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评论]菜肴包加热成外卖 消费者知情是前提
据澎湃新闻网3月1日报道,很多人以为天天吃的外卖是厨师现做的,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商家并没有厨师,而是事先购买好了菜肴包,接单后,便将冷藏已久的菜肴包拿出来进行复热,几分钟时间菜品就可以出锅了,然后通过外卖员送到消费者手中 。一些外卖菜肴包的保质期最长可达18个月 。
文章图片
就菜肴包这个行业本身来说,其并没有什么问题,反而可能是一种创新 。比如,想要吃正宗的淮扬菜,以前只能去扬州 。而在不同饭店、不同厨师那里,吃到的菜品风味也有很大区别 。但现在,已经有不少企业在探索中餐工厂化和标准化生产,希望让地方特色美食跨过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 。
菜肴包就有这样的特点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相关技术的突破,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中餐以菜肴包形式出现 。所以,菜肴包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它出现在了外卖里 。在外卖中使用菜肴包,首先要回答的是,其是否符合食品安全 。据称,这些菜肴包品类丰富,价格便宜 。如果是正规厂家严格按照标准生产,菜肴包安全问题不大,就怕菜肴包来自三无小作坊 。而且,这些菜肴包很有可能经过了长途运输和长期保存,这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风险系数 。
文章图片
其次,消费者的知情权应该得到有效保证 。当消费者选择在外卖平台下单,其是否真的清楚知道自己食用的是加热菜肴包?是否能够有效获取这些菜肴的保质期限等信息?外卖交易也应建立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卖家不能混淆视听,给消费者造成误会甚至欺骗 。
再有,平台方对于一些商家大量使用菜肴包是否知情?如果不知情,说明来自平台方的监督有待加强;如果知情却未形成对相关商家的有效监督,那么极有可能在发生纠纷后受到牵连,被要求共同担责 。
【最新消息|[评论]菜肴包加热成外卖 消费者知情是前提】所以,外卖菜肴包不是不能用,而是如何安全地用、光明正大地用,不能隐瞒实情,更不能故意糊弄、欺骗消费者 。任何时候,公平交易、诚实守信,都是基本的商业伦理 。
推荐阅读
- 最新消息|世界单体容量最大漂浮式光伏电站在德州并网发电
- 最新消息|中围石油回应被看成中国石油:手续合法 我们看不错
- 最新消息|CES线下回归受阻:受奥密克戎肆虐影响
- 最新消息|IT系统出错 英国银行给7.5万人多发11亿工资
- 最新消息|宁德时代再投240亿元扩产宜宾基地
- 最新消息|宝马LG和其他公司正考虑使用量子计算机解决具体问题
- 最新消息|快手调整员工福利:减少房补、取消免费三餐 新增生育奖金
- 最新消息|被骂“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书” 中华书局回应称即日下架
- 最新消息|汽车之家回应裁员传闻:系正常业务结构优化、涉及人员不到5%
- 最新消息|兑现承诺 格力9万名员工全部实行双休工作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