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Google、Instagram、Twitter前员工揭秘,互联网如何对付你
来源:APPSO
“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谚语 , 在 2011 年被拍成了科幻片《时间规划局》 。 电影构筑的未来世界中 , “时间”完全等同于金钱 , 辛苦工作赚“时间” , 再用“时间”买买买 。
文章图片
图1/25
电影《时间规划局》(2011)
好像只会出现在科幻片的奇思妙想 , 却在当下以另一种形式成为现实——我们的注意力和时间 , 暗地里被兜售给广告商赚取金钱 。 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 屏幕那端藏着太多见不得人的谜团 。
有多少次看到广告、收到推送 , 会觉得手机在窃听自己的生活?
明明是悄悄关注某人 , 还是会毫不遗漏收到他/她的动态 。 亲朋好友的生日总有即时的提醒 , 说不定还会有礼物推荐 。 甚至还有一个说法 , 对着男友的手机多念叨自己想要的礼物 , 男友就会收到相关推荐 。
这一切背后的秘密 , 都在去年 9 月 9 日上映的《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以下简称《智能陷阱》) , 这部 Netflix 高分纪录片中得到揭晓 。
文章图片
图2/25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海报 | Netflix
虽然被定义为纪录片 , 看完这片子却不禁惊叹 , 纪录片还可以这样拍!
既有科幻片十足的虚构画面 , 又有贴合讲述的改编故事 , 还有借鉴剧情片的精彩剪辑 。 看了 app 标记后戳进去的这一段 , 不正是《梦之安魂曲》对毒瘾的描绘吗?
文章图片
图3/25
文章图片
图4/25
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文章图片
图5/25
电影《梦之安魂曲》(2000)
而且还会不时来个打脸环节——那边 Facebook 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刚声称“人工智能可以解决问题” , 《数学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的作者 Cathy O’Neil 博士立马现身 , 有理有据地解释“这是骗人的” 。
文章图片
图6/25
纪录片《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中马克·扎克伯格和 Cathy O’Neil
看完片子疯狂安利的观众不在少数 , 在推特上搜索片名 , 就会看到一堆“你一定要看”、“你一定要看”、“你一定要看”……分享热情丝毫不亚于传教的狂热信徒 。 还有人将这部纪录片跟“开眼看世界”这个词语挂钩 。
这部片子解释了远远超出为什么一分钟从 Google 搜索最佳沙发 , 下一分钟就会在 Facebook 信息推送中看到沙发广告这个问题 。
——烂番茄上美联社马克·肯尼迪的热门评论
国人请自动将 Google 替代为百度 , Facebook 替代为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等 , 是不是有那味儿了?读完接下来的揭秘 , 你也有望成为另一位 Cathy O’Neil 博士 , 振振有词地戳穿科技大佬们的谎言 。
Netflix 的高招:用科技公司如何竞争注意力的揭秘 , 来赢取注意力
《智能陷阱》请来很多业界核心人物 , 曾服务过 Facebook、Instagram、Google、YouTube、苹果、推特、火狐、Pinterest……如果主演一栏只能写上一位 , 那必定是前 Google 设计道德伦理学家、人道技术中心的创始人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 。
文章图片
图7/25
