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读者大家好 。
在之前我的文章3个信号说明“拳头”已经不“硬”了:一名LOL老玩家的随想的第三节里 , 已经对“部分资本开始进行退出”这件事情做过了预测(我甚至已经具体指明了哪些俱乐部可能存在“问题” , 并非泛泛而谈) , 前几天“苏宁或将出售电竞部”这个消息也证明了 , 本人的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 。
文章图片
那么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话题也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 , 时不时大家就会在各种网络社区见到的话题——“LOL的比赛越来越无聊了” 。
一、玩家对比赛阅读水平的提高 说“LOL比赛越来越无聊”的大部分都是看了几年比赛的“老观众” , 因为新观众表达比赛不好看很多时候会用“看不懂”这样的字眼 , 并且他们也没法拿现在的比赛和过往比赛进行精彩程度的对比 。 而在这些“老观众”里面 , 我个人认为“比赛变得无聊”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 这样的现象其实也不是完全是拳头或者赛事各方的问题 。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 “老观众”们变“强”了 , 这个“强”并不单纯指游戏水平 , 更多的是指他们在“阅读比赛”这个方面 , 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
首先 , “老观众”大多还有“老玩家”这一层身份 , 所以他们本身具备了相当充足的游戏经验 。 典型的例子就是在观察对线期兵线的时候 , 老观众们大多明白什么样的兵线可以推 , 什么样的兵线不能推;对线期哪些英雄的对位是可以允许小劣的 , 哪些英雄是着急在对线期拿到优势的;哪些英雄在出了哪件装备 , 到达多少级的时候会产生质变(相当于他们很清楚大多数英雄的“发力阈值”是什么) , 反之哪些英雄在达到“阈值”之前基本很少会有作为 。 英雄的“斩杀线”与“关键技能”他们了如指掌 , 所以在比赛的对线期如果一方被某个关键技能命中(比如佐伊的睡眠气泡)他们就知道击杀即将诞生 。
总之 , 多年的游戏经验让赛场对于他们来说不再“瞬息万变” , 如果打野不能成功对线上造成干预的话 , 那么比赛的对线期大多是按照心中的剧本走下去而已 , 除非选手能够通过出色的个人能力以劣胜优 , 或者是线上本该优势的一方犯下重大失误将这优势拱手送出 , 但随着LOL职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 这样的情况也变得少见了 。
第二 , “老观众”里也有很多现在基本“只看不玩”的人 , 但提升“对比赛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并不需要每个赛季玩多少盘游戏 , 就像在篮球和足球领域有大量分析、评价比赛头头是道的球迷 , 他们本身是不踢球、不打球的 。 “老观众”们在数年的时间中观看了大量比赛 , 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还会去相关的社区进行相关讨论 , 你可以理解为“解说、网友的言论”以及“观赛本身积累的经验与理解”同时影响了观众们的赛事阅读水平 。
即便是那些如今“只看不玩”的老观众也会在观赛的时候进行“BP预测” , 也会在开局的时候留意“有没有一级团的设计”和“打野初期的动向” , 当中立资源(比如峡谷先锋和元素龙)刷新的时候 , 他们也会根据目前双方线上的情况来预测哪边会将之收入囊中 , 在某一方陷入劣势之后 , “老观众”们也不会像多年以前那样一味地对差劲的视野进行指责 , 因为现在他们“看懂”了比赛 , 知道大劣一方要往外做视野需要冒多大的风险 。 于是 , “老观众”们对比赛的好奇心现在已经降低到了影响观赛体验的程度 , 他们抱怨“LOL比赛越来越难看”也就完全能理解了 。
第三 , 各种复盘内容的增加 。 必须承认 , LOL赛事是放在整个游戏领域都非常成功的例子 , 在挖掘电竞市场潜力这方面绝对属于大功臣 。 由于市场大、受众多这样的特性 , 很多赛事相关的内容制作者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 有做选手失误剪辑的 , 有OB选手排位的 , 有爆料花边新闻的 , 还有围绕“硬核”二字做比赛复盘的 。
文章图片
随着网络上“复盘内容”的增加 , 必然会有更多观众会有高水平的LOL比赛阅读能力 , 因为其中很多复盘内容的质量确实很高 , 甚至连“上单在什么时间点宁可选择漏刀也要保持血量健康”这样的事情也会做详细分析 。 说实话在纸媒时代 , 那时候“流行”的《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3》图文战报里 , 大量的篇幅也仅限于“看图说话” , 对局势分析的深度很明显是不如当代这些复盘内容的 。
不过众所周知 , 事物基本都有两面性 , 虽然专业的复盘内容在短时间内进一步增加了电竞赛事对观众业余时间的占有度 , 但与此同时也的的确确“消耗”了观众们对赛事的“好奇心” , 未来每一场赛事的悬念进一步受到削减 。
