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网约车多算里程和时间也是“缺斤少两”

_原题是:网约车多算里程和时间也是“缺斤少两”
李英锋
上海市消保委日前对上海网约车平台的计程及计时开展比较试验 , 将平台结算结果与标准检测设备测试结果进行对比 。 结果显示 , 110次计程计时中 , 57次计程偏高 , 40次计时偏高 。 也就是说 , 消费者会为此多花钱 。 (1月26日《北京青年报》)
【北京青年报|网约车多算里程和时间也是“缺斤少两”】网约车多算里程和时间 , 性质和小商小贩卖瓜果梨桃缺斤少两的性质是一样的 , 其本质都是让消费者少获得了商品或服务 , 多花了冤枉钱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条规定 ,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 , 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 , 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 网约车多算里程和时间 , 有欺诈交易之嫌 , 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财产权 , 平台等主体应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甚至行政处罚责任 。
消费者面对网约车多算里程和时间的问题 , 天然处于维权的弱势地位 。 这就需要消保组织、监管部门多给消费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 消保组织以及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有必要对网约车平台的结算设备、系统以及结果加大检查力度 , 积极受理处置消费者的投诉举报 , 征集侵权线索 , 发现问题后 , 根据情节轻重 , 采取约谈、查处、曝光、通报批评、提起公益诉讼等方式进行干预 , 并可将侵权信息计入市场主体征信系统 , 警示消费者 , 倒逼网约车平台优化结算系统 , 确保结算设施的合格率 , 完善管理机制 , 强化对司机的教育培训 , 规范运营行为 , 堵住多算里程和时间的漏洞 。
监管部门还有必要要求网约车平台进一步履行服务告知义务 , 向消费者提供包含运行起点、终点、里程、时间、费用、车辆牌号等详细信息的电子告知函 , 或者将信息打印到发票上 , 以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 供消费者进行比对监督 。 消费者则应该增强维权意识 , 如感觉网约车的计程计时计费行为有问题 , 注意留存好有关证据 , 向监管部门、消保组织积极投诉举报 。
诚然 , 网约车多算里程和时间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 但如果各方重视起来 , 加强关注 , 尽到责任 , 就可以有效遏制这一行为 , 为消费者坐网约车营造一种放心的消费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