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1/11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苏琦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很难想象 , 都2021年了 , 一个人串场演多个广告的套路还存在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2/11

在猿辅导、高途、清北网校、作业帮四个在线教育品牌的短视频广告里 , 出现了同一个女老师 , 她分别以从业数十年的英语老师、数学老师、专家等不同的身份 , 催促家长给孩子买课 。
上一个用这种方式被我们记住的 , 还是那个在电视上假扮老中医卖药的女演员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3/11
3年9个身份 , 上遍各大电视台的百变老中医
现在打开抖音、快手刷视频 , 时不时能刷到借贷类、教育类、游戏类的广告 , 剧情三俗、土味、狗血雷人 , 逃不出一夜暴富、手撕绿茶、后宫争宠、坏人遭报应的套路 , 你表示不能理解 , 如同不少网民在评论区的留言 , “抖音、快手怎么不去拍电视剧” , 但数据骗不了人 , 这类型广告的观看量和点赞数几乎都是以万次计 。
套路广告得人心 , 于是 , 生产者穷极一切手段在前三秒钟吸引用户目光 , 在之后几十秒的时间里密集放置大量戏剧冲击和反转戏码 , 给够观众快感 。 有创作者告诉深燃 , 在信息流广告产业链上 , 广告代理商和视频制作商为了赚到足够多的钱 , 行业逐渐形成了看见爆款就抄的不良风气 , 文章开头提到的 , 同一批演员出现在不同品牌的广告里的情况并不少见 。
雷同的广告片每天以几万、几十万的量级被复制生产出来 , 被推向主流App的视频信息流里 , 帮助平台留住用户、做商业化 。 平台的态度则显得十分暧昧 , “只要经过剪辑 , 不是完全相同的画面 , 平台的算法是不会判定为抄袭的 。 ”一位视频创作者表示 。
你我的每一次点击 , 每一秒观看 , 都伴随着钱落进口袋的声音 。
短视频广告“土五类”
现在刷短视频、刷淘宝 , 几乎很难不注意到信息流广告——一边感叹土味 , 一边却点开津津有味的看下去 , 深燃也中了“圈套” 。 仔细对比发现 , 五大类客户偏爱土味又套路的广告类型 。
第一个大类是游戏行业的广告 。 从PC时代浏览器右侧的游戏广告开始 , 宫廷变装、拯救美女的情节套路、人物形象就没变过 , 用户在评论区这样吐槽 , “快俩月了还没升到庶妃” 。 玩家想像广告宣传中一样 , 换到好看的衣服、解锁剧情“睡”到皇帝 , 必须要变身氪金玩家 , 有网友在评论区提示 , “里面根本不长这样 , 别下载”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4/11

因为此类广告的套路太单一、槽点太多 , 吐槽不过来的用户干脆制作了“沙雕游戏广告合集” , 合集视频在抖音上的播放量都是15w起 , 评论数上万 , 可见网友们深有共鸣 。
第二类是一直被批评 , 但一直很火热的金融类广告 。 “漂亮空姐看到老农有15万借条额度后答应在一起”的360借贷广告、“农民工飞机升舱”的京东金融广告就是被批评的典型 。
京东金融的广告中 , 一位农民工打扮的人因母亲乘坐飞机时恶心呕吐 , 向空姐提出能否打开窗户或更换座位 , 被周围乘客嘲笑 , 反被空姐推销升舱服务 , 他因价格昂贵放弃升舱 , 但后排一男子随即拿起他的手机开通京东金融App内的借贷服务 , 并称“这是你在京东金条上的备用金 , 可以随取随用” , 却丝毫不提借贷的利息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5/11
抖音上的借贷广告合集 , 以提醒大众提高警惕
雷同的套路不但出现在头部互联网公司的金融产品广告里 , 保险、基金等理财产品也深谙其道 。 股票类广告就更过分了 , 扮演者往往自诩“荐股大师” , 账号简介信息中留有联系方式 , 背后隐藏的是一场“荐股骗局” 。
第三大类是在今年疫情期间受益的在线教育类广告 , 其中包含3-7岁孩子的学前启蒙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兴趣班自我提升等 。 这类广告的套路 , 除了上述同一个演员代言至少四个品牌的情况 , 还会煽动焦虑情绪 , 且引导更加直接 , 往往在剧情末尾就加入注册环节 。 这类广告火到什么程度呢?深燃刷了半小时的抖音极速版 , 已经被引导“报名”了不下5个培训班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6/11

第四大类广告 , 统称为网络服务行业 , 玩法是借改编的剧情为App拉新或增加日活 。 在2019年年初红极一时的头条系番茄小说就是这样火起来的 , 其将已有的小说版权 , 改编成短视频吸引用户观看 , 并引导下载App , 宫斗、霸道总裁、盗墓、穿越、恐怖以及去年火爆的赘婿题材 , 早就是它玩剩下的套路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7/11

