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

来源:数字北京科学中心
说起打针 , 可能很多人都会臀部一紧 , 毕竟这是个在我们童年时代谈之色变的词汇 。

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图1/9
来源丨人民网
俗话说 , 能吃药就不打针 , 能打针就不输液 。 那么为什么要区分这三种治病方式呢?吃药、打针、输液又各自有什么特点呢?打针和打点滴又是谁最先发明的呢?带着这些问题 , 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吃药、打针、输液的区别
吃药、打针和输液的本质 , 都是要把药物送到我们人体内 , 它们的区别在于人体对于药物的吸收速度和利用率是不同的 。
口服药物进入消化道之后 , 经过胃肠道粘膜的重重吸收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液循环最后到达各器官 , 最安全但是见效慢 , 药物利用率也相对较低 。

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图2/9

打针按注射方式分类又可分为皮内注射 , 静脉注射 , 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 , 而我们通常说的打针都是指肌肉注射 。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肌肉里(通常是臀部) , 药物溶于肌肉细胞周围的组织液后 , 再通过肌肉里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 相比于口服药物省去了从消化道吸收到组织液里这一个步骤 , 显效更快 。
而输液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点滴 , 是将药物一步到位直接送进静脉中 , 经血管网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 被需要的地方吸收 , 见效最快 , 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 药物利用率也最高 。

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图3/9

输液虽然效果最好 , 但同时副作用和风险也最大 。 例如输液要求无菌操作 , 对药物的纯度要求也非常高 , 如果药物中有杂质 , 随着吊针直接进入血管 , 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又例如输液速度过快会使进入身体血液循环的液体量迅速增加 , 导致心肺负担过大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等极端状况 。
因此 , 对于像感冒发烧这类可以通过打针或者吃药来治疗的小病 , 还是尽量不要选择输液 , 而对于那些需要的药剂量比较大亦或者是需要药物快速起效的急性病症 , 该输液还是要输液 。
注射器问世的漫长过程
打针和输液这种看上去非常现代化的医疗手段 , 其实在数百年前就有人提出了 。 要了解打针的历史 , 就要从注射器的发展过程谈起 。

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图4/9
医用注射器 来源丨基恩士中国
注射器的发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时期 。 在医疗条件尚不发达 , “无菌”的概念尚未形成的年代 , 有人尝试从创口将药品放入患者体内以治疗疾病 , 但这种方式会引起感染 。
15世纪 , 随着解剖学的发展 , 使用中空管道向血管内灌入防腐剂的想法 , 即注射器的早期思想开始出现 , 这也是注射器问世的一个创造性思想 。
17世纪 , 英国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雷恩用中空的鹅羽毛管和动物膀胱连接 , 向狗注射了鸦片、酒精等药物 。 这一时期 , 德国也掀起了静脉输液的热潮 。 1844年 , 空心针被发明 , 并被用来做了第一次有史记录的皮下注射 。
十年之后 , 苏格兰的亚历山大·伍德将针头与针筒结合起来 。 由此 , 皮下注射器诞生 , 这也是现代注射器的雏形 。 但这种皮下注射器用药量不准 , 后来 , 伍德为针管加上了刻度 , 换上了更细的针头 , 英国的弗格森又将玻璃制成活塞 , 成功解决了用药量不准的问题 。

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图5/9
亚历山大·伍德 来源丨公众号 猜你会好奇
注射器刚诞生之初被反复使用 , 有的时候甚至连针头也不换 , 只简单酒精擦拭一下就对下一个患者进行注射 , 由此导致大量的人因注射器感染传染病 。

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图6/9
老式注射器 来源丨网络
后来 , 英格兰一家医药公司生产了第一款带可更换筒和柱塞的全玻璃注射器 , 交叉感染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

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图7/9
玻璃注射器 来源丨网络
1949年 , 一次性注射器发明 , 多次使用的感染威胁被大幅降低 。 1954年 , 在疫苗注射的需求下 , 注射器终于开始大量生产 。 1955年 , 塑料被应用于注射器的制造 , 第一个塑料制注射器问世 , 注射器最终逐步发展成为我们现代常用的形态 。
起源于“补液”的输液
说完了注射器的发明 , 我们再来聊聊输液的历史 。
输液起源于霍乱时期的“补液” , 霍乱是一种传染病 , 感染者因腹泻和呕吐造成脱水并威胁生命健康 , 于是 , 如何补充液体成为当时的难题之一 。
一名叫做托马斯·拉塔的苏格兰医生提出将液体直接注入到血液中补水 , 并于1832年进行了第一次输液实验 , 一位病人在静脉灌注超过3000ml液体后 , 情况得到明显改善 。
再之后 , 输液的发展阶段主要集中于输液成分的配比研究 。 1903年 , 阿伦尼斯提出了电解质理论 , 他认为 , 输液应当输入类似血液电解质构成的溶液 , 电解质含量过高或不足都可能引起副作用 。 之后 , 生理学家威廉·乔治·麦卡勒姆认为 , 解决电解质紊乱的问题 , 关键在于“盐” 。 追随这一观点 , 詹姆斯·甘布发明了生理盐水 。

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图8/9

之后 , 输液的发展阶段开始转向解决输液速度的问题 。 1938年前后 , 贾斯汀·约翰斯通设计出了现代静脉注射装置原型 , 解决了“随意控制注射速度“这个难题 。 而这个小小的发明一直沿用至今 。

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
文章图片
图9/9

【新浪科技综合|都是治病,吃药、打针、输液有什么区别?】以上就是关于打针和输液的一些知识 , 最后祝愿各位小伙伴们身体健康 , 远离疾病 , 不管是打针还是输液 , 统统与我无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