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GeForce RTX 30系笔记本电脑GPU正式解禁 , 搭载了GeForce RTX 30系笔记本电脑GPU的机型悉数登场 , 全新的架构和硬件规格上的升级使得GeForce RTX 30系笔记本电脑GPU的性能相比上代暴涨 , 同时还带来了最新的智能技术 , 可谓是全面的增强 , 提升玩家们的游戏体验 。
NVIDIA GeForce RTX 30系笔记本电脑GPU的性能表现究竟如何?全新的智能技术时如何提高我们玩家朋友们的游戏体验的?我们借着这台搭载了GeForce RTX 3060笔记本电脑GPU的机械师F117-F Plus来一起探究一下 。
文章图片
图1/25
机械师F117-F Plus
它的配置如下:
GPU:NVIDIA GeForce RTX 3060笔记本电脑GPU
CPU:i7-10870H
内存:双通道2*8GB DDR4 2933MHz
硬盘:威刚IM2P33F8 512GB PCIe NVMe SSD
屏幕:17.3英寸 144Hz刷新率/高色域屏幕
电源:180W电源
先来看看GeForce RTX 3060笔记本电脑GPU的核心规格参数 , 安培架构 , 核心代号GA106 , 3840个流处理器 , 192bit显存位宽 , 介于台式机的RTX 3060与RTX 3060Ti之间 , 显存方面为6GB的GDDR6显存 , 这块GeForce RTX 3060笔记本电脑GPU的基础频率900MHz , Boost频率1425MHz 。 其中NVIDIA Ampere架构有三大改进:
? SM 中 FP32 的吞吐量翻倍
? 第二代 RT Cores , 光线与三角形求交计算的吞吐量翻倍 , 动态模糊性能大幅提升
? 第三代 Tensor Cores , 优化稀疏网络性能 , 大幅提升 AI 计算效能
文章图片
图2/25
GPU基本信息
3DMARK的理论测试中 , 在代表DX11性能的Fire Strike项目中:
Fire Strike:22204分
Fire Strike Extreme:10430分
Fire Strike Ultra:5231分
文章图片
图3/25
Fire Strike
在代表DX12性能的Time Spy项目中:
Time Spy:8503分
Time Spy Extreme:4100分
文章图片
图4/25
Time Spy
如果对这个分数没有大致概念的朋友 , 我们可以做个对比 , 将它与上代的RTX 2060、RTX 2070在3DMARK中的跑分进行对比 。
文章图片
图5/25
文章图片
图6/25
我们可以看到 , GeForce RTX 3060笔记本电脑GPU稳稳碾压上代同级别产品RTX 2060 , 甚至超出了RTX 2070一大截 , 作为目前GeForce RTX 30系列笔记本电脑GPU的入门级产品 , GeForce RTX 3060笔记本电脑GPU性能超过了上代中高端的RTX 2070 , 性能的暴增有目共睹 。
这次GeForce RTX 3060笔记本电脑GPU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的智能技术以改善与提升玩家们的游戏体验 , 在这些技术之中 , 我认为最重要且效果最明显的 , 当属2.0版本的Dynamic Boost以及DLSS了 。 其中还有NVIDIA Reflex技术 , 这是一项软硬件结合的降低系统延迟的技术 , 让玩家在笔记本上也可以享受到更低系统延迟的更佳的竞技类游戏体验 。
我们在玩游戏时 , 不同游戏、不同画质、不同场景下 , 其实对CPU和GPU的要求都不尽相同 , 众所周知 , 尤其对于游戏本来说 , 功耗是时时刻刻影响性能的 , 如果能够在不同游戏、不同画质、不同场景下 , 有针对性的对CPU和GPU的功耗实时调节 , 那么游戏帧数就会相对更高也更稳定 。
Dynamic Boost 2.0就正是这样的技术 , 在总功耗不变的情况下 , 将功耗动态分配给CPU与GPU , 通过调配功耗的利用率 , 从而提高、稳定游戏帧数 。 我们接下来就来测试一下 , 到底有没有这么神 。
使用到的测试软件为NVIDIA官方的FrameView , 玩家朋友们也可以使用MSI Afterburner+HWiNFO64来进行测试 。 测试选取到的游戏为《地铁:离去》 , 运行该游戏内置的BenchMark 。
在Low画质下 , 运行整个BenchMark的过程中 , CPU和GPU的平均功耗为:56+100W
在RTX画质下 , 运行整个BenchMark的过程中 , CPU和GPU的平均功耗为:45+113W
文章图片
图7/25
画质越高 , 对显卡的压力也就越大 , 这时Dynamic Boost 2.0就多分配给了GPU一些功耗 , 提升游戏帧数并且使游戏画面更加稳定 , 减少大幅度掉帧的情况的发生 。 这个功能无需特意打开或者下载插件 , 是直接生效的 , 潜移默化的改进了游戏玩家们的游戏体验 。