最后一类是导购类广告 , 直接售卖商品 , 化妆品、日用品、食品居多 。 这一类广告在淘宝App上的存在感最强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8/11

这类型广告内容多是真人演绎的剧情广告 , 剧情以绿茶、小三、闺蜜抢男友、忘不掉前任等为主 , 妆容、演技浮夸 , 故事情节总在高潮处戛然而止 , 然后引导用户购买商品 , 例如服饰、口红、洗面奶等 。 低俗的套路和画风却吸引了不少大品牌投放 , 有用户直接评论 , “链接是正品吗?”
“这些广告套路和平台本身的视频内容是相辅相成的 。 ”一家MCN的运营负责人齐硕对深燃分析 , 抖音上很多颜值达人就是依靠运镜换装视频的互相模仿快速涨粉的 , 快手上的剧情类视频内容更受偏爱 。
得套路者得流量
一夜暴富、手撕绿茶、后宫争宠、坏人遭报应的剧情广告 , 数据是惊人的 , 但套路是廉价的 , 类似的视频 , 一个3人视频制作团队一天能拍出三十条 , 甚至更多 。
“我们每天产出的视频数量不定 , 要看客户需求 , 产量最高时一天可以生产出70条视频 , 目前日常的产量在30条左右 。 ”短视频广告制作商负责人徐昊介绍 。
当然 , 效果不一 。 他告诉深燃 , 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 , 点击量和转化效果不达标 , 这支广告会被弃用 , 客户会立刻关停投放计划 。 “原创越来越难了” , 徐昊说 , 2019年是他们的巅峰时期 , 能做到两条视频里爆一条 , 但现在做十条也不一定能爆一条 。
爆款的套路难不难?徐昊知道同处在短视频信息流里 , 一条广告只有比常规的视频画面更吸睛、剧情更有爆点 , 才能吸引用户驻足、点击、完成转化 。 短视频创作者孙悦也认为 , “很简单” , 就是AIDA公式:快速引起注意、诱发兴趣、刺激欲望、促成购买 。
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最为关键 , 短视频时长不足一分钟 , 很难有完整的剧情 , 前三秒足够吸睛 , 才可以留住用户 。 孙悦总结道 , 可以用打架、骂人、跳河、逗小猫这些剧情 , 但还不够 , 需要有反转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9/11

他随口举例 , 比如 , 爸爸打孩子很常见 , 但孩子打爸爸就比较有冲突 , 再用反转做剧情延伸;再比如 , 一名女性上了公交车后 , 突然一屁股坐到一名男性的大腿上 , 对方问你是谁 , 女生就道歉说 , “看手机看迷糊了” , 对方问她在看什么 , 女生就直接道出App的名字 。 “这是一个典型的短视频广告剧情 , 可以根据平台调性做得更下沉一些 。 ”孙悦说 。
当然 , 广告是否成为爆款还有很多影响元素 , 比如选用豪车、直升机、赛车、教堂、游艇这类不常见的道具;BGM如果有氛围感 , 能让用户暂时失去时间意识 。 徐昊的经验是 , “上述因素都能做到的话 , 能轻而易举地让观众把视频看完 , 只有看完、看懂了视频 , 用户才有可能被转化” 。
在打造爆款时 , 还有一个偏玄学的概念叫“起量演员” 。 有些演员天生自带流量 , 比如上述教育广告里的老奶奶就是其中一位 , 她扮演名师毫无违和感 , 骗过了无数学生和家长 。 但这种演员非常稀缺 , 报价也非常高 , 深燃了解到 , 在北京 , 一般演员的拍摄费用是1000元一天 , 起量演员一天的费用接近万元 。
一方面 , 视频需求量大 , 另一方面 , 几乎每过一段时间 , 主流短视频平台就会换一批流行的主题 , 而创造流行趋势的方式 , 就是“互相借鉴” , 抄袭爆款也就成了行业里心照不宣的秘密 。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 , 抄来抄去的 , 哪类剧情起量了 , 所有做信息流广告的就都赶着去模仿 , 再做修改和‘升级’ 。 ”一位短视频创作者可可感叹道 。
不止一位创作者认为 , 在短视频平台目前的内容环境和广告分发机制之下 , 吃亏的反而是原创 。 徐昊就很苦恼 , 他多次向平台申诉维权未果 。 “起量素材的抄袭者 , 流量效果反而更好 , 且几乎不会被平台封杀 , 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 ”
“一个视频素材的效果好 , 广告代理商就会让视频制作商复拍多套 , 剪辑之后同时投放 , 看哪个起量快 , 大家都会这样做 。 ”齐硕称 。 平台自然会对视频素材进行审核 , 但下有对策 , 齐硕告诉深燃 , 只要不是完全相同的画面 , 平台的算法并不会判定为抄袭 。
曾经月入四五百万
如今只能赚零花钱
短视频信息流广告随着抖音、快手的兴起而生 , 背后是一个千亿级别的广告市场 , 有业内人士曾用“捡钱”形容行业的暴利 。
暴利之下 , 衍生出了一条产业链 , 这个链条上有广告主、代理商、视频制作商(创作者) , 背后主流的合作模式有三:第一种是广告主与创作者直接合作 , 第二种是广告主把任务下达给代理商 , 代理商再找视频创作者 , 创作者相当于丙方 , 第三种是通过快抖等平台进行撮合服务 。
一个行业曾经有多暴利 , 红利期一过就会有多残酷 , 短视频广告制作这个行业也是如此 。 据从业者介绍 , 红利期时 , 一个制作团队只需要支付三个员工加一两个演员的日薪 , 就能从平台拿补贴、从广告主手中拿分成 , 一条广告提成十几万不是难事 , 踩上风口、深谙套路的公司甚至能一个月挣四五百万 , 毛利超过80% , 高回报率让无数视频人、广告人前仆后继 。
但现在 , “短视频广告的制作门槛太低、需求量就那些 , 赚钱就难了 。 ”可可告诉深燃 , 很多之前以传统宣传片为盈利点的视频公司涌进来发现 , 难以接受其中价格的落差 。 以前一条宣传片十几万 , 现在一条短视频广告成交价几百到小几千元不等 , 价格覆盖不了成本 , 只好靠提成过活 , 那就更加依赖爆款了 。
坚持原创的团队则受限于产能 , 即使订单饱和 , 在人力成本高昂的情况下 , 利润率并不高 。 徐昊团队有全职导演40个 , 全职编剧10个 , 以及300多个兼职的非会员编剧 。 “行业以固定单价的视频采买为主 , 我们对外报价2500元一条的片子 , 成本是1500元左右 , 毛利控制在20%以内 , 利润比较低 。 ”徐昊称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10/11

