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


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
本文参加百家号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 。
看看这令人惊叹的新图片 , 它来自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 , 这段影像展示了它上周降落并登陆火星表面的过程 。 确实 , 这是前所未有的!并且 , 这是从火星传来的第一个图片 。

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
NASA/JPL-Caltech的新影像于2021年2月22日发布 , 向我们展示了毅力号火星车上周在耶泽罗陨击坑着陆的画面 。 探测器精巧的新相机提供了这段以火星车视角拍摄的着陆过程...这难道不是和很棒吗?等待显然是值得的 , 尤其是在2:44左右 , 当你看到火星上的灰尘在探测器下落时四处飞舞 。 天呐!坚毅号的全套高科技设备现在为我们提供了降落到临星最详细的影像和图片记录 , 这是我们第一次亲眼目睹我们登陆另一个世界 。 更重要的是 , 现在首次有了来自火星的音频 。 请在下方的推特查看吧 。

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
随着它考察的开始 , 谁知道毅力号接下来还会为我们带来哪些新奇的事物呢?

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
影像是如何获得的?探测器的后壳上安装了一个向上的摄像头(这个保护探测器的太空舱被称为aeroshell) 。 向上的摄像机捕捉到了降落伞的开口 , 尽管火星空气稀薄 , 降落伞还是帮助火星车轻轻着陆 。 在火星车的下方是下降台(一种火箭驱动的喷气机组 , 帮助火星车飞到着陆点)上的一个向下指的摄像头 , 它拍摄了火星车与地面的第一次接触 。 美国宇航局评论说:
“文中嵌入的音频来自进入、下降和着陆期间的任务控制呼叫 。 ”

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
我们以前从没见过这种场景。 这是从火星车的视角看降落伞是如何打开、以便飞行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 。 哇哦! 图片来自NASA/加州理工学院喷气动力实验室(JPL-Caltech) 。
这还有一些振奋人心的事情... 来自火星的第一个音频!它是美国行星协会观测到的 , 在去年七月“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前写道:

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
设想当你站在火星表面 , 你能听到什么?虽然有8次任务都从这颗红色星球返回了让人叹为观止的景象 , 但没有一次返回了任何声音 。
那即将改变了 。 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距离它去搜寻过去生命存在的迹象 , 并储存样本在未来返回地球的发射任务还有几天 , 它将安装不止一个 , 而是两个传声器 。 你能听到火星车在火星大气中着陆时的声音 , 另一个传声器将会在杰泽罗撞击坑进行科学研究时记录声音 , 杰泽罗撞击坑是一个古老的河流三角洲 — 生命可能在这里繁衍生息 。

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
在接下来的推文中 , 你将听到来自火星的第一声 。 要知道...这将会有更多!可能是火星沙尘暴的狂风?我们可以共同拭目以待 , 只要那不会对探测车造成伤害...
最后 , 还有一些暖心的细节 。 “毅力号”探测器(简称珀西)上还携带着一张全家福!
归根结底:来自美国宇航局的“毅力号”火星探测器的新录像展现了它2021年2月18日的在火星表面的降落过程 。 加上探测器上的传声器 , 我们可以听到来自火星表面的第一声 。

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
相关知识
火星是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 , 也是太阳系第二小的行星 , 只比水星大些 。 在英语中 , 火星是以古罗马战神的名字命名的 , 常被称为“红色行星” 。 后者指的是火星表面普遍存在的氧化铁的影响 , 这使它呈现出一种在天体中与众不同的、肉眼可见的微红色外观 。 火星是一颗类地行星 , 大气稀薄 , 其表面特征让人联想到月球表面的撞击坑和地球上的山谷、沙漠、极地冰盖 。

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
火星的昼夜和季节更替可以与地球相比 , 因为其公转周期 , 以及自转轴相对于其赤道平面的倾角都是相似的 。 火星上有奥林匹斯山 , 那是太阳系中所有行星上已知最大的火山 , 也是最高的山脉;还有水手号峡谷 , 是太阳系最大峡谷之一 。 北半球平坦的伯勒里斯盆地 , 占火星表面积的40% , 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坑 。 火星有两颗卫星 ,福波斯(火卫一) 和德莫斯(火卫二), 它们个头不大 , 形状不规则 。 这两颗卫星可能是火星捕获的小行星 , 就像火星-特洛伊族小行星尤里卡5261(5261 Eureka)一样 。
作者:Deborah Byrd
FY:Astronomical volunteer team
如有相关内容侵权 , 请在作品发布后联系作者删除
【火星车|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发现的新声音和新景象】转载还请取得授权 , 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