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综合|科技创新加速时代 国内智能家居的当下与未来
本文来自艾肯家电网
作者:池羽
自从5G成为社会热点并广为人知之后 , 存在于科幻片中的“万物互联”一下就被拉到了现实中 , 并以极快地发展速度影响着各个行业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此前一直被诟病“智商税”的智能家居行业就是家庭环境下物联网的重点应用领域 。
5G的诞生为物联网(IoT)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 也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 家用电器(包含3C)相关行业的巨头开始加大对智能家居板块的投入 , 各个行业的品牌也开始研发上市智能产品 , 融入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概念 , 把握未来大趋势 。 从2019 年6月5G牌照发放到现在已经接近两年 , 智能家居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到底如何?未来又将会面临哪些问题?今天笔者就为大家梳理一下 。
各路玩家入场 ,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在智能家居的跑道上 , 巨头大厂们率先起跑 。 由于各家企业的性质不同 , 在智能家居的玩法也大有不同 , 总体可分为4大类 。 一类是腾讯、阿里、百度等带有浓厚互联网基因的企业 。 它们有着最为庞大的用户数据 , 专注人工智能芯片、大数据云、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研发 , 致力AIoT基础平台的搭建 , 内容上倾向于B端 , 与传统家电、家居类企业合作 , 提供智能家居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持和场景需要 。
腾讯在2019年集中对外发布了物联网平台、物联网操作系统、小程序入口等物联网基础平台 , 形成了腾讯云IoT底座;2020年腾讯云物联网平台又进行了全新升级 , 更新产品 , 优化赋能 。
天猫精灵智能音箱作为阿里IoT战略的切入点 , 地位被一再提升 , 2020年1月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天猫精灵业务升级为独立事业部 。 截止2020年7月 , 天猫精灵连接的设备数量超2.72亿台 , 连接品牌数超1100个 。 而整个2020年 , 天猫精灵在智能音箱的销量上位居第一 , 是目前智能家居生态圈覆盖范围最广的平台 。
百度在2018年就公布了ABC+IoT+智能边缘的物联网方案 。 2020年第四季度 , 百度智能云实现了67%的同比增长 。 目前 , 百度已经构建了完整的人工智能生态体系 , 通过技术融合对外赋能 , 为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方法 。
第二类是家电、家居制造企业 , 如美的、格力、海尔、长虹、TCL等 。 他们拥有全品类家电产品研发、制造、销售的产业链资源 , 因此在AIoT领域制造和营销上具有“先行优势” 。 这些企业在芯片、操作系统、云平台等层面一般选择与腾讯、百度等科技企业合作 , 直接面向用户 , 是实现智能家居最终落地和成果体现的主要力量 。
美的集团早在2014年就提出了“智能产品+智能制造”的双智战略 , 在智能家居行业持续探索 。 2020年 , 美的 IoT 围绕“用户综合体验第一”的目标 , 从智能场景、IoT 技术、生态合作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造 , 重点升级连接技术与智能安全体系 , 加快推动 5G 产品落地、IoT 生态场景和服务机器人平台化 。
2019年 , 青岛海尔正式更名为海尔智家 , 这一行为的本身就说明了海尔全面拥抱智能家居的态度 。 2020年 , 海尔坚持聚焦物联网智慧家庭生态品牌战略 , 加速数据化转型 , 利用 AI+IOT 技术 , 构建智家体验云平台和上线“智家 APP , ”促进线上交互和销售 。
文章图片
图1/4
另外 , 格力在2019年年推出了零碳健康家智能家居新图景 , 同年TCL也提出了“AI*IoT”的智能家居新战略 。
第三类是手机终端制造企业 , 如小米、华为、OPPO、VIVO 。 小米是较早布局智能家居生态的企业 , 目前通过投资、并购的生态链企业已经超过数百家 , 涵盖手机、穿戴、家电、插座、照明等不同的领域 。 2019年小米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 , 正式将AIoT的发展视作企业未来的核心内容 。