最后 , 现在LPL里缺少能有效带动气氛的解说 。 我还记得在大约是2013-2015这几年的时间里 , 大多数观众对LPL解说的诉求是“希望他们提升自己的游戏理解” , 比如“哇哇哇” , “领先一把无尽”这样无意义的话语能少说一点 , 也不要“看图说话”场面上有什么就报什么 , 应该多一些对比赛走向的预测 。 而现在观众更加希望解说可以“有趣”一些 , 把氛围调动起来 , 一方面是因为LPL解说的游戏理解这几年确实是有所进步的(可能其中有些进步并不明显) , 另一方面就是之前提到的 , “老观众”自己有了阅读比赛、解读比赛的能力 , 并不像自己还是“新观众”的时候那样较为“依赖”解说 。
所以你会发现这几年一部分老解说的口碑有逐渐转好的趋势 , 原因就是他们的游戏理解可能并不是最好的 , 但一定是最能让观众感到愉悦 , 不会犯困的 , 毕竟绝大多数的观众看比赛的目的都是“图一乐”嘛 。
文章图片
总而言之 , “老观众”们现在的比赛阅读能力早已今非昔比 , 他们脱离了只会看“人头”、“KDA”和“经济对比”的阶段 , 他们会在比赛中恰当的时间点去关注双方的视野、兵线情况、召唤师技能冷却状态、阵容和装备 , 在即将开战的时候还会根据战场的地形以及两边的阵型来迅速预估团战的胜负结果;哪条元素龙该去争夺 , 哪条劣势方该主动放弃 , 等等状况他们了然于胸 , 在长期缺乏“悬念”的观赛体验下 , 老观众们出现“审美疲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二、《英雄联盟》游戏本身难以做出颠覆性改动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 几乎所有的游戏都无法做出真正“颠覆性”的改动 , 否则就变成另一款游戏了 。
在上一个部分我提到 , 很多观众觉得比赛越来越无聊的根本原因是“他们阅读比赛的能力变强了 , 于是比赛的悬念下降太多 , 审美疲劳出现了” , 于是有人可能会问“那游戏公司为什么不做出一些改动 , 让比赛再次变得充满悬念 , ‘重置’观众对赛事的判断 , 点燃观众们的好奇心呢?”
答案是这并不可能实现 。 实际上LOL在这几年的发展中已经经过了很多次所谓的“大改” , 比如“小龙”机制经历过重做 , “工资装”经历过重做 , “野区和打野道具”经历过重做 , “防御塔”机制经历过重做 , 更别大量已经重做过的英雄了 , 但这其实并没有对观众们的“比赛阅读能力”产生太大影响 , 因为LOL的所谓“基础模板”并没有大改 , 也不可能进行颠覆性的大改——中立资源、经济、视野、兵线状况这些都是LOL里恒定存在的 , 即便删除了“绿色打野刀” , 对场上真假眼的数量做出限制 , 但“视野争夺”这件事情依旧得到保留 , 并没有让对战的双方完全“摸黑”对战 , 甚至在符文里还有“僵尸守卫”这种替英雄强化视野能力的选项 。
所以无论LOL怎么做出调整 , 观众很多“观赛知识”并不会过时 , 而“版本英雄”这种“动态信息”在老观众眼里实际上已经相对“固定”——因为每个版本都会有“版本英雄” , 随着每个赛季比赛的进行 , 观众们迟早能了解到“版本答案”到底是哪几个英雄 。 (虽说在S赛的时候各大赛区强队不断升级游戏理解和英雄选择也是看点之一 , 但赛区内部联赛很少能达到这样的激烈程度)
文章图片
再加上目前顶级联赛中的很多俱乐部都有相当专业化的后勤团队 , 包括分析师和教练组 , 所以战队摸索出“版本答案”所消耗的时间越来越短 , 很多时候BP的套路较为固定(有时在BP结束后观众就基本知道比赛的结局了) , 同时游戏中宏观战略层面的进程也会变得固化(比如阵容里存在“蜘蛛/奥拉夫+杰斯/鳄鱼”这样的英雄 , 那么前期就会偏向于进攻 , 同时也会主动去获取峡谷先锋和敌方外塔等地图资源) ,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 , 老观众当然会认为比赛“越来越无聊” 。
三、赛场外运营手段缺乏新意 除了LOL的赛场不再“瞬息万变”之外 , 场外的运营也有浓重的“流程化”味道 。
比如最典型的一个例子——“造星” , 这件事情对国内老观众来说可真是太熟悉了 , 从“远古时期”的WE全队 , 再到“星球之光” , 然后是各种“世界第一” , LPL的“造星运动”这么多年其实一直是“失败”多过“成功”的 , 当然这里的“失败”是在观众眼中失败了 , 因为其中拿到S冠军的只有2018年的IG , 而2019年的FPX我并不认为得到了什么资源去进行“造星” , 但对于赛事中的各方来说衡量“造星”是否成功的标准并不是“成绩” , 而是流量、经济收益 , 所以即便不少老玩家都对“造星运动”麻木了 , 但赛事方依旧乐此不疲 。
文章图片
他们会根据某个选手的样貌、“背景阅历”、赛场表现以及俱乐部愿意在其身上投入的经费来制定种类不同 , 但早已被老观众们熟知的造星程序 , 比如下面这样的:
赛前鼓吹选手之前的一些战绩(比如rank成绩或者是次级联赛成绩) , 说天赋极高、未来可期;当选手在某场比赛中有了亮眼操作或者华丽战绩的时候在游戏平台、媒体上用大量通稿进行轰炸;后续通过纪录片或者一次采访揭露选手背后的辛酸故事 , 比如带伤训练或者是艰苦的家庭背景 , 为了打职业曾经和家人关系紧张之类的;当选手取得一定成绩的时候再大量发布通稿提升知名度
这种“流程化”的作业方式或许对于所谓的“电竞从业者”来说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手段 , 因为他们既可以轻车熟路地进行操作 , 又可以高效地收割流量和经济利益 。 但是问题在于LOL赛事和传统体育不一样 , 传统体育里只要在赛场上有出色发挥的运动员媒体都会争先进行报道和包装 , 而电子竞技的场外运营体系目前还不完善 , 鹅厂和riot享有最高的话语权 , 所以各路主流游戏媒体怎么带风向基本也要看他们二者的授意(在国内基本就听鹅厂的了 , 应该不会有哪个俱乐部可以绕开鹅厂自己出钱做营销吧) , 大多数自媒体又缺乏一手资料 , 基本是“转述”主流游戏媒体的信息而已 , 各位可以去留意一下真正没有金主 , 没拿过投资 , 非公司形式的游戏自媒体 , 有几家能直接和选手们接触到 , 对他们进行采访、对话的?
