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网|华为“造车”波澜再起概念股拉升 内部称"谁再建言造车调离岗位"

相关新闻:华为回应造车传闻:重申不造车 , 帮助车企造好车
作者:李娜
华为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公司策略不变:华为不造车 , 聚焦ICT技术 , 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 帮助车企造好车 。
2月26日 , 有消息人士表示 , 华为计划推出自有品牌电动汽车 , 正和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协商代工制造 。 受消息影响 , 当日汽车板块异动 , 北汽蓝谷直线拉升封板 , 长安汽车大涨8% 。
但华为随后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公司策略不变:华为不造车 , 聚焦ICT技术 , 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 , 帮助车企造好车 。 北汽蓝谷表示 , 目前与华为仅有技术层面上的合作 , 并无涉及代工
2019年5月27日 , 华为创始人、总裁任正非签发华为组织变动文件 , 正式宣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 。 该部门以BU的形式与运管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同属一级部门 。 其后 , 华为与上汽、广汽、一汽、东风、长安等18家车企宣布共同打造“5G生态圈” , 被外界视为“跨界”的实质一步 。
但由于外界对华为造车的“猜想”众多 , 华为去年在内部发文 , 重申“”华为不造整车 , 以后谁再建言造车 , 干扰公司 , 可调离岗位 , 另外寻找岗位 。 ”
截至发稿前 , 长安汽车股价每股报18.15元 , 涨幅回落至5.22% , 北汽蓝谷打开涨停板 , 报8.62元 , 涨幅8.02% 。
【一财网|华为“造车”波澜再起概念股拉升 内部称"谁再建言造车调离岗位"】“谁再建言造车调离岗位”
26日下午 , 对于推出自有品牌电动汽车的传闻 , 华为方面对采访人员予以否认 。
“我们很多部件、解决方案还在孵化阶段 , 所以新消息并不多 , 近期并没有新动作 , 4月份将会在上海车展期间对外发布新的(汽车)部件 。 ”华为内部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华为在造车上的策略并没有改变 。
从布局方向来看 , 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动作颇多 , 虽然多次强调“不造车” , 但其早已将触角延伸至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领域 , 包括HiCar、鸿蒙车载系统发布、5G芯片搭载汽车、充电桩模块等产品不断落地 。

一财网|华为“造车”波澜再起概念股拉升 内部称"谁再建言造车调离岗位"
文章图片
图1/1

据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了解 , 2021年以来华为已公开多个电动汽车相关专利 , 包括“一种制动助力系统及制动方法、电动汽车”、“行人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芯片”、可延长电池寿命的“硅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锂离子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减速器、动力总成及车辆”等相关专利 。 虽然华为一直表示“不会造车” , 但从专利的内容来看 , 均指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或创新环节 。
以近日公开的两项重要的专利为例 , 分别是“电动汽车以及电动汽车之间充电的方法”专利 , 以及“一种车联网安全通信的方法”发明专利 。 对于眼下的汽车市场来说 , 这两项专利正象征着新四化之中“电动化和网联化”的发展趋势 。
第一项关于充电方法的专利摘要显示 , 该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以及电动汽车之间的充电方法 。 第二项“一种车联网安全通信的方法”专利摘要显示 , 该方案以协调或辅助车联网终端与场端服务器进行安全通信 。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对采访人员表示 , 这几年华为内部也有分歧 , 是直接造华为品牌的车 , 还是为广大车企提供部件和解决方案 , 这样的战略决策并不好做 , 直到这两年才真正厘清该业务的发展路径 。 徐直军表示 , 华为希望成为的是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商 。 “以后谁再建言造车 , 干扰公司 , 可调离岗位 , 另外寻找岗位 。 ”
任正非此前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华为永远不会造汽车 。 对于造车的“边界” , 任正非表示 , 只是做车联网的模块 , 汽车中的电子部分 。 “边缘计算是我们做的 , 我们可能会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 。 但是它不是车 , 我们要和车配合起来 , 车用我们的模块进入自动驾驶 。 绝不会造车的 。 因此 , 我们不会跨界 , 我们是有边界的 , 以电子流为中心的领域 , 非这个领域的都要砍掉 。 ”任正非说 。
汽车业务架构调整
从华为在汽车领域“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的自我定位来看 , 华为希望做的几乎是汽车硬件以外的所有产品 。
华为内部人士对采访人员表示 , 华为在智能座舱上主要以通过“麒麟模组+鸿蒙OS+HiCar”的模式切入 , 此外如MCU、CDU、5G芯片、手机 NFC 等汽车产品也开始逐步“上车” 。
简而言之 , 在软件定义汽车趋势下 , 华为希望打造一种“计算+通信”的全新架构切入汽车领域 。 目前 , 华为将汽车所有功能归类后交由智能座舱、整车控制和智能驾驶三个平台控制 , 通过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将每一个平台都打造成一个生态系统 , 并推动标准统一以便执行部件配合和第三方开发 。
据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了解 , 华为内部拥有一套AUTOSAR汽车嵌入式系统软件架构 , 在这个公有架构下 , 可以为汽车提供“打包式”的软件建设服务 , 并“模块化”的优化软件主体 , 让汽车开发能够在一个开放、通用的统一标准下 , 进行不同公司间的分散功能实现 , 并最后集中配置 。
此外 , 为了更快的推动汽车业务的发展 , 在去年年底 , 华为对汽车业务的组织架构也进行了调整 。 在一份关于华为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 , 华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 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 , 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
同时 , 重组消费者BG 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 , 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 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 , 并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投资评审委员会)主任 。
余承东是华为消费者业务的领头人 , 在过去几年将华为的手机业务从“无名小辈”提升至全球智能手机排名第二的位置 。 去年7月 , 余承东曾现身比亚迪旗舰车型发布会 , 宣布华为基于鸿蒙OS的HiCar车机系统 。
国信证券分析 , 未来自动驾驶网络将对现有网络架构和运维模式产生深远的变革 , 而华为自动驾驶网络战略(ADN)是继华为全云化战略 All-Cloud 之后面向未来十年的战略 。
但也可以看到 , 在汽车迈向电子化和智能化过程中 , 也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布局这一领域 , 但汽车芯片多来自于国外 。
“中国汽车的产销量现在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 但只有小于3%的芯片是自主研发 , 还大多集中在电源管理和导航等外围芯片 , 所以中国急需有自主研发、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的核心芯片 , 保障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 。 ”芯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CEO仇雨菁此前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如是表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