华为IoT核心是“1+8+X”的开放生态 , 以手机为主入口;以智慧屏、平板、PC、穿戴、车机等为辅入口;最后则是包括照明、安防、环境等类别的IoT硬件 。 截止2020年底 , 华为HiLink已覆盖150+品牌、4000+SKU、800+合作伙伴 , 超过2.2亿的IoT设备 。OPPO起步较晚 , 在2020年发布了多款智慧屏产品 , 正式切入智能家居行业 。
第四类是零售企业 , 如京东、苏宁易购等 。 2018年12月 , “京鱼座”成为京东IoT的全新品牌 , 并推出了智能音箱、智能耳机、智能家居套装等产品线 。 2020年3月 , “京东智联云”正式启动 , 智能家居平台可连接设备突破1.5亿台 , 连接设备品类超230种 , 连接品牌超1000家 。
苏宁易购在2018年推出“biuOS”系统 , 高调进入智能家居行业 。 此后两年时间 , “小biu”产品线迅速拓宽并覆盖了影音、白电、厨电、小家电等各个品类 。
如此多的企业扎推式的涌入智能家居行业 , 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物联网技术对传统设备交互方式的革新将带动一波持续时间长 , 横跨范围广的消费热潮 , 是企业实现持续性增长的不二机遇 。 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中国智能家居行业研究报告》 , 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包含智能家居硬件设备费用、相关服务费用(设计、安装、维修)和网络服务费用)总规模约为4354亿元 , 较去年同期增长16.8% , 实现了连续四年的增长 。
智能单品向智能场景过渡 , 实用功能逐渐加强
智能家居的发展普遍分为三个阶段:智能单品阶段、智能互联阶段、主动智能阶段 。 从当下的家电市场来看 , 各个品类的中高端产品已经基本实现了单品智能化的覆盖 , 单品智能设备也是当下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主要构成部分 。 不过这种智能单品的体验效果有些鸡肋 , 功能以连接手机、状态记录、远程操作、语音操控为主 , 在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并不很强 。 这也是智能单品阶段的缺点:以产品为中心 , 各单品间孤立分散 , 功能不突出 , 使用体验较差 。 因此 , 智能家居必须向第二、三阶段过渡;由单品智能向场景互联过渡;由“强行”智能向实用智能过渡 。
文章图片
图2/4
智能互联阶段的关键中心就是场景 。 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各智能设备间互联互通 , 构建全屋智能 , 根据不同场景转变功能状态从而保持家居设备与住宅环境的协调一致 。 国内很多厂商一开始就将全屋智能作为发展目标 , 早已经奔跑在搭建场景的赛道上 。
2020年海尔推出全球首个场景品牌——三翼鸟 , 在全场景空间区域 , 融合了家居、家电、智能、装修、生态主材和软装产品 ,依托IoT、大数据和 AI 三大能力 , 基于用户家电状态和使用习惯 , 在前装市场发力 , 打造定制化智能感知决策场景 。
美的凭借全产业链布局和深厚的技术积累 , 在IoT芯片模组、App开发、场景定制、AI服务和大数据等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 并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 , 打破单一物理设备硬件能力的局限 , 基于美的设备与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的结合 , 实现更多设备和服务的互联互通 , 加速构建全屋智能场景 。
2020年初雷军全员信中表示 , 未来5年要在 5G和AIoT领域至少投入500亿元 , 小米要把AIoT智能生活的持续优势转化为智能全场景的绝对胜势 。
此外 , 阿里智能、京东微联、欧瑞博、云米在内的其他智能家居品牌也在围绕着全屋场景进行方案的不断优化 。
智能家居场景化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的是连接的稳定性 , 交互的准确性、功能的实用性以及降低用户的参与度 。 但智能家居系统真正实现无感、精准、自主学习、以用户为中心的主动智能阶段还有一大段路要走 。
交互方式多元化 , 连接愈加便捷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 , 用户与产品的交互方式更加深入多元 。 智能音箱、智慧屏、手机是当下智能家居三大主流的IoT交互中心 , 正逐渐实现视听一体的多感观交互模式 。 这一点在智能音箱上尤为突出 。 小度、天猫精灵、小爱同学、小美等智能音箱都纷纷推出了搭载触控屏幕的产品 , 丰富了用户的交互方式;通过加装摄像头的方式将应用场景拓展至视频通话、儿童独自居家观察等新场景 。
文章图片
图3/4
另外 , 传感交互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宽 。 比如可与用户手势、动作进行交互的3D手势控制 , 动作捕捉;还有能检测人体的血压、血糖等指标的电子皮肤等 。
