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人民时评:让算法应用规范起来,才能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打开购物APP , 想买的东西从推荐商品中就能快速找到;浏览新闻或短视频时 , 总能收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推荐;选择餐馆时 , 在APP点开美食栏目就能看到推荐排行榜……作为消费者 , 很多人对这些体验并不陌生 。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 涵盖网络购物、交通出行、旅游住宿、订餐外卖等多个领域的算法应用日渐普及 , 影响着用户的消费决策乃至日常生活 。
一般来讲 , 算法是一种技术手段 , 即互联网平台借助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使用习惯等大数据 , 实现用户需求和服务的快速精确匹配 , 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和获取的成本 , 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更易获取的产品和服务 , 让社会运行更加高效 。 同时也要看到 , 市场上还存在一些因算法不当应用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 比如过度采集用户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不当操纵流量分配干预平台商家经营等 。 这些做法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 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 不利于平台和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在以大数据为基础、以算法模型创新为内核、以计算能力为支撑的智能浪潮中 , 规范算法显得尤为重要 。 如何防止算法沦为“算计” , 成为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的话题 。 特别是 , 由于信息占有、技术应用等差异 , 平台相较消费者往往处于强势地位 。 因此 , 算法规制不能仅靠平台自觉 , 需要建立从国家法律到行业规范再到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监督体系 , 让算法应用有章可循 , 让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法可依 。
【消费|人民时评:让算法应用规范起来,才能提升用户消费体验】目前 , 针对算法应用这一全新的治理课题 , 我国先后出台并完善了有关制度 , 加强相关领域的规范 。 比如 , 《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网络运营者不得违反收集使用规则使用个人信息 。 因业务需要 , 确需扩大个人信息使用范围的 , 应当征得个人信息主体同意” 。 又如 ,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提出“制定完善对网络直播、自媒体、知识社区问答等新媒体业态和算法推荐、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办法”“加强对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研发应用的规范引导” 。 这些政策举措 , 充分彰显了我国加强算法规制、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决心 。
规范算法应用 , 行业组织、企业自身和消费者也不能缺位 。 前不久 , 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网络消费领域算法规制与消费者保护座谈会” , 推动形成加强算法应用有效规制的共识 。 共识引导行动 , 行动夯实共识 。 为此 , 行业组织需要加强引领和督导 , 净化行业风气 , 有效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 消费者也应增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依法维权意识 , 共同参与治理 。 作为掌握技术的企业 , 更应加强自律 , 切实承担应尽义务和责任 , 坚持正确导向 , 严格遵守法律规定 , 诚信应用算法 。 相关各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 才能共同推动算法应用规范有序发展 。
可以预见 , 随着监管体系的建立和算法规制的完善 , 算法应用及相关行业将会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 让算法应用规范起来 , 实现技术运用与商业伦理、社会价值的良性互动 , 才能提升用户消费体验 , 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助力 。
(原题为《让算法应用规范起来》)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