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他们,在二手电商上买了个“寂寞”|诉说
文章图片
图1/5
相关新闻:
那些陷在网贷沼泽中 , 挣扎求生的年轻人|诉说
新浪财经 刘娜
二手电商在中国已经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 在电商网站受监管制约和税收担忧下 , 无处遁形的专业买家大量转战二手电商平台 , 这股趋势势不可挡 。
相较于多年打磨下相对成熟的电商平台 , 二手平台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 其中包括:盗版、假货高仿、虚拟货品、虚拟发货等等……在多个二手电商平台出现专业卖家钻监管和维权漏洞 , 使普通消费者措手不及 。 “二手电商平台部分存在规则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 使不法分子能轻易绕开监管 , 使净化二手电商乱象难上加难 。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对新浪财经表示 。
二手电商平台上漏洞 , 正在成为整个电商行业“木桶”上的短板 , 为市场公平、消费者合法权益撕开缺口 , 影响消费者用户体验 。 而二手电商平台问题的根本 , 监管不严是普遍痛点 。
值得一提的是 , 上周12 家二手交易平台发布整改计划 , 这也意味着 , 保护消费者权益、强化监管已迫在眉睫 。
平台1:闲鱼擦边球 用户“买教训”
四川乐山的彭先生 , 在二手网站闲鱼花费5600元网络虚拟商品 , 却什么也没买到 。
文章图片
图2/5
图:彭先生虚拟商品购物截图
彭先生在卖家“梦想前行168”处购买网络平台虚拟账号 , 查收账号密码后 , 他确认收货 , 这意味着他的预付款将由闲鱼平台支付到卖家账户 。 然而没想到的是 , 卖家前脚收到付款 , 后脚找回账号和密码 。
账号丢失后 , 彭先生通过闲鱼申诉得到的结果是 , 卖家售卖虚拟商品 , 可以将卖家封号 。 但交易已经成功 , 且无法证明账号被盗是卖家行为 , 因此5600元无法找回 。 对此 , 彭先生表示 , “5600买了个寂寞 , 买了个教训 。 ”
对于彭先生的经历和损失 , 新浪财经致电闲鱼客服 , 客服表示 , “一直以来 , 闲鱼严令禁止出售虚拟商品 。 ”
彭先生认为 , 第一 , 闲鱼在消费者权利受到损失 , 甚至是消费者被骗的过程中消极处理 , 并不能帮助消费者找回损失;第二 , 闲鱼仅仅将销号 , 没有处罚 , 卖家只需要一个手机号码就可以重新注册 , 犯罪成本太低;第三 , 对虚拟商品的稽查力度不够 。
无独有偶 , 王先生在闲鱼平台花费70元购买山姆超市会员卡(会员卡有打折等优惠) , 交易成功后 , 发现卖家购买山姆超市会员卡 , 将主副卡分别出售 , 售出后去山姆超市注销或者挂失重新办理主副卡 。 最终导致王先生购买的山姆超市会员卡无法使用 。
文章图片
【新浪科技|他们,在二手电商上买了个“寂寞”|诉说】图3/5
图:王先生虚拟会员卡购物截图
据了解 , 在二手交易平台 , 有关虚拟商品交易后 , 找回账号、注销账号等事件并不罕见 。 对此 , 闲鱼客服表示 , “因为闲鱼上没有虚拟物品担保服务 , 被系统系统默认属于虚拟类物品会下架处理 。 闲鱼明确禁止任何虚拟商品交易 。 ”
截至目前 , 依旧有专业商家在闲鱼售卖游戏账号等虚拟商品、盗版书籍等 , 令消费者在购物时财产受损 。
平台2:得物套路深 卖鞋不回款
在二手交易平台 , 买家的用户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 相应的买家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
近日 , 多名卖家在黑猫平台投诉 , 称在得物电商平台卖出去鞋子 , 需要下载并登录二手电商App“95分球鞋”才能提取 , 但当下载该App后 , 显示新账户并无存款 。
文章图片
图4/5
图:得物提现困难相关投诉 (来源:黑猫投诉)
类似的状况比较普遍 , 在黑猫平台 , 有关得物以及其旗下平台95分球鞋无法提现的相关投诉有508条 , 其中大部分是在售出二手鞋后提现出现问题 , 客服无法维权 , 因此投诉 。
而黑猫平台有关95分球鞋相关投诉则有5762条 , 其主要问题包括 , 二手鞋买卖纠纷、真假鞋鉴定纠纷和提现问题 。
对于提现为何需要下载其他APP , 是否可以绑定得物和95分球鞋账号 , 以及将如何解决提现困难的问题 , 得物对新浪财经表示 , “正在核实中” 。
数据报告:平台负面占比高达6成
在过去一年 , 二手平台的评论中 , 负面评论占比超过60% 。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 , 2020年全年 , 二手平台消费舆情信息856873条 。 其中 , 正面舆情信息153867条 , 占比17.96%;中性舆情信息174925条 , 占比20.41%;负面舆情信息528081条 , 占比61.63% 。
二手电商平台发展至今 , 以次充好、虚报高价、欺诈买家、恶意调换商品、消费维权难、交易支付安全问题、平台售后服务差、出售禁售商品和交易过程中强买强卖等九大问题充斥二手电商平台 。
得知受骗的彭先生 , 曾在某搜索引擎搜索“闲鱼”和“虚拟商品”的关键词 , 发现搜索引擎上面充斥着“闲鱼卖虚拟商品日入300”字样的链接 , 一些经验贴 , 甚至详细介绍如何在闲鱼上架虚拟商品 , 如何虚拟上货 。
文章图片
图5/5
由此可见 , 在电商监管不断完善的情况下 , 许多不法的专业商家混入二手市场 。
而闲鱼、转转等二手商品网站被消费者认为是一个C2C平台 , 个体消费者在网站转卖不需要的商品 , 类似于跳蚤市场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不明所以的消费者很容易遭到不良专业卖家的“降维打击” 。