目前 , 很多智能家居产品购买回来往往需要用户自己来进行组网 。 而连接组网的过程又比较复杂 , 有的还要配合网关使用 , 一个步骤的失误就要从头再来;大大影响了体验效果 。 随着技术的成熟 , 简便的连接组网方式开始陆续被研发出来 , 产品互联方式渐趋简单便捷化 。
美的与华为在2021年实现合作规模化 , 并开发出了“碰一碰”功能 , 用户只需要用搭载Harmony OS 的手机靠近同样支持“碰一碰”功能的美的智能家电 , 一碰就可3秒内完成极速配网 , 建立手机与美的家电之间的联系 , 大大优化了用户连接组网的体验 。
小米在2020年10月公布了小米UWB(一指连)——超精准定位的新一代连接技术 。 小米在智能手机及家电中加入了UWB芯片和阵列天线 , 让手机和智能家电具备空间感知能力 , 形成互联 , 在准确度和精度上 , 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 。
通讯协议不兼容 , 行业标准待统一
多种设备交互是实现智能家居的必要条件 。 在连接方式上 , 以ZigBee、LoRa、NB-IoT为代表的低功耗、高稳定性通信正逐渐取代WiFi、蓝牙成为智能家居领域的主流 , 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将更加稳定快速 。 但阿里、小米等企业专注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 各个生态平台通讯协议不兼容 , 难以实现跨平台的设备协同 。 这既限制了设备之间的自动化、无感化联动 , 阻碍全屋智能落地 , 也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 因此 , 各生态平台的底层协议、标准亟需统一 , 真正实现多设备协同 。
2020年12月 , 由工信部指导 , 24位院士以及阿里、百度、华为、京东、小米、信通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格力电器、美的集团、海尔智家等65家头部企业联合成立了开放智联联盟(OLA联盟) 。 联盟的主要目标就是打造物联网统一连接标准 , 实现跨系统、跨行业、互联互通的全产品智能 。 相信在OLA联盟的推动下 , 智能家居行业统一连接标准会很快落地 , 届时智能家居的发展将进入新篇章 。
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是个大命题
以往传统家电、家具都是沉默的 , 家庭情况与个人隐私很少有条件和途径被第三方获取 。 而智能家居这种可联网、可存储、可计算、可执行的新型系统本身就要建立在用户生活习惯之上运作 , 人工智能、云边计算等关键技术更要对用户状态进行持续的数据收集 。
文章图片
图4/4
家居场景不同于办公、医疗等公共领域 , 私密性极强 , 一旦出现数据泄露的情况 , 对用户而言往往意味着隐私泄露或者新一轮大数据杀熟 , 所以保障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是智能化的优先要务 。 目前 , 家庭与个人的隐私与数据保护仍是主要通过智能家居的系统安全是实现的;依赖企业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全面保障 。
例如美的 , 在用户隐私与数据安全方面坚持建设投入 。 美的 IoT 成为首家获得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颁发的 IT 产品信息安全认证证书(智能家居产品) , 并获得多项国际安全与隐私认证 。
当然 , 除了企业自身要加强数据安全以外 , 未来还要有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引导;让用户可以放心地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美好生活体验 。
结语
【新浪科技综合|科技创新加速时代 国内智能家居的当下与未来】目前 , 智能家居行业仍然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 要解决与完善的问题还有很多 。 但行业内部已经逐渐在“统一标准、互联互通”这一愿景上形成共识 , 随着“新基建”政策的陆续开展 , 5G网络的不断普及 , 物联网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智能家居的出场率会越来越高 , 对用户生活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 不远的未来 , 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智能场景将服务于现在的每一个用户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