责人梁鸿昌接过话筒提到 , “相关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很好 , 政策也基本上反映了我们的呼声 , 但是从整个集成电路生态方面 , 我们希望能获得更多相关配套的支持 , 生产更多实打实的产品 。 成都有电子科大、川大等高校 , 这是成都得天独厚的优势 , 但是从人才的流动来看 , 公司越来越多 , 就业机会越来越多 , 如何能更好吸引人才并且留住人才 , 是我们未来更加需要关注的 。 ”
随后 , 和芯微、新华三、紫光展锐、微光等参会企业纷纷畅所欲言 , 发表了自己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建议……下午5时 , 这场持续2个多小时的主题沙龙将近尾声 。
“通过本次沙龙 , 我们了解到企业家们对于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期待 , 看到了未来集成电路发展的机会和希望 , 也看到了目前存在的痛点和短板 , 非常有建设性 。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 将针对企业家们的建议 , 认真研究 , 逐条梳理 , 改善存在的不足 , 推动问题的解决 , 做好服务 , 助力企业发展 。
采访人员 黄启恒 摄影 梁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