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失血暴跌、风向剧变,海外科技股恐还要跌!
作者: 吕倩 陆涵之 刘佳
【短期来说 , 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是可预期的 , 而边际变化体现在市场中往往是波幅最大的阶段 , 在剧烈波动之后 , 假如疫情平稳、恢复常态 , 市场焦点可能从此前的疫情受益板块的成长逻辑切换到疫情受损板块的修复逻辑 , 市场可能会持续体现出结构分化的行情 。 】
科技股风向剧变 。
美国时间周一 , 道指和纳指走势出现“冰火两重天” 。 头部科技股FAANG(Facebook、苹果、亚马逊、奈飞、谷歌)市值一夜蒸发超2000亿美元 , 特斯拉连续5个交易日持续下跌 , 市值蒸发上千亿美元 。
热门科技中概股周一收盘价普遍下跌 。 过去一年里暴涨3倍的哔哩哔哩跌超17% , 雾芯科技跌超14% , 拼多多跌超12% , 百度跌超10% 。 “女版巴菲特”Cathie Wood的旗舰基金ARKK受重挫 , 四个交易日内已跌近30% 。
【第一财经日报|失血暴跌、风向剧变,海外科技股恐还要跌!】3月9日港股开盘后再度大幅下行 , 美团股价一度跌破300港元 , “短视频第一股”快手创下历史新低 , 小米跌1.57%至22港元 , 当日最大跌幅一度超7% 。 市场短时间内发生大幅回调 , 刚尝到投资理财甜头的九零后投资者们一不小心成了“韭零后” 。
“近期市场持续大幅回调 , 一是因为经过疫情放水的大牛市 , 科技、医药等风险偏好高的板块都已经积累了巨大的涨幅 , 大多数的估值都处于近年来的高位 。 ”富途投研团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 。
此外 , 今年以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上行 , 体现了市场对于通胀以及美国经济复苏带来刺激政策退出的悲观预期 。 高估值叠加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快速回落 , 共同造成了前期强势板块的快速回调 。
科技股挤泡沫
“美债收益率抬升和无风险利率的变化 , 对高增长、高估值科技股的估值逻辑和估值水平造成压力 。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由于美债收益率是全球金融资产的定价锚 , 港股市场向来同时受海外市场和内地市场影响 , 所以港股市场中的科技股近来也跟随调整 。
可以看到的是 , 包括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百度等几乎所有科技公司近期股价连续下跌 。 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在昨日抹除今年所有涨幅 。
具体各个公司 , 股价下跌与自身业务也有关联 。
其中 , 京东股价下调与京东数科暂停IPO有较大关联 。 3月8日 , 有消息称京东数科将暂停IPO , 京东科技方面对此不予置评 。 除了暂停IPO , 数科在近期多个层面出现动荡 , 包括高管调岗、业务调整等 。
京东数科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如果(京东科技)新业务增长不及预期 , 就会连累整体的想象空间 。
而美团的股价则在两个月内呈现过山车式的涨跌 。 自2020年5月起 , 美团的股价就进入了刷新纪录的上升阶段 。 在2月17日升至最高价后开始下跌 , 股价也跌破1月刚达到的300港元 。 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磊认为 , 美团市盈率已接近200倍 , 高价位很难维持 , 下跌属于正常 。
小米股价暴跌受多重因素影响 , 近日富时罗素表示从3月12日起将小米从富时全球全盘指数及富时全球含A股指数系列中剔除 。 此外 , 美国制裁也成为小米集团发展与股价表现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
“短视频第一股”快手上市后市值突破万亿超越京东 , 股价最高一度站上417港元 。 2月22日 , 快手正式被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恒生互联网科技指数等 , 其后股价逐渐下滑 , 半个月市值缩水近5000亿港元 , 业界认为 , 这是快手上市高光过后挤掉泡沫、回归商业本质的正常现象 。
同样挤掉泡沫的还有新能源汽车 。 蔚来、小鹏、理想近期出现大幅回撤 , 其中小鹏跌幅最大 , 从去年11月高点至今已累跌超60% , 理想跌超50% , 蔚来自1月高点以来累计跌超40% 。
而B站的下跌一定程度与港股上市的传闻有关 。 王蓬博认为 , B站股价下跌与盈利能力受到质疑有关 , 以及有消息称B站将在港股上市 , 影响了近期股价 。
总体而言 , 这波中概股股价下跌从自身业务看 , 首先与利润相关 。 利润的增长和未来增长空间不及预期会导致估值变化 。 第二是政策层面的影响 , 特别是行业反垄断 , 以及对线上商业和金融业务的管控在加强 。 第三从整体宏观背景来看 , 也受到增收印花税和资本出逃的影响 , 不确定性加剧 。
科技股还要跌多久?