特里斯坦·哈里斯(Tristan Harris)
聊到特里斯坦与 Netflix 的“过节” , 那得回到 2017 年特里斯坦在 TED 上发表的演讲《科技公司如何控制你的注意力》 , 将 Netflix 作为抨击对象 , 还引用 Netflix CEO Reed Hastings 那段时间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最大的对手是 Facebook ,YouTube 和睡眠” 。
不少人误以为 Netflix 的竞争对手是网络媒体 , 但他的竞争对手名单上有所有会瓜分人类注意力的事物 。
文章图片
图8/25
这些科技公司之间的竞争 , 特里斯坦也给出了简单的例子——YouTube 增加自动播放下一个视频的功能 , 来提升用户停留的时间 , Netflix 看到后也开始自动播放下一集 , Facebook 发现后自动播放推送中的所有视频 , 连用户按下播放键的片刻也要全数扼杀 。
文章图片
图9/25
看似简单的功能设计 , 背后有门不简单的学问 , 名叫劝服性技术 。 特里斯坦恰好就是这方面的天才 , 在谷歌工作期间他就负责这一块——名正言顺地用技术结合心理学 , 去左右人们的想法 。
我们今天不停刷微博、淘宝的“刷”这个动作 , 因为“对方正在输入……”便在对话框内等待的行为 , 收到照片被圈、群里被 @ 之后会进入互动环节等等 , 都是被这群工程师精心设计过的 , 用来竞争用户花在自家产品上的时间 。
文章图片
【新浪科技综合|Google、Instagram、Twitter前员工揭秘,互联网如何对付你】图10/25
Netflix 明明知道自己也是被抨击对象 , 却在揭秘上不懈努力 。 先在 2019 年拍了《隐私大盗》 , 就 Facebook 干扰川普大选、脱欧投票等政治活动进行揭秘 , 再在 2020 年上了这部《智能陷阱》 , 赚了无数观众的 94 分钟 。
由科技公司主导、科技专家坐镇的《智能陷阱》 , 也在说服力和可信度上 , 给了观众一颗定心丸 。
文章图片
图11/25
《智能陷阱》中的部分受访工程师
世界上最值钱的是数据 , 石油被挤到第二位了
特里斯坦在 TED 演讲的第一段描述非常硬核——他将屏幕那端比作控制室 , 里面有一群人在工作 , 如何去决定用户的思想和情感 。 《智能陷阱》则将这个如同存在于科幻片的房间 , 在影片里面做了出来 。
文章图片
图12/25
在科技大咖持续讲解的同时 , 片子还虚构了一个受困于“智能陷阱”的家庭 。 其中名叫本的男孩还是一个学生 , 却已经是 Facebook 的重度上瘾者 。 他在屏幕那端 , 被工程师造出了一个仿若巫毒娃娃的模型 。
文章图片
图13/25
看什么东西 , 看了多久 , 看的速度 , 都会被记录下来作为数据 , 打造越来越精准的模型 。 模型越精准 , 预判能力也会更优秀 。 预判能力用更通俗的话来解释 , 就是越来越像肚子里的蛔虫那般懂你 。
文章图片
图14/25
我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埋汰 , 身边亲近的人不懂自己 。 反过来思考 , 为什么这些平台可以这么懂我们?答案很简单 , 懂我们可以让它们赚钱 , 甚至于单靠懂我们就可以赚钱 。
最有钱的公司就是技术公司 , Google Docs、Facebook、亚马逊、Tesla 。
这些公司成为世界上最有势力的公司 , 是因为去年数据在价值上超越石油 。
数据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产 。 这些公司很值钱 , 因为他们在剥削人们的资产 。
——前剑桥分析的商业发展总监布瑞特妮·凯瑟(Brittany Kaiser)在纪录片《隐私大盗》中的讲述
文章图片
图15/25
《让世界天翻地覆的数据》 。图片来自:纪录片《隐私大盗》(2019)
布瑞特妮曾经为参议员写了一个用来质询马克·扎克伯格的问题:“Facebook 的收益有多少直接来自将用户的个人数据货币化?”一旁的朋友惊呼:“全都是” 。
每到年末年初的时候 , 朋友圈分享的那些来自网易云、豆瓣、支付宝等平台的年度报告 , 不正是明晃晃的证据吗?