至此 , 老观众们应该理解我是什么意思了——近几年很多时候值得被关注的“焦点选手”并不是由我们自己去进行选择的 , 选手们的赛场发挥也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 比如SNG的中单选手“Angel” , 他在队伍里实际上有着稳定且出色的发挥 , 但你可以感觉到并没有人把流量往他那里进行引导 , 还有WE的打野选手Beishang , 英文流解说在去年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 但同样这名选手并没有受到媒体、流量的青睐 。 老观众们里有不少人都很怀念早年自己能在社区参与到选手热度建设的那个时代 , 比如“姚远大帝” , “老皮” , “狸猫超人” , “达7”等等 , 选手打得菜也能诞生很多梗博大家一笑 。
但现在不一样了 , 观众关注的选手和队伍早就被牵着走了 , 以前表现差的玩家会被奉为“三皇五帝” , 现在基本就是比赛结束之后社区里骂一句“XXX找个厂上班吧” , 然后就被淹没在滚滚的信息流之中(比如上赛季的AD选手“小榴莲”也有很多名场面 , 但现在有多少人记得他呢?)这种“被操控”的感觉很多老观众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了 , 他们并不喜欢 , 所以用比较直白的话语表达出来——比赛越来越无聊了 。
同时 , 这样的场外运作模式很容易导致流量的“马太效应”——高流量、受关注的队伍流量越来越多 , 而低流量的队伍则越来越不受关注 , 长此以往低流量队伍背后的投资方会因看不到获益前景而减少投资 , 甚至是退出联赛;其次 , 不被关注的“冗余比赛”数量会越来越多 , 这点在很多直播网站的弹幕里都是看得到的 , 比如某日比赛的第一场是V5对阵ES , 而第二场是两只高流量队伍的对抗 , 那么在第一场的弹幕里经常可以见到的是“打快点 , 赶紧下一场” 。 随着“冗余比赛”的增多 , 相应的就是“高观赏性比赛”的减少 , 最终很多观众会陷入“怎么翻来覆去总是这几支队伍在打”的状态之中 , 而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将不少队伍的比赛“过滤”了 。
文章图片
【对线|为什么LPL的比赛越来越“无聊”了?】以上就是对部分观众“LOL比赛越来越无聊”这种声音的分析 , 简单总结一下其根本原因在于随着观众的成长、知识量的增加 , 比赛中的局势和赛场外的运营已经逐渐开始让他们容易预测到 , 于是丧失了好奇心 , 当竞技比赛没有悬念并且可以预测的时候 , 观众觉得“无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推荐阅读
- 腾讯|LPL举办运动会,张教主受伤送医院
- RNG|RNG官宣新赛季名单,kenzhu为主教练,LPL揭幕战引期待!
- 武魂|火爆传奇:为什么那么多人热爱侠客冰雪?侠客冰雪哪里好玩?
- LPL春季赛|2022年LPL春季赛时间公布!EDG与RNG或开启揭幕战
- lpl|职业生涯几乎报废,“LPL官方运动会有人受伤,手肘需要动手术”
- 打野|小超梦被LPL选手打哭,20分钟战绩0/7被网友嘲讽:主播别碰瓷职业
- edg战队|EDG不打揭幕战RNG领衔!LPL官宣S12春季赛开赛时间,6支战队成揭幕战选择
- lpl|LOL开发商就对女性员工歧视和骚扰诉讼达成了1亿美元和解协议
- 湖里区|2022年LPL春季赛揭幕战 你最想看到哪两支战队开启新赛季呢?
- RNG|韩网热议“米勒评级LPL战队”:TES排名太高,LNG太低!RNG该是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