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收益100倍的Clubhouse,真能稳赚不赔吗?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乔雪
来源:Tech星球(ID:tech618)
2月2日 , 推特大户马斯克 , 在推特上发了一条推文 , “off Twitter for a while” (离开推特一阵子) , 美国网友迅速吃瓜 , 纷纷好奇钢铁侠去往何方 。
文章图片
图2/4
接着他又更新了一条 , “今晚在Clubhouse , 10点见 。 ”火速转战了另一款美国语音社交App Clubhouse 。
文章图片
图3/4
马斯克无疑为这款美国语音社交App Clubhouse 瞬间走红起到了推手的作用 ,Clubhouse也顺利公布完成B轮融资 , 估值更是飙升到10亿美元 , 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
而Tech星球从某公共平台了解到 , 有位声称从天使轮就介入的投资人甚至曝出已收益100倍 , 甚至还会可能产生1000倍的收益 。
该投资人在2020年7月时 , 就在公开平台晒出自己投资Clubhouse天使轮的收益 , “赚翻了 , 要去北京雍和宫烧香 。 ”
文章图片
图4/4
虽然是美区App , 但是中文互联网的弄潮儿们并不愿错过这波international 浪潮 , 豆瓣、微信群、社交网络上全是“求一个码”“带带我” , 群组接力200多名 , 邀请码只顺延到20 , 一码难求的盛况 , 很快在闲鱼上迅速被抄到了300-500元才能收获一枚邀请码 。
这是近几年海内外市场上都没有看到的独角兽量级的产品 , 第三方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表示 , 该应用程序的全球安装量约为360万次(仅在苹果的iPhone上可用) , 其中有110万次安装在最近六天之内 。
另外 , 火热的Clubhouse也让国内大厂所看中 。 其中 , Tech星球从多位人士处获悉 , 抖音也在打造一个类似于“Clubhouse”的功能 , 由抖音“五人组”操作 , 或于春节前以一个功能的方式内嵌在抖音App中 。
而这款估值高达十亿美金的现象级app背后 , 是只有10人左右的创业团队 , 用户们为何着魔?投资人们又看中了什么?
谁在缔造clubhouse?
接近clubhouse的投资人告诉Tech星球 , 马斯克是clubhouse的创始人刷脸刷来的 , 还有一个更为隐蔽的关系是 , B轮投资领头方Andreessen Horowitz曾经投资过Robinhood , 马斯克的合作方Astranis(卫星互联网服务供应商) 。
拨开这层云雾再看 , 马斯克的入驻似乎不过是为了还风投机构一个顺水人情 。
而作为硅谷最具有明星光环的风投机构A16Z , 是从孵化期就下重注的VC , 翻开过往的投资成就 , facebook ,Twitter都是一枚枚闪耀的勋章 。
如果把重点放在创始人身上 , 两位创始人都是硅谷的创业老将 , 接近创始团队的投资人告诉Tech星球 , “这是合计8次失败换来的一次成功 , 所以也不算是偶然得之 。 ”
在创办clubhouse之前 , 创始人Davison研发了一款小有知名度的产品 Highlight , 于2012年推出 , 这是一款基于地理定位的社交软件 , 而地理定位社交也是曾经风口的诱惑 , 当然 , 这款产品的高光时刻是 , 后来被Pinterest收购 。
另一位创始人Seth曾在谷歌 Android和地图团队工作多年 , 还创办过自己的移动软件开发公司 Memry Labs 。
硅谷的圈子就这么大 , 二人后来经朋友引荐后 , 联手做了一个名叫 Talkshow的产品 , 这款产品的理念上已经和 Clubhouse非常相似 , 都是承载音频内容的平台 , 但还是没多久就又黄了 。 而2019年底开始酝酿的Clubhouse则被称为在社交领域的折戟沉沙之战 。 如今 , Clubhouse似乎赶上了扑面而来的音频风口 。
据悉 , 二人带着 Clubhouse找到了A16Z投资 , 获得了这家风投公司内部多个部门的好评 。 “我们相信 Clubhouse 的出现能为这个世界带来积极作用 , 提高同理心 , 在人们比以往更需要对话的时候 , 创造新的对话方式” , 这是A16Z合伙人 Andrew Chen对 Clubhouse下重注的理由 。
创始人Davison说 , 该应用程序旨在在Twitter和Facebook等其他社交媒体变得越来越有毒的时候 , 促进真正的交流 。 “重点是真实的人际关系和对话 , 而不是喜欢或跟随 , 而这一切都是用你的声音进行的 。 ”
深谙互联网的营销之道的硅谷创业老将们 , 邀请了最有趣有料的人率先入驻 , 创始人引入硅谷精英和创投圈投资人 , 因为A16Z联合创始人 Ben Horowitz有在嘻哈圈的人脉 , 因此Clubhouse里能看到 Fab 5 Freddy、MC Hammer这样的嘻哈圈老前辈 , 而在今年加入的广告一姐 , 则引入好莱坞名人们 , 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也很快入驻 。
名人们都来了 , 我们还又什么资格不去瞧瞧呢?