硬件、功耗不变的情况下 , 在支持DLSS技术的游戏中打开这一功能 , 保持画质水准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提升游戏性能 。 这一功能往往与光线追踪一同使用 , 光线追踪对硬件要求过高 , 通常情况下 , 开启后游戏帧数就会暴降 , 而同时开启DLSS , 游戏帧数会获得很好的补足 , 这一技术可保证高分辨率和光线追踪下的游戏体验 , 我们就使用《控制》这款游戏来体验下DLSS 。
整体画质设置为“高” , 在相同场景下调整RTX ON/OFF及DLSS ON/OFF , 比对帧数的变化 。
在这一场景下 , 默认状态下的帧数为89帧 , 仅打开DLSS后帧数上涨为133帧 , 同时打开光线追踪与DLSS帧数为88帧 , 仅打开光线追踪时帧数仅为55帧 。
文章图片
图8/25
从上至下依次为:默认、仅开启DLSS、开启DLSS及光线追踪、仅开启光线追踪
换一个场景 , 默认状态下的帧数为92帧 , 仅打开DLSS后帧数上涨为138帧 , 同时打开光线追踪与DLSS帧数为86帧 , 仅打开光线追踪时帧数仅为55帧 。
文章图片
图9/25
从上至下依次为:默认、仅开启DLSS、开启DLSS及光线追踪、仅开启光线追踪
通过上面的两个场景测试 , 我们可以看到 , 在打开了DLSS后 , 帧数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 在仅打开光线追踪时 , 帧数只有50多帧 , 甚至没有达到60帧及格水平 , 而打开DLSS后 , 帧数上涨了30帧 , 和默认状态下的帧数基本持平 , 也就是说 , DLSS这项技术可以让我们不损失太多帧数的情况下享受到高画质 。 说的直白一点 , DLSS这项技术就是为我们“白嫖”来相当多的帧数 。
我们接下来再来看看游戏帧数的表现 , 选取到了三款3A大作:《古墓丽影:暗影》、《孤岛惊魂:新曙光》以及《荒野大镖客2》 。 所有游戏测试均在1080P分辨率、关闭垂直同步下进行 。
在《古墓丽影:暗影》中 , 画质为“Highest” , 使用游戏内置的BenchMark进行测试 , 平均帧数为86帧 。
文章图片
图10/25
《古墓丽影:暗影》平均帧数:86帧
在《孤岛惊魂:新曙光》中 , 画质设置为最高 , 使用游戏内置的BenchMark进行测试 , 平均帧数为73帧 。
文章图片
图11/25
《孤岛惊魂:新曙光》平均帧数:73帧
在《荒野大镖客2》中 , 画质拉满 , 使用游戏内置的BenchMark进行测试 , 平均帧数为63帧 。
文章图片
图12/25
《荒野大镖客2》平均帧数:63帧
在这三款游戏中 , 我们都将画质预设均调整到了最高 , 游戏的平均帧数均超过了60帧的及格线 , 并保持在了较高的水平上 , 也就代表着 , 移动端RTX 3060这个甜品级别的显卡 , 已经可以在最高画质下流畅运行大部分3A游戏了 。
游戏流畅与否也不能光看显卡 , 处理器与存储也是同样重要的 , 缺一不可 , 机械师F117-F Plus搭载了十代酷睿i7-10870H处理器 , 八核心十六线程 , 基础频率2.2GHz , 最大睿频5.0GHz , 三级缓存16MB , 在CINEBENCH R15中单核得分202cb , 多核得分1750cb;在CINEBENCH R20中单核得分477cb , 多核得分4125cb 。
文章图片
图13/25
CPU基本信息
文章图片
图14/25
CINEBENCH R15
文章图片
图15/25
CINEBENCH R20
i7-10870H英特尔最新推出的一款处理器 , 在不缩减最高频率的情况下 , 将核心数量提升至了8个 , 在看重单核性能的游戏、PS软件中和在看重多核性能的渲染、剪辑以及转码工作中都能获得优秀的性能加持 。
存储方面 , 机械师F-117FPlus采用了双通道2*8GB DDR4 2933MHz内存+512GB PCIe NVMe SSD的组合 , 通过AIDA 64 Cache&Memory BenchMark的测试 , 这两条内存的读、写、复制速度分别为40339MB/S、41254MB/S、36275MB/S , 延迟仅为59.3ns 。
文章图片
图16/25
Cache&Memory BenchMark
这块512GB PCIe NVMe 固态硬盘来自威刚 , 型号IM2P33F8 , 是一块工业级固态 , 注重于耐用性和稳定性 , 通过CrystalDiskMark的测试 , 它最大读取速度2496MB/S , 最大写入速度1727MB/S , 速度表现中规中矩 , 属于目前的中端水平 。
文章图片
图17/25
CDM硬盘测试
机械师F117-F Plus采用了双风扇+五热管+四通风口的散热配置 , 其中两个风扇为PWM智能温控底噪风扇 , 热管均为做了抗氧化涂层处理 , 四个通风口的位置位于机身底部、后部、左侧及右侧 。
