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网|证券时报评论:线上教育机构要有危机感

_原题是:线上教育机构要有危机感
<缘木求鱼>
不能仅仅满足于收入、效益、估值的快速增长 , 而要把心思更多地用在助力教育改革、甚至推动教育改革上 。
木木
寒假 , 小徐主动要求报了“猿辅导”的一个高考数学冲刺班(线上课) , 连续7天课 , 每天2个小时——21点30到23点30 , 学费2000元 。
报这个辅导班之前 , 小徐先免费试听了2节课 。 2节课听下来 , 小徐总的感受是 , 老师讲得不错 , 态度好、有耐心 , 自己收获多多 , 于是趁热打铁(响应号召)报了一期的辅导课 。
正式开课之后 , 小徐发现“挂”在这位老师课堂里听课的一共有103个班 , 每个班差不多都是五六十人的样子 , 每天上课显示在线听课的学生一般只有二三十个人(打卡率都维持在百分之五六十的水平) 。
如果不考虑水分、完全按照线上系统显示的数据大致估算(100个班 , 每班50人) , 一期课教下来 , 仅仅这一位辅导老师 , 为“猿辅导”实现的“产值”就能超过1000万元;如果一个月能排满4期课 , 这位老师的“产值”就是4000万元 。 扣除相应成本 , 主要是人力成本——包括老师、助教以及技术保障人员等等 , 平心而论 , 这种高考冲刺班的盈利能力 , 还是很可观的 。
虽然看起来“猿辅导”赚钱很容易 , 但相较线下“一对一”的高考冲刺辅导课(有经验的语、数、英老师 , 每小时起步价最少500元) , “猿辅导”的每天2个小时授课不到300元的价格 , 还是便宜很多的 , 关键是教学效果似乎也相差不大 , 如果再考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老师授课录像以及更多的跨年度、跨教师的课件 , 还能节省不少交通时间 , 这种线上辅导就更合适 。 如此考量 , 这显然就是一个双赢模式 。 无论是从理论推演还是实践经验看 , 在这个世界上 , 任何一个双赢模式 , 能不能实现做强虽然一时半会儿不好说 , 但快速做大往往没问题 。
“猿辅导”的加速发展——尤其是2019年和2020年——也对此进行了有力证明 。 比较新的消息是——有媒体2月24日下午披露 , “猿辅导”新融资10亿美元 , 目前估值已超过200亿美元 。 单以估值衡量 , 相对于去年的78亿美元估值和前年的30亿美元估值 , “猿辅导”跃进的势头还是相当猛的 。
按“猿辅导”自己披露的数据 , 成立于2012年的公司 , 目前拥有4亿中国用户 。 结合2020年中国人口数据 , 0岁至2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9.5%、人数大致在4亿左右 , “猿辅导”所说的4亿用户 , 除了涵盖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外 , 应该还包括相当一部分在校老师 。 单从用户规模看 , 主攻“K—12在线教育”的“猿辅导” , 扩张应该达到或者接近极限 。 如果要进一步拓展 , 大约也只有两条路:其一 , 突破“K—12”的限制;其二 , 进一步挖掘线上教育潜力 , 争取在单一学生身上实现更多的效益 。
综合而言 , 突破“K—12”限制之路 , 对公司而言动作太大 , 操作不易 , 也似乎偏离公司主攻方向、有违初心 , 对比起来 , 第二条路就显得更为现实一些 。 不过 , 目前的在线教育市场竞争过于激烈 , 要想在单个学生身上挖掘出更多的效益 , 甚至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 , 似乎也相当有难度 。
【证券时报网|证券时报评论:线上教育机构要有危机感】目前公认的一点是 , 世界处在“大变局”之中 。 应对“大变局”并在“大变局”中实现质的跨越 , 恐怕诸多方面、诸多领域都要有所改变 , 尤其是教育领域 , 仍抱着几十年不变的老思路 , 习惯、老模式 , 并寄希望于这种老模式能不断培育出适应新时代的各类人才——尤其是开创性人才 , 恐怕多多少少还是有问题的 。 对此 , 教育界应有危机意识 , 作为教育界的新生力量——在线教育的推动者 , 就更要有危机意识 , 不能仅仅满足于收入、效益、估值的快速增长 , 而要把心思更多地用在助力教育改革、甚至推动教育改革上 , 在重要历史时刻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 , 实现自身价值的增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