魔力在哪儿?
产品经理黄老师 , 在Clubhouse火爆开始就迅速入驻了 , “挺上头的 , 第一天玩了6小时 , 第二天大概也是5-6个小时 , 现在是我手机里比微信使用时间还长的app , 上班也放着 , 生怕自己错过了哪些精彩的讲话 。 ”
在和一些使用者交流后 , Tech星球分析发现有3点 , 可能成为Clubhouse火爆的原因 。
首先 , 不得不提的是 , 大佬们的魅力 。 2月初 , 马斯克初入Clubhouse , 就凭顶流实力将其推上风口 , 第一场聊天的room甚至突破平台限制的5000人上线 , 导致平台一度宕机 。 蜂拥而至的粉丝与猎奇者们都想一窥大佬的风采 , 毕竟能截一张和大佬同款图 , 也是值得吹嘘的 。
2020 年 5 月时 , Clubhouse app 的日均用户数约 270 人 , 这个数据就几乎占到了总注册用户数的 18% 。
而截至本周二 , 第三方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表示 , 该应用程序的全球安装量约为360万次(仅在苹果的iPhone上可用) , 其中有110万次安装在最近六天之内 。 首富马斯克的魅力是无穷的 , 这无疑替Clubhouse做了一波免费营销 。
很多人说Clubhouse的产品形态比较像听后即焚的snapchat的故事 , 在产品的冷启动上 , 两者似乎有所共同 。 先来讲讲 , 让Facebook都忌惮的snapchat的启动故事 。 这款阅后即焚的产品其实最初的时候 , 并没有最先触达那批他想触达的两性群体 , 而是在禁止使用Facebook的定制iPad的橘郡中学生中最快成长起来 。
它成为了Facebook最成功的替代品 , 学生们可以肆无忌惮的传纸条交换答案 , 早期用户的最活跃时间集中在早晨9:00到下午3:00的上课时间 , 也印证了这一用户画像 。 Clubhouse的故事也是一样 , 在冷启动阶段 , 它找到那批最特殊的用户 , 也最先一击即中了那群渴望向上获取人脉和知识的高净值人群 。
最初入驻的是想在硅谷掘金的投资人们 , 创投圈天然的吸引力为Clubhouse构筑了良好的氛围 。 还有人认为 , “Clubhouse成为了造神工具 , Kevin Hart是娱乐之神 , Elon就是宇宙探索之神 , 完了之后Vitalik是DeFi之神 。 ”
其次 , Clubhouse在目前阶段里能给予使用者新奇的社交体验 , 与单向的社交关系不同 , 一个人和一个人 , 与一群人所产生的化学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
加入Clubhouse就像融入到一个大party里 , 在这里每个人都是非常有意思 , 有不同的观点大家可以进行交换 , 而且可以刨去眼神交流的尴尬和微表情情绪之外 , 单纯的音频交流让表达更加纯粹 。 它能尽可能多地突破现实世界里的地域时间 , 甚至阶层的限制 , 你可以走进不同的party , 听大家的谈话甚至加入他们 , 这是在现实世界中很难达到的 。
最后 , 内容焦虑像空气一样充斥在社交网络的每一寸土地上 , 社交不仅是刚需 , 还有一种被同辈竞争落下的焦虑感 , 这也被很多投资圈内人称为FOMO, 全称是 Fear Of Missing Out , 即担心被落下或者错过 。 FOMO 驱动了很多人类行为 , Clubhouse的参与者们也是很好的一个例证 , 由于聊天不会被录屏或者保留 , 大家在好奇所谓的弄潮儿们的时代社交工具时 , 怕一无所知 , 更怕错过 。
畅销书《疯传》作者说 , 人类的模仿天性是由人类的先天构造决定的 , 潜在的上瘾机制无疑是Clubhouse的另一大魔力 。
Clubhouse的焦虑
【|投资收益100倍的Clubhouse,真能稳赚不赔吗?】Clubhouse的突然火爆 , 也引发了一众国内外互联网大厂们的产品焦虑 , 跃跃欲试 。
