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月球样品管理办法》
2021年1月18日 , 国家航天局、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大使走进中国探月工程”活动 , 邀请部分外国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 , 宣介《月球样品管理办法》 , 颁发嫦娥五号国际合作伙伴纪念牌 , 参观月球样品存储和处理设施设备 。
本文图片
这是《月球样品管理办法》首次对外发布 , 也是中国务实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体现 。 《月球样品管理办法》由国家航天局制定 , 共9章37条 , 包含了月球样品保存、管理和使用的总体原则、信息发布、借用与分发、使用与返还、成果管理等方面内容 。
《办法》明确 , 月球样品原则上分为永久存储、备份永久存储、研究和公益四种基础用途 。 在国际合作方面 , 《办法》明确 , 月球样品的管理和使用遵循中国缔结和参加的相关国际公约 , 国家航天局鼓励开展基于月球样品的空间科学国际联合研究工作 , 促进成果的国际共享 。
小编简评
小编觉得这个《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是很必要和有意义的 , 尤其说明了月球样品原则上分为永久存储、备份永久存储、研究和公益四种基础用途 。
1978年中美建交前夕 , 美国向中国赠送了1克月壤 , 这可是当时的国礼 。 但就这么仅仅1克 , 我国分成两半 , 一半收藏在北京天文馆 , 一半用来研究 。 就凭这0.5克月球土壤 , 中国学者发表了14篇论文 。
2020年12月17日 , 嫦娥五号返回器降落在我国四子王旗 , 并带回来了约1.7kg的月球样品 。 但当年美国通过7次载人登月活动 , 从月球上带回总质量达381.7kg的月壤 。 所以此次我国出台《月球样品管理办法》是要把每一克都要用到“刀刃”上 , 尤其此次还有钻取的月球样品 , 期待着更多高质量、高影响力、高水平的论文发表 。
02
天问一号飞行里程突破4亿公里 , 今年将进入环火轨道着陆火星
本文图片
截至1月3日6时 , 天问一号探测器已经在轨飞行约163天 , 飞行里程突破4亿公里 , 距离地球约1.3亿公里 , 距离火星约830万公里 。 探测器姿态稳定 , 按计划将在一个多月后实施近火制动 , 进入环火轨道 , 准备着陆火星 。
天问一号任务是我国独立开展行星际探测的第一步 , 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绕、着、巡” , 即火星环绕、火星着陆、火面巡视 。 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重约5吨 , 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 , 着陆巡视器主要包括进入舱和火星车 。 目前 , 环绕器已完成第三次在轨自检 , 各系统均工作正常 。
小编简评
2020年7月 , 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 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 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 开启火星探测之旅 , 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 。
本次火星发射窗口中 , 共发射了三个火星探测器 , 分别为阿联酋的“希望号”、中国的“天问一号”和美国的“毅力号” 。 天问一号探测器预计春节前后被火星捕获 , 但这只是三步走的第一步“绕” , 即火星环绕 , 后续还有火星着陆、火面巡视 。 小编将和大家一起等着“天问一号”的新年贺词!
03
我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将开展网络投票
本文图片
2021年1月18日 , 中国首辆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完成初次评审 , 遴选出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求索、风火轮、追梦、天行、星火共10个名称作为命名范围 。
本文图片
据悉 , 在网络投票后 , 国家航天局将结合公众投票和评审委员会意见 , 确定前3名排序 , 最终确定首辆火星车名称 , 并于“天问一号”着陆火星之际择机公布 。
小编简评
小编了解到 , 本次征名共收到有效提名39808个 , 全世界3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 , 提名人员年龄最大95岁、最小7岁 。
小编觉得上述名字都很好听 , 已经先投为敬了 。 在此提醒下 , 您可以在网络搜索“火星车征名”进行投票 , 投票截止时间为2月28日24时 。
04
长三乙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
本文图片
1月20日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 随后将天通一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 ,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天通一号03星发射入轨后将与天通一号01星、02星在轨组网 , 我国自主可控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将实现亚太区域覆盖 。
本文图片
小编简评
小编了解到 ,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建设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 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终端组成 。
天通一号卫星系统将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 , 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户 , 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的话音、短消息和数据等移动通信服务 , 提升我国卫星通信服务水平和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
05
长四丙成功发射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2组卫星
本文图片
1月29日12点47分 ,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 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将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2组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 , 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遥感卫星三十一号02组卫星由3颗卫星组成 , 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等 。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多种类型、不同轨道卫星的能力 , 可实施一箭单星或多星发射 。
