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无接触扫码点餐 能否简单点儿?

疫情防控要求之下 , 京城大部分餐厅都上线了无接触扫码点餐的功能 , 尽量减少食客和店员在点餐环节的交流 。 但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 , 手机屏幕字太小、需要反复授权甚至点餐前先要加入会员等不便 , 反而让扫码点餐这一环节变得更为复杂 。 此外 , 部分点餐系统要求授权收集信息的行为 , 也埋下了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 。
扫码成了“规定动作”
不论进什么类型和档次的餐馆吃饭 , 桌边大多都贴着一张点餐二维码 , 动动手指就能点餐——去年以来 , 二维码点餐的模式在全市普及开来 , 曾让不少食客有了尽量减少接触的安全感 。 在草桥附近一条小街上 , 坐落着20余家餐馆 。 采访人员周末到这条街上调查时发现 , 每一家餐馆的餐桌上都贴着二维码 , 服务员也会首推扫码点餐 。
而在快餐店 , “扫码点餐”甚至成了标配 。 赶上中午 , 菜市口附近一家汉堡王门店里的四五名服务员都在取餐柜台忙碌 , 两台点餐机器上贴出“推荐使用扫码点餐”的提示 。 采访人员询问后 , 店内工作人员说:“可以人工点餐 , 但现在疫情反复 , 推荐您使用我们的无接触点餐功能 。 ”
在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快餐店里 , 吧台前同样已经很少出现排队等候的景象 , 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各自低头操作点餐大屏或手机 。 从店内的取餐提示屏上可以看出 , 自助点单和外卖订单占了绝大多数 。
无接触点餐反而更麻烦
但同时 , 扫码点餐的功能也让消费者 , 尤其是不太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感到不便 。
60多岁的市民邵女士是一家家常菜馆的常客 , 甚至连菜单都能背下来 。 但自从店里使用无接触点餐 , 原本轻松的点菜过程变得复杂了:“手机上的字小得看不清 , 从列表里找菜品也费劲 。 有时候不小心点了返回 , 就退出了小程序 , 再登进去还得重新选 。 ”邵大姐抱怨说 , “以前点菜几句话就完事儿 , 现在少说也得折腾上好几分钟 。 ”
除了操作不方便 , 无接触点餐还因信息泄露隐患而令人质疑 。 顾客在扫码点餐过程中需要允许商家获取大量个人信息数据 , 这些数据最终流向哪里 , 如何保证信息安全 , 让不少食客心里直犯嘀咕 。
采访人员在调查中发现 , “扫码——点单——结账”的流程是消费者最能接受的 , 不需要进行太复杂的操作和太多授权就能完成 。 但在一些点餐系统中 , 用户扫码后会弹出申请获取微信头像、昵称、地区和性别等信息的弹窗 , 如果拒绝就无法使用在线点餐功能 。 还有些扫码点餐后就要先关注公众号;要想获得商家的优惠券 , 还需要提供手机号甚至注册成为会员等等 。 一系列繁琐的步骤也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
邵女士觉得 , 无接触点餐是疫情防控的需要 , 能理解;但让她无法接受的是点餐过程中一系列附加的要求 。 “餐馆能不能不要再通过强制关注公众号、要求获取用户信息甚至插广告来‘薅羊毛’?”
用户信息安全存隐患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 , 扫码点单节省人力成本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 , 但实际上 , 使用扫码点餐功能并不限于此 。 采访人员从业内人士了解到 , 在疫情反复带来的打击之下 , 餐饮商家普遍将提供二维码服务视作“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
据上述业内人士透露 , 商家采用扫码点餐更深层次的作用就是获取用户客群 , 通过自有渠道向用户推送营销信息 , 甚至对用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触达 。 因此 , 许多与点餐本身无关的用户信息也被商家纳入收集范畴 。
现阶段 , 除了百胜、星巴克等大型餐饮集团开发出自己的点餐系统之外 , 餐饮网络软件服务行业还出现了美味不用等、二维火、客如云、屏芯等公司 , 专门为餐饮商家提供扫码点餐等外包服务 。 用天眼查搜索“扫码点餐”关键词可以发现 , 目前全国总共有85家关联公司 。
【信息|无接触扫码点餐 能否简单点儿?】然而 , 不论对于餐饮企业还是背后的数据公司而言 , 能否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有效的保管和合理的使用都尚未受到监管 , 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边界也处于法律法规的模糊地带 。 保护用户个人信息除了靠商家的自觉 , 还需要监管层面的进一步推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