高盛的分析师David Kostin认为 , 一些未盈利科技股的跌幅将更为剧烈 。 他在报告中写到 , 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是“持久型”股票 , 在利率上升的环境中表现不佳 , 因为较高的贴现率使遥远的盈利看起来不那么有吸引力 。
王蓬博则认为 , 未来一阶段还会震荡调整 , 直到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 。
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磊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目前美国仍属于短线向下调整 , 但是中长期来看 , 可能已经到达了高点 。 仍需观察拜登政府新财政刺激的影响 , 以及美联储未来应对市场波动出手相救的力度 。
针对美股调整现状 , 庞溟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对美国经济复苏预期进一步强化 , 同时美债收益率继续抬升 , 使投资者更有信心开始资产类别轮动(从股到债)和板块轮动(从成长股到周期股和价值股) 。 他同时乐观预计 , 港股科技股本周内压力释放应该大致可以完成 。
庞溟认为 , 港股市场相对具有投资性价比 , 并不应单纯看港股的估值水平 , 还应该考察其他因素:受益于海外流动性宽松和中国宏观经济恢复 , 并且港股在2020年全球市场中表现相对落后 , 2021年港股的配置性价比较高 。
“纵向来看 , 考虑到近年来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优化调整方案加大了对成长股的覆盖和表征 , 目前的估值仍属合理;横向来看 , 港股市场以市盈率和市净率衡量的估值水平相比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场和新兴市场 , 仍处于较低水平;动态来看 , 越来越多代表中国经济新方向的互联网、科技、医药龙头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 , 估值水平有进一步向上修复的潜力;从汇率因素来看 , 预计2021年人民币将温和升值 , 这也同样有利于在港上市中资公司的估值 。 ” 庞溟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说 。
老虎证券投研团队则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最近道指和标普并没有深度调整 , 反而多次出现逆势上涨的情况 , 一方面通胀预期饱满 , 周期价值股更受青睐;另一方面就是美国利率抬升后 , 也会带动外资开始回流美股 , 这也是货币供给从外生性(美联储主导) , 向内生性(市场主导)过渡的体现 , 所以流动性并没有完全收紧 , 整体依然是宽裕的 。
短期来说 , 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紧是可预期的 , 而边际变化体现在市场中往往是波幅最大的阶段 , 在剧烈波动之后 , 假如疫情平稳、恢复常态 , 市场焦点可能从此前的疫情受益板块的成长逻辑切换到疫情受损板块的修复逻辑 , 市场可能会持续体现出结构分化的行情 。
推荐阅读
- 榜单|荣耀:Magic3至臻版获DxOMark音频总分第一名
- 系列|2021中国航天发射圆满收官!年发射55次居世界第一
- 观测|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水星|期待!新年第一天火星合月,1月4日一起去看流星雨
- Disney|光明日报评迪士尼凌晨数千人排队抢购玩偶:道理何在?
- 人民日报|1月1日生效的RCEP,将带来这些重大变化!
- 技术|悦鲜活高端瓶装鲜奶市占第一 科技驱动营养再升级
- 技术|探秘AI智慧之旅,科大讯飞AI学习机研学游第一期圆满落幕
- 国家|张云涛: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处于国际第一方阵
- 商汤|商汤终成AI第一股:挂牌联交所后股价高开 业内人士更关注其盈利和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