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评论]“手机禁入校园”良政还需善治
【手机|[评论]“手机禁入校园”良政还需善治】新年过后,没多久就要开学了,相信有不少中小学生又开始盘算着把手机带进校园 。但今年情况有点不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 。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
文章图片
中小学生能不能在校园里使用手机以及如何使用手机,已然争议许久 。此次教育部专门就学生手机管理下发通知,把“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视为原则性规范,在制度层面起到了定分止争的作用,对学校如何管理学生使用手机也起到了指导作用 。何况,教育部的要求并没有“一刀切” 。对于需要和家庭保持联系的学生,比如长期寄宿在学校的住宿生,只要家长申请,依然可以允许其合理使用手机 。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学习能力强、对新生事物天然感兴趣的群体,青少年有着使用手机的强烈愿望,一些家长也主动为孩子配置了手机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如何正确使用手机,依然是一个深刻的教育命题 。
一些学生使用手机,并非出于通讯的必要,也不是利用手机辅助学习,而是进行打游戏、看电影等娱乐活动 。目前,市场上很少有专门为青少年开发的手机产品,手机应用的内容分级和防沉迷系统善未完善 。如果缺乏有效管理,任由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很可能接触到不适宜青少年的信息,更可能轻松绕过防沉迷系统的限制,将大量时间用于玩手机游戏 。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如果手机对学习的影响弊大于利,那么“手机禁入校园”无疑是必要的选择 。
技术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让人沉迷的 。当青少年沉迷手机成为普遍教育问题,有关开发者也要反思其产品设计的方向 。比如,有的互联网企业将游戏作为其主营业务,便放宽了对用户年龄的认证与限制,以便吸引成为手机游戏主力军的青少年 。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吸引眼球,不顾内容质量,任其平台上充斥着暴力、低俗的内容,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
手机是科技发展带给社会的“福利”,但对青少年来说,有效的管理和教育才能让这个“福利”发挥正向作用,让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对科技产品背后工作原理的探究欲,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
随着新的科技产品不断涌现,势必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新的影响 。如今青少年成长于科技迅猛发展的环境中,教育者需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新的教育方法,探索一条让学生与科技共同成长的路径,才能更有效地面对未来的科技变革 。
访问:
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
- 快报|“他,是能成就导师的学生”
- 数字化|零售数字化转型显效 兴业银行手机银行接连获奖
- 技术|“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bug|这款小工具让你的Win10用上“Win11亚克力半透明菜单”
- 重大进展|“2”类医械有重大进展:神经介入产品井喷、基因测序弯道超车
- 历史|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手机|一加10 Pro宣传视频曝光:将于1月11日14点发布
- 手机|黑莓宣布 1 月 4 日起将终止 BlackBerry OS 设备服务支持
- 精度|将建模速率提升10倍,消费级3D扫描仪Magic Swift在2021高交会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