小编简评
长征四号丙(代号:CZ-4C)是一型三级常温液体运载火箭 , 可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各类气象、遥感和观测卫星 。
长征四号丙火箭是在长征四号乙基础上 , 增加了三子级发动机二次启动能力 , 大幅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 , 具有可靠性高和适应强的特点 。
06
一箭143星!马斯克的SpaceX刷新世界纪录
北京时间2021年1月24日23:00 , 马斯克的SpaceX进行了一次重大发射任务 , 用一枚猎鹰9号火箭一口气把143颗卫星送上太空 , 一举刷新印度PSLV火箭于2017年创下的一箭104星的世界纪录 。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在发射后9分多钟 , 这枚猎鹰9号火箭的第一级被成功回收 , 平稳降落在“Just Read The Instructions”无人回收船上 。 随后 , 所有143颗卫星被成功部署到太空轨道 。
小编简评
据小编了解 , 执行本次发射的是一枚五手猎鹰9号火箭(划重点 , 是五手的 , 比我二手笔记本还老) 。 这枚猎鹰9号战功赫赫 , 先后执行过载人龙飞船首次载人试飞任务、韩国军事通信卫星ANASIS-II发射任务、第13批星链卫星发射任务、新一代货运龙飞船首次空间站补给任务 , 现在是它第五次一飞冲天 。
本次发射任务的代号为“运输者1号” , 是SpaceX首个专门的小型卫星拼车发射任务 , 载荷包括133颗商业公司和政府机构的小型卫星 , 以及10颗SpaceX自家的星链卫星 。 (真就是“拼多多”了呗?小编怀疑 , SpaceX就是想发射自家星链卫星 , 拉了这么多家赞助)但其实 , 一口气将这么多卫星送上太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每一颗卫星必须依次有序部署 , 进入各自的既定轨道 , 为此要使用专门的发射分配器和轨道转移器 。
07
NASA和日本正式签署“门户”协议
本文图片
NASA于1月12日宣布同日本政府正式签署了一项协议 , 涉及日本参与月球“门户”建设事宜 。 根据协议 , 日方将为由欧洲牵头的“国际居住舱”(I-Hab)提供环境控制与生保系统、蓄电池、热控和相机等部件 。
此外 ,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还将为由诺格承造的“居住与后勤前哨站”(HALO)舱提供蓄电池 。 JAXA还将研究对其下一代HTV-X货运补给飞船进行改造 , 以用来为“门户”提供支持 。 日本由此加入了加拿大和欧洲的行列 , 成为NASA在月球“门户”项目上的国际伙伴 。
小编简评
据小编了解 , “门户”的规模将只有“国际空间站”的大约1/6 。 “门户”将为载人和无人飞行任务前往月面充当“集结地”和“起跳点” 。 欧洲将提供的居住舱称为“国际居住舱”(I-Hab) , 它将不仅仅是对HALO的补充 , 还将成为“造访‘门户’的航天员们的主要居住地” 。
本文图片
08
印度十年航天规划瞄准火箭复用和先进推进
本文图片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主席西万在发表新年贺词时阐述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 , 提出要发展可重复使用和重型火箭以及先进推进系统 , 并扶持私营航天活动 。 他宣布了一系列广泛的发展目标 , 强调要在20年代大力重视研发工作 。 他指出 , 由于想要发展高成本效益航天运输系统和开展天基服务的众多私企的进入 , “航天业正面临颠覆” 。
ISRO各中心和下属单位都按要求制定了十年规划 。 多家单位将提升各自重点领域的能力 , 包括地面站、载人航天、光学与遥感、卫星平台、宽带通信和人力资源建设 。 维克拉姆·萨拉伯依航天中心的任务是“提升火箭研制实力 , 以期掌握重型运载能力 , 实现部分和完全重复使用” , 并开展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 。
小编简评
印度在新的一年里有望开展“花样繁多”的多项任务 , 包括“小卫星运载器”(SSLV)首飞、业务型静地成像卫星发射和“月球”3探月任务发射 。 “日天”(Aditya)L1太阳探测器和“印度数据中继卫星”首星预计也将在2021年或2022年初发射 。
09
日本“隼鸟”2号送回样品后 , 开启新征程
本文图片
日本“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于2020年12月5日把装有富碳小行星龙宫原始样本的返回舱扔回地球 。 在2021年1月初 , “隼鸟”2号的三台离子发动机再次点火 , 正式开启新的探索任务 。 而这一次 , “隼鸟”2号将跨越上百亿公里 , 前往一颗直径约30米、快速自转的小行星1998KY26(计划2031年7月抵达) 。 而在此之前 , “隼鸟”2号还会在2026年7月先飞掠另一颗小行星2001 CC21 。
小编简评
“隼鸟”2号在之前的龙宫任务中 , 得益于4个高效的太阳能电离子推进器 , 以及飞行姿态控制精准 , 节省了大量的燃料 。
1998 KY26直径只有30米 , 比2001 CC21和龙宫都要小很多(龙宫直径约900米) , 对1998 KY26开展抵近研究将会带来很宝贵的见解 。 预计这一全球首次对直径不足百米天体的逼近观测将会为认识地球历史和开展行星防御带来有用的信息 。
10
“四手”猎鹰9号将土耳其卫星送入太空
本文图片
北京时间2021年1月8日10时15分 , SpaceX公司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的40号发射台 , 用“四手”猎鹰9号运载火箭(B1060.4)发射土耳其Turksat 5A通信卫星 。
任务速览
发射时间:2021年1月8日10:15
发射地点: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40号发射台
运载火箭:猎鹰9号B1060.4
发射载荷:Turksat 5A/土耳其5A通信卫星
载荷质量:3500kg
发射轨道: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
设计寿命:15年
小编简评
马斯克真的拼 , 1月7日刚刚成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 , 1月8日就为土耳其发射了Turksat 5A通讯卫星 , 拉开了2021年全球航天的序幕 。
本期动态来源:国家航天局、新华网、人民网、中国航天报、腾讯网、搜狐网、航天新闻、《太空》网站、网易 。
【火星卫星|2021年1月,世界航天发生了什么?一文带你回顾】
推荐阅读
- Google|谷歌暂缓2021年12月更新推送 调查Pixel 6遇到的掉线断连问题
- 样儿|从太空看地球新年灯光秀啥样儿?快看!绝美风云卫星图来了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数字货币|2021年加密货币市场盘点:比特币仍是霸主,NFT进入大众视野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文章|美媒文章:古人类领域2021年六大新突破
- 牛上|英媒文章:2021年最有趣的科学发现
- 技术|科技赋能创新发展
- 何由|2021年,奔向星辰大海的脚步更稳更远!
- IT|2021年中国人均睡眠不足7小时:睡眠不足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