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科学家能进入人们梦境,并与他们“对话交流”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月24日消息 , 在科幻电影《盗梦空间》中 ,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主角能够进入自己的梦境 , 并且从他人的潜意识中窃取秘密 , 现在这个科幻情节似乎距离现实更近一步!目前 , 科学家首次能与清醒梦者进行涉及新奇问题和数学计算的“对话” , 这些清醒梦者是指知道自己处于做梦状态的人群 , 来自4个实验室和36名参与者的研究结果表明 , 人们可以在睡眠状态下接收和处理复杂的外部信息 。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本杰明·贝尔德从事多年睡眠和梦境研究工作(但他并未参与这项最新研究) , 他评论称:“该项研究挑战了人类睡眠的基本定义!”
传统意义上 , 睡眠被定义为一种大脑处于“断开连接”的状态 , 对外部世界没有感知意识 , 但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 早在公元前4世纪 ,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首次提出了清醒梦境 。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 科学家就一直对睡眠快速眼动(REM)阶段进行试验 ,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快速眼动阶段做梦最多 , 研究结果表明 , 50%测试者在该睡眠阶段至少做过一次清醒梦 , 大约10%测试者每月至少做一次清醒梦 。 虽然人们处于清醒梦境状态很少见 , 但研究表明该状况下能接收和处理复杂的外部信息 , 甚至通过训练可以增强人们这种能力 , 一些研究试图通过灯光、电击和声音等刺激来“进入”清醒梦境 , 但这些测试仅记录了睡眠者的最小反应 , 也不涉及复杂的信息传递 。
来自法国、德国、荷兰和美国的4个独立研究小组试图更进一步地揭晓其中的谜团 , 尝试在测试者做梦时建立复杂的双向交流 , 他们使用语言和提问方式 , 问询睡眠者在训练中从未听到过的问题 , 他们招募了36名参与者 , 包括一些经历过清醒梦境的人 , 以及一些从未经历过清醒梦境 , 但每周至少记得一个梦境的人 。
首先 , 研究人员通过解释清醒梦境的工作原理并演示做梦者睡觉时将出现的提示线索——声音、灯光、或者轻敲手指 , 来训练参与者识别自己何时在做梦 , 他们的想法是 , 这些提示线索会向参与者发出他们正在做梦的信号 。
参与者被安排的睡眠测试时间各不相同:部分参与者被安排晚上睡眠 , 这样的睡眠测试符合作息规律;而部分参与者则被安排在清晨睡眠 , 每个实验室都用不同的方式与睡眠状态中的参与者进行交流 , 例如:口头提问、闪光灯照射等 , 在测试过程中研究人员会提示他们自己进入到清醒梦境状态 , 并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转动眼球和面部表情)来回答问题 , 例如:告知参与者眼球向左转动3次 。
文章图片
图1/1
研究人员分析了参与清醒梦境“对话”的人的大脑信号、眼睛和面部运动 。
当参与者入睡时 , 研究人员用装有电极的脑电图头盔监测他们的大脑活动、眼球运动和面部肌肉收缩 , 这些是快速眼动睡眠(REM)的常见指标 , 在总共57次睡眠测试中 , 6位参与者在15次睡眠中发出处于清醒梦境的信号 , 在这些测试中 , 研究人员让睡梦中的参与者回答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或者数学计算 , 例如:8减6得多少?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 参与者会使用他们入睡前被告知的信号 , 包括微笑或者皱眉 , 多次转动眼睛来表示一个数字 , 或者像德国实验室按照摩尔斯电码长短信号模式转动眼球 。
研究人员对处于清醒梦境的参与者提出了158个问题 , 他们回答正确率为18.6% , 参与者回答错误率为3.2% , 17.7%的回答模糊不清 , 60.8%参与者没有回答 , 研究人员称 , 以上数据显示 , 处于清醒梦境的参与者即使交流困难 , 但也会积极地进行交流沟通 。 贝尔德说:“这是对概念的验证 , 不同实验室会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该双向交流是可能实现的 , 事实证明这种清醒梦境下的双向交流远超出人们的预测 。 ”
在问了几个问题之后 , 这些做梦的参与者被叫醒 , 并被要求描述他们的梦境 , 一些参与者将这些问题记为梦境的一部分 , 一位做梦者的报告描述称 , 汽车收音机里传出了数学计算问题;另一份报告描述称 , 在一个聚会的梦境中 , 他听到研究人员打断了他的梦 , 就像电影中的叙述者一样 , 问他是否会讲西班牙语 。
美国西北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凯伦·科考利称 , 这项实验提供了更好的方法研究梦境 , 我们对梦境的了解几乎都依赖于一个人清醒时的回顾报告 , 而这些报告可能会被“扭曲” 。 目前 , 他希望通过该技术能够用于未来治疗 , 从而影响人们的梦境 , 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处理创伤、焦虑和抑郁 。
“睡眠对话”也可能帮助做梦的人解决问题 , 学习新技能 , 甚至产生创造性想法 , 贝尔德说:“梦境是一种高度联想状态 , 在创造力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 ”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米歇尔·卡尔并未参与这项研究 , 她表示 , 这项研究有点儿像现实版的“盗梦空间” , 对其未来应用感到兴奋 , 但是回顾梦境报告无法完全描述梦境状况 , 当你在梦境之中 , 描述报告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
【新浪科技|科学家能进入人们梦境,并与他们“对话交流”】西北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家肯·帕勒强调称 , 在梦中改变人们的想法仍是科幻电影的故事情节 , 目前仍无法实现 , 然而这项实验是人们与做梦者实现沟通的第一步 , 这相当于人类第一次使用电话或首次与另一颗星球上的宇航员交谈 , 做梦者生活在一个“大脑中存储记忆完全虚构的世界” , 现在研究人员似乎找到了一把开启梦境世界的钥匙 。 (叶倾城)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