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银保监会:警惕网络平台模糊利息,诱导过度借贷
近年来 , 一些网络平台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 , 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 , 诱导过度消费 。对此 ,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 , 提醒广大消费者树立理性消费观 , 合理使用借贷产品 , 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 , 警惕过度借贷营销 。
屈信明 欧阳洁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说 , 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 , 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条件 。然而 , 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 , 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 , 此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 。部分营销故意模糊借贷实际成本 , 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理解或认识 , 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
一些机构在各种消费场景中过度宣扬借贷消费、超前享受观念 , 容易诱导消费者无节制消费 , 尤其容易误导金融知识薄弱人群、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等 。
此外 , 一些网络平台过度收集、滥用客户信息 , 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 , 将客户信息在平台方、贷款机构、出资方等之间流转 , 侵害了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
对此 ,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消费者 , 要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 , 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 , 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 。
——理性消费 , 量入为出 。
消费者应认清借贷产品内容 , 正确评估自身经济承受能力 , 杜绝不计后果盲目借贷、盲目消费行为 , 某些营销过度宣扬的“借贷消费”“超前享受”行为不值得提倡和效仿 。过度借贷往往导致资金断流 , 使消费者个人、家庭陷入困境 。
——合理借贷 , 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
消费者应了解网络平台贷款、类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贷产品 , 知悉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 , 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所谓“免息”“零利息”等片面宣传 。合理发挥借贷产品作用 , 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 , 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 , 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
——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借贷 。
要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 , 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 , 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 。对来历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推销行为保持警惕 , 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 , 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 , 防范诈骗和个人信息泄露 。
相关阅读:
【点个外卖就“被贷款”?互联网平台授信付款流程合理吗】
1.5元买个菜就“被贷款”了?这是不少消费者近期所遇到的困扰 。
近日 ,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 网友“做减法的葱姑娘”表示 , 前几天收到一条短信 , 提示有贷款记录 , 并附上了链接 。“我第一时间想到被骗 , 赶紧打客服电话 , 客服也没法现场回答 , 让我按照链接上传短信截屏 , 他们查清后给我电话 。原来是被贷款了 。”
该网友称 , 去年7月份 ,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 美团外卖和美团买菜分别给自己开通了金融服务 , 贷款100多元 , 额度为每月300元 。其间 , 她表示自己没有申请 , 没有实名认证 , 也没有绑定银行卡 , 但依然顺利开通此项类似贷款的服务 。
“做减法的葱姑娘”所“开通”的 , 是一款叫做“美团月付”的服务 。在美团系App的支付页面 , 美团月付与微信支付、Apple Pay等共同列为支付方式之一 。
不过 , 据美团月付授信付款合同 , “美团月付”实际上是一种授信付款服务:用户可用本服务所获得的贷款资金用于购买指定的商品或服务 。
合同显示 , “美团月付”是由重庆美团三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美团小贷合作的金融机构为美团注册用户提供的授信付款服务 。
文章图片
因此 , 开通并使用“美团月付” , 成为了用户“被贷款”的由来 。
这一遭遇不只是发生在“做减法的葱姑娘”的身上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在微博上看到 , 在微博#网上买菜莫名被开通美团月付#的话题下 , 不少网友都有类似经历 。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梳理发现 , 用户们的质疑有几点 , 一是美团如何“偷偷”让用户用了美团月付 。
一名网友表示 , 自己在使用美团外卖时 , 过去一直默认的是微信支付 , 结果突然变成首选项默认使用美团月付 。
文章图片
另一名网友写道:晚上买个餐饮券108也是被偷偷开通 , 短信提示我美团月付扣款108我才知道开通了 , 页面根本没显示开通美团月付 , 我询问客服 , 客服说是极速支付默认的就是美团月付 。二是美团在引导用户使用“美团月付”时 , 是否做到明确告知用户 , 这是一款涉及“贷款”的金融服务 。
文章图片
尽管在第一次使用美团月付时 , 页面会提示用户勾选《美团月付授信付款合同》 , 但可见的是 , 在微博上有不少网友反映 , 是收到逾期的短信、电话提醒时 , 才知道自己使用了美团月付 。这究竟是用户不够走心?还是平台需要更明晰的提醒?