文章图片
图16/25
很多这种技术公司有三个主要目标 。
有一个参与度目标 , 增加你的使用 , 让你一直滑动屏幕 。
有一个增长目标 , 让你不断回来 , 尽可能多地邀请朋友 , 让他们再邀请更多的朋友 。
还有一个广告目标 , 确保一切按照预期发展 。 我们尽量多地从广告上挣钱 。
每一个目标都由一个算法驱动 。 算法的作用是找出 , 给你展示什么 , 让数据上涨 。
——特里斯坦·哈里斯
文章图片
图17/25
影片在个性化定制世界的摧毁中结束
有了很多很多的数据 , 将用户的性格剖析完毕 , 能够预测用户的行为 , 如何换取商业价值?我们终于聊到最关键的一步:个性化定制 。
个性化定制表面看上去是个褒义词 , 像测量体型定制衣服一样 , 量身定做了一个专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容页 , 根据我们的性格、喜好以及当下的需求 , 推送不同的信息 。
文章图片
图18/25
维基百科就是一个反向的例子 , 百度百科也是一样的道理 。
当你打开一个维基百科网页 , 你和别人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 。 所以 , 这是网络上少有的 , 我们统一共享的东西 。
现在想象一下 , 维基百科说:“我们要给每一个人不同的个性化定义 , 有人给我们钱 , 让我们这样做 。 ”维基百科就会监视你 , 会计算“我要做什么 , 才能代表一些商业利益让这个人产生一点改变?”对吧 。
然后就会改变整个词条 。 你能想象吗?你应该能够想象得到 , 因为在 Facebook 页面上 , 就是这样的 。 你的 YouTube 推送 , 就是这样的 。
——《立刻删除你社交媒体的十个观点》作者贾伦·拉尼尔(Jaron Lanier)
即便是两个非常亲近的朋友 , 他们两个有着完全相同的朋友圈子 , 他们会认为“我们在脸书上的新推送上 , 会看到完全相同的信息” 。 但事实远非如此 , 他们会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 因为这是基于计算机的计算 , 对每一个人来说 , 最完美的呈现 。
——特里斯坦·哈里斯
文章图片
图19/25
反复迭代升级后 , 会个性化呈现给每个人最完美的世界 。 这个世界里 , 每一个人都认同你 , 在收到的推送消息中 , 每个人都跟你极其相似 。 让你认同的完美世界 , 会在你放松警惕的时候 , 反过来影响你 , 以实现它的商业目标与价值 。
因为这跟量体裁衣不一样的是 , 我们没有花钱 , 只是用户 , 而广告商或者政客掏钱了 , 他们才是客户 。 客户才是社交媒体的“上帝” 。
文章图片
图20/25
在片子里面虚构的小家庭里 , 妈妈想让孩子们摆脱手机上瘾的状态 , 但都失败了 。
女孩艾拉砸碎锁住手机的玻璃罐 , 拿到房间里面自拍、修图、等点赞 。 点赞太少便删掉再拍、再修图、再发布 。 渐渐地 , 她开始无法接受自己真实的模样 。
文章图片
图21/25
我们制作“点赞”按钮的时候 , 我们全部的动机是“我们可以在世界中传播积极和爱吗?”
时间快进到当下 , 青少年会因为没有得到足够多的点赞而抑郁 。
这个想法或者或导致政治两极分化 , 当时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
——前 Facebook、Google 工程师、Asana 联合创始人 Justin Rosenstein
男孩本在放下手机的空虚三天后 , 重新沉迷到了社交网络中 。 之后 , 他还被推送的阴谋论信息所影响 , 因为人工智能会为了吸引人注意不惜推送虚假消息 , 直至在抗议集会中被捕 。
文章图片
图22/25
这个故事结束的方式也颇有深意 。 屏幕那端的控制室被销毁了 , “巫毒娃娃”被放了下来回到真实的状态 。
文章图片
图23/25
不禁联想起电影《楚门的世界》 , 从出生便活在“直播”中的楚门 , 终于走出了“片场”这个虚构的世界 。
文章图片
图24/25
电影《楚门的世界》(1998)
也许 , 我们与其对假想的未来中的人工智能感到担心 ,不如解决当下就存在的人工智能问题 ,就是那些争夺注意力的新闻推送 。
解决这个问题 是解决其他问题的关键所在 。 归根到底 , 在一生中 ,我们共同拥有的就是注意力和时间 。 时间会被我们自己充分利用吗?
——特里斯坦·哈里斯
文章图片
图25/25
在片子中 , 这些科技大咖对提出完全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摇头、叹气 , 但他们对个人也给出了一些很有用的小建议:
关闭通知或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通知 , 卸载不必要且浪费时间的 app
使用浏览器扩展程序阻止推荐 , 不在 YouTube 等平台接受推荐的视频
获取具有不同观点的信息来源 , 关注跟自己不同观点的人
分享、点赞或评论前 , 先核查信息的真实性
为自己以及孩子规划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
多亏了这群走出来发声的勇敢工程师 , 他们亲手搭建了让大家上瘾的数据世界 , 也担起自己的责任 , 离开那个世界 , 走到我们面前 , 让大家都成为知情者 。 只有知悉问题 , 才能在不久的未来走出困境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