不少二手平台上的个人卖家属于零星交易 , 不用办理营业执照 , 即便账号被封锁关闭 , 换个手机号再注册 , 就可以重新发布新的商品信息 , 而且商品一般不用经过检查 , 所以很难保障商品的质量 。
另据黑猫投诉数据 , 在黑猫投诉平台有关二手交易平台的投诉共有106371条 , 其中投诉量前五的二手交易平台分别是 , 交易猫游戏交易投诉42515条投诉、转转二手交易平台25128条投诉、闲鱼官方客服12701条投诉、淘手游8634个投诉、95分球鞋5762条投诉 。
为何二手交易平台投诉、负面舆论如此之多?由于粗放管理、监管不严、缺乏有效监管等原因 , 许多电商平台不合规专业店家趁机在二手平台上伪装成个体身份 , 通过欺诈手段谋取不法利益 。
对于二手电商平台的乱象 ,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对新浪财经表示 , “二手卖家多为个人而非经营主体 , 因此二手电商平台对二手经营者的监管和审核有一定难度;此外 , 由于交易主体并非新品 , 因此商品没有一个具体衡量标准 , 而是看买卖双方沟通情况 。 因此 , 二手电商平台的监管难度比电商平台更大一些 。 ”
“二手电商乱象仍屡禁不止 , 主要来自于其商业模式的监管难度较大 。 ”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 , “首先 , 二手电商平台上的交易模式为C2C模式 , 卖家是普通的个人注册用户 , 监管面大 , 监测和不法行为存在难度;其次 , 平台本身管理上有不完善的地方 。 出于成本管理等因素 。 二手电商平台部分存在规则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 使不法分子能轻易绕开监管 , 这使得净化二手电商乱象难上加难 。 ”
“注册门槛低、违约成本低、维权举证难 。 ”对于二手电商平台乱象屡禁不止 , 陈音江总结道 。
破局之道:平台应主动担责?
违约成本低 , 是二手电商平台普遍面临的主要问题 。
对于消费者承受的损失 , 陈音江建议 , 二手电商平台重新制定平台交易规则 , 采取必要措施的 , 依法与该平台内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
李成东也表示 , 对于手机等3C等专类商品 , 目前多数二手电商会通过鉴定、估价、核验等方式介入 。 而平台没有介入的商品 , 就是问题高发的品类 。 因此 , 还是需要在立法层面加以限制 , 或者二手平台承担一部分责任 , 以督促二手平台迅速完善监督机制 。
据法律规定 ,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未对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采取必要措施 , 就要负有连带责任;对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或者服务 , 未尽到资质审核义务或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 造成消费者损害的 , 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
“二手平台应主动承担相应责任 。 ”多名业内专家建议 , 未来二手电商应当根据电子商务法规定 , 承担相关资格资质审核义务、人身财产安全保障义务 , 否则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此外 , 二手平台还要不断完善平台交易规则、日常管理、信用评价、售后服务等相关制度 , 促进二手市场健康规范发展 。
除此之外 , 在陈音江看来 , 有关部门应在鼓励和督促二手平台建立健全交易规则、信用评价、售后服务、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配套措施的同时 , 严厉查处二手平台的销售假冒伪劣以及违禁物品及服务行为 。 对于查实的违法行为 , 该行政处罚的要行政处罚 , 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在二手平台在交易过程中 , 平台提供了网络经营场所、交易撮合和信息发布等服务 , 同样需要履行《电子商务法》中有关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 。
“电商平台自2003年发展至今 , 经历18年的发展时间 , 在电商平台发展过程中也经历假货横行、维权困难、线上交易以次充好等诸多问题 。 电商平台经过不断的自我迭代和竞争 , 已经成为可以放心购买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相信二手电商平台是可以经历时间的考验 。 ”李成东说 。
推荐阅读
- 产品|泰晶科技与紫光展锐联合实验室揭牌
- 空间|(科技)科普: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索宇宙历史的“深空巨镜”
- 相关|科思科技:无人机地面控制站相关设备产品开始逐步发力
- 机身重量|黑科技眼控对焦23年后回归,升级! 江一白解读EOS R3
- 公司|科思科技:正在加速推进智能无线电基带处理芯片的研发
- 项目|常德市二中202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再获佳绩
- 视点·观察|科技巨头纷纷发力元宇宙:这是否是所有人的未来?
- 技术|聚光科技旗下临床质谱仪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
- 视点·观察|科技股连年上涨势头难以持续:或已透支未来涨幅
- 视点·观察|科技行业都在谈论“元宇宙”,可是它还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