公开资料显示 , 美团月付在2020年5月29正式上线 。据美团月付微博 , 美团将该产品定义为“信用支付产品” , 最长38天免息期 , 用得多省得多 。满18周岁、实名认证就有机会开通 。
美团客服称 , 月付的开通、正常使用不会查询或影响用户个人征信 。美团月付逾期后 , 会有短信和智能语音电话进行对应的催收提醒 。
文章图片
美团客服介绍 , 美团月付在每月1日会出上个自然月的账单 , 每月8日为还款日 。采用“本月买、下月付”的模式 , 美团月付也因此被称之为美团版本的“花呗” 。
有花呗的案例在前 , 多个互联网巨头纷纷效仿推出自有的支付产品 , 将“先买后付”的场景迅速扩张:买菜、打车、骑共享单车、点外卖……京东有京东白条 , 美团有美团月付 , 滴滴有滴滴月付 , 携程有拿去花 , 腾讯也曾试水信用支付产品“分付” 。
2020年11月2日 , 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在当日撰文称 , 与持牌金融机构相比 , 金融科技公司更加依赖购物、交易、物流等行为数据 , 更多依据借款人的消费和还款意愿 , 缺乏对还款能力的有效评估 , 往往形成过度授信 , 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 , 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 , 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 , 甚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危害 。
【芝麻分、微信分不能用于网贷 , 征信新规即将落地】
文章图片
图源:Pixabay
每月6日 , 是支付宝芝麻信用分的更新时间 , 每到这个时候 , 小薇(化名)总是习惯性地打开支付宝看看自己的分数 。“信用极好 。”小薇有756分 。这意味着 , 她可以免押金骑哈罗单车、借充电宝、住威斯汀酒店、租车出行……
阿里系的芝麻信用分和腾讯系的微信支付分 , 来自中国两个最大的互联网巨头 , 当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被这两个庞大系统裹挟时 , 每个行为产生的数据便成为构成信用分的一粒原子 , 其应用触角也深入各个领域 , 分数越高 , 获得的权益及使用场景更多 , 甚至有人把信用分几乎等同于征信报告 。
然而 , 1月11日人民银行公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 界定了“信用信息”和“征信业务”的概念、明确要求只能由持有征信牌照的央行征信中心、百行征信以及新成立的朴道征信3家合规机构做征信 。
如此一来 , 芝麻信用分、微信支付分等“民间信用数据”还有用吗?
01
信用分免押已普及
旅行网站上 , 不少酒店都有“信用住”的标识 , 这意味着无需押金 , 即退即走 , 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等酒店工作人员查好房才能离开;餐厅的前台上摆放着各种品牌的充电宝 , 但无论哪种品牌 , 充电宝柜上都贴有“免押金”标识;曾因“小黄车暴雷”而让退押金成为必选的共享单车 , 大部分也都采用信用分免押金模式 。
“芝麻信用分可以精准评估用户的信用历史和履约能力 , 免押使用小电 , 消除了用户对押金的顾虑 , 简化了租借流程 , 带来不少新增用户 , 同时也降低风控成本 。”共享充电宝企业小电公关总监刘彬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 , 最近 , 小电还加入了支付宝会员特权服务 , 支付宝黄金会员及以上等级用户可以每周享有一次30分钟的小电充电宝免费服务 。
文章图片
图源:支付宝App
2018年 , 共享租赁汽车EVCARD也在部分城市开启了芝麻信用免押金模式 , EVCARD的押金不低 , 根据不同车型从1000元~4000元不等 , 用来作为用户违章、损坏车辆等赔付保障 。如果用户的芝麻信用分超过650分 , 便可以免押租用 , 如需借用高端车型 , 则需700分甚至更高的信用分 。
“我们设置的违章违约期(一般是20天) , 如果用户没有按时处理违章 , 系统会通过支付宝进行代扣违章费 。免押的芝麻信用分用户 , 分数相对较高 , 信用是有保障的 , 目前还没有发生过代扣不成功的情况 。”EVCARD相关人士向《IT时报》采访人员表示 。
微信支付分出现相对较晚 , 直到2019年1月微信公开课PRO才首次全量向用户在场景中开放 。刚刚结束的2021年微信公开课PRO上 , 微信团队透露 , 一年中已经上线1800个服务、覆盖五大类目、超过30多个场景 。包括了共享租物、购物娱乐、交通出行、生活服务的板块以及住宿预订等板块 , 每年为用户节省2000亿元押金 。
文章图片
图源:微信
除了支付宝、微信 , 美团、360金融、京东均已布局个人信用服务领域 。企查查数据显示 , 我国信用采集相关企业从2014年起就呈现出加速增长状态 , 截至2021年初 , 我国共有1.1万家相关企业 。
02
信用分不能为网贷授信
那么 , 《征求意见稿》落地后 , 这些服务还能用吗?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认为 , 当初推出信用分 , 流量巨头本质是将个人信用服务分作为自身金融生态链的一环进行发展 , 信用服务分捆绑场景内的理财、贷款、消费等诸多业务 , 通过“评分”提升用户活跃度 , 加强用户黏性 。
2015年初 , 央行曾同意芝麻信用等8家民营机构试水个人征信市场 , 不少网贷平台接入芝麻分作为征信依据 , 但此后纯粹靠信用的网贷平台大批暴雷 。
2017年 ,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公布 , 8家试点企业无一合格 。万存知曾表示 , 如果没有个人征信合法资质 , 就不能做个人征信业务 , 也不能对外提供所谓“信用评分” 。
此后 , 芝麻信用分陆续切断对外放贷接口 。腾讯征信也曾于2018年1月推出“腾讯信用”平台 , 但很快宣告下线 。
根据《征求意见稿》 , “征信”的定义是为金融活动提供服务、用于判断个人和企业信用状况的各类信息 , 包括身份、消费、通信、财产、支付等 , 也就是说 , 只要使用数据提供金融服务 , 行为就涉及征信 。此外 , 要想使用征信数据 , 只有两个合法路径 , 一是自己申请征信牌照 , 二是向征信机构查询 。
目前国内有3家个人征信持牌机构:央行征信中心、2018年成立的百行征信以及2020年底成立的朴道征信 。