使用AIDA64 系统稳定性测试中的Stress FPU+FurMark 1920*1080 8XMSAA , 30分钟后 , CPU功耗40W , 温度85度 , 全核心频率2.5GHz;GPU功耗115W , 温度82度 , 频率1792MHz 。
文章图片
图18/25
双烤测试
17英寸屏幕带来的大机身 , 为F117-F Plus在散热方面的出色发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尤其是GPU这部分 , 在满载的状态下也始终维持在极高的频率之上 , 总的来说 , 性能调教的是很到位的 。
通过线条、印花 , 机械师F117-F Plus意欲打造出富有未来感与科技感的外观 , A面为金属材质 , 采用了银阳极氧化工艺 , 搭配斜向的金属拉丝 , 呈现出了机械美感 。
文章图片
图19/25
机械师F117-F Plus
机械师的LOGO位于A面正中偏上的位置 , 不同于其他大部分产品将LOGO镌刻或印在A面之上 , F117-F Plus的LOGO是突出来的 , 采用了金属钻切工艺 , 边缘看似锋利 , 实则摸上去一点也不割手 , 机身两侧还设计有幽蓝闪电饰条 。
文章图片
图20/25
机械师F117-F Plus A面
来到屏幕面 , 窄边框设计 , 左右边框仅为5mm , 且下巴也没有很大 , 屏占比高达87% , 这项指标在游戏本中是相当优秀的了 。 我拿到的F117-F Plus为标准版 , 搭载的屏幕为17.3英寸、1080P分辨率、144Hz刷新率的雾面防眩光屏幕 , 色域覆盖72%NTSC , 最大亮度300尼特 , 是一块主流的高色域、高刷新率屏幕 。
文章图片
图21/25
机械师F117-F Plus B面
C面 , 键盘面 , 单色RGB背光键盘 , 可在软件中进行灯光调节 , 带有小键盘 , 方向键为正常大小 。 17.3英寸屏幕带来的大机身使得操作区域并没有那么太紧凑 , 相比于15.6英寸游戏本的键盘 , F117-F Plus的键帽更大 , 键与键的间距也更大了 , 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 基本杜绝了误触的情况 。
文章图片
图22/25
机械师F117-F Plus C面
键盘的右上方有两个物理按键 , 右侧为电源接口 , 左侧为性能模式调节的按键 , F117-F Plus共有三种性能模式——工作模式、游戏模式以及Turbo模式 , 除了可以在系统内置的控制中心中调节以外 , 通过这个物理按键可直接进行调节 , 并且带有指示灯提示 。
文章图片
图23/25
C面 物理按键
最后再来看看接口 , 机身左侧依次为一个USB2.0接口、一对音频输入输出接口;机身右侧依次为一个SD卡槽以及两个USB3.1接口;机身后侧依次为一个Type-C接口、一个HDMI接口、一个RJ45网线接口以及电源接口
文章图片
图24/25
机身左侧接口
文章图片
图25/25
机身后侧接口
GeForce RTX 3060笔记本电脑GPU , 性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 , 还为我们带来了诸如Dynamic Boost 2.0以及DLSS等非常成熟的技术 , NVIDIA已经不是单纯的提升底层技术以提高性能 , 而是软硬件相结合 , 力求为玩家们带来更流畅、更稳定的游戏体验 。
【中关村在线|GeForce RTX 3060笔记本电脑GPU初体验 机械师F117-F Plus评测】除了这块显卡 , 机械师F117-F Plus的各项指标也均属上乘 , 高刷新率的17.3英寸大屏幕、极高的屏占比和高色域为玩家们带来更酣畅的视觉体验 , 更难能可贵的是 , 在目前这个阶段 , F117-F Plus的定价对比同配置的竞争对手也很有优势 , 是现阶段非常值得入手的一款大屏GeForce RTX 3060游戏本 。
推荐阅读
- nVIDIA|英伟达有可能将于2022年1月5日凌晨发布新一代RTX显卡
- Intel|干翻RTX 3070Ti:曝英特尔DG2系列独显将于明年3月发售
- nVIDIA|NVIDIA的RTX 2060 12GB显卡被喷:贵了上千块 毫无意义
- nVIDIA|RTX 3080 Ti游戏本旗舰卡曝光:最大功耗175W
- nVIDIA|RTX 3080 Ti移动GPU爆料:16Gbps显存 最大175W TGP功耗
- 规格|英伟达笔记本端 RTX 3080 Ti 最新爆料,功耗可达 175W
- nVIDIA|5nm工艺RTX 40显卡明年上市 NVIDIA砸数十亿美元抢台积电产能
- 影驰|影驰 RTX 3060 mini 显卡上市:16.8cm 长,售价 4299 元
- 硬件|泄露文件证实微星RTX 3090 Ti SUPRIM X显卡将于1月27日到来
- Intel|Intel独立显卡挑战轻薄本:功耗35-50W、目标直指RTX 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