慢慢的 , 不少视频制作公司活成了内容批发商 , 为了控制成本 , 就走批量生产的路子 ,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行业的抄袭之风 。
短视频创作者的上一级是代理商 , 代理商按广告系统里的消耗收费 , 据徐昊介绍 , 行业平均水平是提成七到八个点 , 比如 , 一个消耗为1000万的片子 , 代理商能拿到70多万;视频创作者平均能拿到1.5% , 也就是15万左右 , 最高能到3% 。
“真正赚钱的是代理商 , 大部分视频制作商都是赚一点零花钱 。 ”可可称 , 但这一行的代理商红利期也逐渐过去 , 起初成本很低、钱很好赚 , 现在随着快手、抖音都在重视平台的商业化 , 亲自下场做信息流生意的撮合商 , 代理商的利润空间也正在被逐步压缩 。
品牌、平台各有算盘
乱象一时难休
QuestMobile报告显示 , 2020年上半年 , 短视频行业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近30% , 达到182.1亿元;在线视频广告收入为132.1亿元 , 相比前一年同期的155.1亿元下降了14.9% 。 在视频广告市场收入下降的背景下 , 土味而套路的短视频信息流广告反而大行其道 , 是因为用户时间在短视频上 。
品牌要靠短视频平台里的广告拉新提升业绩 , 抖音、快手、淘宝要挣广告费冲收入 , 可可认为 , 信息流广告的本质是从平台买流量 。 不管是越来越多品牌把广告投放倾斜到短视频平台的红利期 , 还是当短视频平台流量趋于饱和 , 行业竞争激烈 , 最大的受益者一直都是平台 。
“头条系和腾讯的广点通 , 信息流广告收入比重很高 , 快手2020年也加大了商业化力度 。 ”齐硕提到 , 电商模式已经十分成熟的淘宝 , 在信息流视频广告上却发力较晚 。 而微信在信息流广告上的对手一直是自己 。 “最初大金主才敢于投朋友圈广告 , 现在效果可预判 , 朋友圈广告也逐步被更多广告主接受 , 一些完全以售卖为目的的广告也越来越多 。 ”
据深燃了解 , 信息流计费方式有多种:CPM按千次曝光量计费 , 这种方式现在用的比较少;CPC按点击计费;CPD按下载计费;现在平台还有OCPX功能 , 即设定一个目标转化成本 , 系统会智能投放优化 , 提高访问落地页、提交表单的效率 , 或降低下载成本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
文章图片
图11/11

总之 , 在商业化的压力下 , 平台没有动力去限制创意的模仿 , 对套路信息流广告态度暧昧也是有原因的 。
“抖音上最初的信息流广告也很low , 简单粗暴的情绪广告居多 , 但平台发展到现在 , 广告的套路也在进化 , 用户需要的是更真实、更有信服力的广告 。 ”徐昊称 。
眼下 , 广告主对套路广告的追逐 , 使得行业正在进入一场无序的战争 , 也让我们陷入无时无刻不被套路广告包围的境地 。 也许 , 随着越来越多用户熟悉这类广告的套路、转化率越来越低以后 , 广告才能变得更走心 。
应受访者要求 , 文中徐昊、孙悦、可可、齐硕为化名 。
【|短视频无脑广告,为什么越来越多?】(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