相关人士解释 , 这意味着 , 即使互联网公司在自己系统内做借贷业务 , 也不能直接使用平台沉淀的数据和信用分产品 , 只能向这3家查询 。
已有机构因此受到处罚 。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12月30日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 , 鹏元征信因存在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等违法行为 , 被没收违法所得1917.55万元 , 并处罚款62万元 , 合计罚没1979.55万元 , 这是有史以来征信机构收到的最大罚单 。
文章图片
图源:中国人民银行
苏筱芮认为 , 此次罚单是金融监管“开正门、堵偏门”的表现 , 征信行业属于金融业 , 必须持牌经营 , 现有市场上以“大数据征信”“个人征信”为名的机构基本都是违规操作 , 预计2021年 , 将有更多市场化机构积极参与申请个人征信牌照 。
03
免押、信用住服务不受影响
中国并购工会信用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刘新海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 , “今后利用消费者数据进行风控服务的合规成本也会增加 , 比如要增加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以及模型透明性方面的成本 。”
严格意义上说 , 监管的标准始终没有变 , 只有持牌机构才能做个人征信 , 只是需要明确的是 , 什么是金融场景 。刘新海认为 , 花呗、借呗等互联网消费贷、信用贷等金融服务 , 都不能使用芝麻分来做单一征信 。
骑共享单车、住酒店、借充电宝等高频场景 , 在两位专家看来 , 则属于一般商业交易场景 , 不会受太大影响 。“传统征信的作用是助力金融风控 , 如果骑单车、借充电宝等日常生活服务需要动用官方资源 , 这并不是征信的初衷 。”苏筱芮表示 。
文章图片
图源:Pixabay
从国内两大巨头目前的服务场景来看 , 大多集中在租赁免押、住宿和购物先买后付等方面 。显然 , 经过5年多的试水 , 面对监管部门明确的红线 , 互联网公司的边界十分清晰 。
截至发稿 , 芝麻信用显示有超过6000个信用服务 , 微信支付分有2012个服务 , 场景基本类似 。
“不是征信 , 无关金融” , 1月19日的微信公开课PRO上 , 微信支付分运营人士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 , 支付分主要用来解决用户体验 , 希望能够打破用户和商户之间的信任壁垒 , 降低交易成本 , 和腾讯系的微粒贷等其他金融服务没有任何关系 。
04
纯民营征信机构恐难申请
除了央行征信 , 两年多来只发放了两张个人征信机构牌照 , 监管谨慎由此可见 。
刘新海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 , 作为市场经济基础设施的个人征信是相对比较窄的领域 , 全球的征信机构(除了中国)也才200多家:“难点在于监管合规门槛高 , 包括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和消费者公平正义的权益;专业性强 , 涉及金融和科技交叉领域;此外还需有雄厚的资本实力 。实际上 , 对于征信机构来说 , 个人征信牌照也只是一张入场券 。”
刚刚入局的朴道征信与百行征信颇有相似之处 , 股权机构均为“国资+民营” 。百行征信的最大股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 , 朴道征信的最大股东为北京金控集团 , 由北京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 , 纯民资企业恐怕很难申请到牌照 。
文章图片
图源:企查查
征信“硬核”来自数据 , 百行征信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 , 其数据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 一个是和百行征信签署个人征信系统协议的合作机构 , 他们会报送信贷数据;另一方面是百行征信接入的替代数据 , 和一手数据源直连 , 包括最高法、运营商、银联、公安一所等 , “数据和央行征信实现互补 , 百行征信已经结合半数以上消费金融公司实现了数据共享合作” 。
采访人员在一份百行征信出具的《个人征信报告》(样板)中看到 , 信用信息明细中包含非循环贷款信息、循环授信信息、融资租赁信息、授信查询次数等 。
朴道征信的股东则除了北京金控集团 , 还有京东数科、旷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 , “互联网龙头机构有自己的数据库 , 入局能对征信市场形成有效的数据补充 , 也能带动更多互联网机构以合规为本 , 有利于互联网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也能够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从目前来看 , 合作大于竞争 。”苏筱芮说 。
作者/IT时报采访人员 潘少颖 郝俊慧
编辑/挨踢妹
排版/冯诚杰
访问:
【电子商务|银保监会:警惕网络平台模糊利息,诱导过度借贷】阿里云 - 最高1888元通用代金券立即可用
推荐阅读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智能化|适老化服务让银行更有温度
- 微信|积极落实互联互通,微信收款码支持云闪付及银行APP支付物料落地
- IT|95306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升级上线 可24小时办理货运业务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微信|微信支付“九宫格”全面支持开通中国银联云闪付
- 银行|银行卡、社保卡可直接刷卡坐公交 上海公交开始试点
- 电子商务|美容贷“抹黑”征信 谁来负责?
- 电子商务|员工抱怨亚马逊太冷酷:工伤后得不到赔偿 还不让休假
- 电子商务|国际品牌崛起 亚马逊在全球购物应用安装量中下滑至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