老牌社交大厂Twitter开始试水“空间(Spaces)”的功能 , 作为 Twitter 创立不久的语音聊天室功能 。 甚至连视频应用 Netflix 都在 Android 版本的 app 中推出了一个全新的纯音频模式 。 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可以在全屏视频播放器的顶部看到一个‘关闭视频’的选项 , 用户点击就可以只听声音 , 不看视频 。
而国内的音频创业者也没闲下来 , 前有72小时复制一个Clubhouse的产品人 , 后有纷纷猜测谁是下一个Clubhouse , 喜马拉雅、soul纷纷被纳入想象 。
其实 , 再讨论谁是下一个Clubhouse之前 , 可能要回答两个问题 , Clubhouse的驱动力和商业化的未来在哪儿 。
投资人阿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 “如果只是想听名人的分享 , 去听TED不就行了 , 没必要去下载这个 。 就现阶段而言 , 名人玩这个就是图好玩 , 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 。 而且名人的时间没有那么便宜 , 长久下来 , 对名人的收益比较小 。 其次 , 复制的基因太弱了 , 我们没有一个sharing的环境 。 再加上产品没有驱动力 , 现在的驱动都靠名人效应 , 这将会和国内的分答一样 , 火了一阵就不会再火了 。 ”
Tech星球还采访美国当地的科技行业从事者 , 小麻说“没兴趣尝试 , 本来就是一个很小众的东西 , 估计火不了多久 , 被炒作了一阵 , 加上钢铁侠(马斯克)上去发言了 , 才引发了从重心理 。 ”
这类担心似乎是类Clubhouse产品焦虑的根源 , 爆火了 , 之后呢?
如何维持一直活跃的用户群体 , 如何巩固社区内的名人和调性 , 不仅是这款在美国社交软件在中文互联网环境内的存疑点 , 本土的专业人事似乎也不看好 , 德尔·约翰逊(Del Johnson)曾是谷歌和甲骨文等互联网大厂员工 , 他在推特上发文说 , 自己曾三度受邀加入Clubhouse , 但尚未加入 , “我厌恶所有不基于任何事物的独家俱乐部 。 ”其他批评者则指出其估值是荒谬的 , 而另一个问题是规模能否扩大 。
就在一周前 , Clubhous突然宣布了计划向其平台添加更多功能 , 其中之一就是为其创作者社区提供了一种订阅工具 , 同时 , 还计划推出其他一些货币化技巧 , 例如提示功能和付费活动的门票销售 。 目前 , Clubhouse缺乏任何货币化工具 , 甚至没有广告 。 这似乎是才创办一年 , 拿钱拿到手软的App上看出了它要亮出商业化利刃的前兆 。
毕竟 , 社交这条赛道已经沉寂很多年了 , 巨头们坚守着自己的领地 , 火很有必要 , 活下去才更重要 , 否则一切账面收益都不过是数字而已 。
你体验Clubhouse的产品了吗?你认为 , 中国用户是否需要第二个Clubhouse?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
- Insight|太卷了!太不容易了!
- 王者|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谁是王者? | A股2022投资策略⑩
- 认识论|管理好时间,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 人物|详解硅谷大佬关系链 谁给马斯克投资、谁陪伴乔布斯走完最后日子?
- IT|滴滴三季度收入427亿元环比降13%,投资亏损208亿元
- 股票|获取更稳健的收益:趋势策略与因子选股的结合
- 硬件|投资乐高积木好过投资股票?研究称已停产的积木平均每年升值11%
- 警告!|诱使被害人投资虚拟货币诈骗1.4亿元 “509”专案一审审结
- 人物|周鸿祎称元宇宙房产不值得投资:但可以先占上一块地
- 硬件|投资465亿 京东方重庆第6代AMOLED柔性生产线正式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