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港上市,百度值得被重估吗?


|回港上市,百度值得被重估吗?
文章图片
图1/7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钱钱
来源:大摩财经(ID:damofinance)
起大早 , 赶晚集
及时落地的赴港二次上市消息 , 为近段时间“跌跌不休”的百度挽回部分尊严 。
3月9日 , 港交所官网披露了百度通过港交所聆讯 , 获准在香港发行股票的消息 。 这意味着 , 百度赴港二次上市的消息在传了一年多以后终于落定 。
受此影响 , 百度美股3月9日单日上涨13.58% , 市值重新站上800亿美元台阶——就在前一个交易日 , 百度收盘下挫11.1% , 市值跌回800亿美元以下 。 不过 , 二次上市的刺激没能持续太久 , 3月10日 , 百度再次转跌 , 跌幅3.46% 。
过去一个季度里 , 百度股价就这样上演着一出过山车式的涨跌大戏 。 在即将登陆港股市场的敏感关口前 , 百度究竟价值几何这个关键问题 , 亟待厘清 。
谁在助推百度股价?
回顾百度过去一年曲折且陡峭的股价曲线不难发现 , 2020年12月是一个关键时间点 , 在此之前 , 百度股价处在平缓回调的轨道上 , 但在12月中旬 , 百度股价极速拉升 , 很快重回2015年市值突破800亿美元的巅峰时刻 。 此后两个月内 , 百度股价仍持续走高 , 一度触及354美元 , 市值来到前所未有的1200亿美元 。

|回港上市,百度值得被重估吗?
文章图片
图2/7
百度近一年股价走势
拉动百度股价短时间内极速上涨的金手指 , 是2020年12月中旬传出的百度造车消息 。 新能源板块在2020年有多受追捧无需赘述 , 因此 , 造车迅速点燃了资本市场对百度尘封已久的热情 , 造就了股价快速上涨的美好景象 。
事实上 , 2020年 , 百度业绩并不算亮眼 , 该年四个季度 , 百度营收同比变动分别为-7%、-1%、1%、5% , 同比下滑或者略有上涨的表现可谓惨淡 。 前三季度投资者显然对百度缺乏信心 , 很长时间内 , 百度股价低迷 , 市值缩水 , “度”甚至成为计算其他互联网公司市值的计量单位 。
市场在2020年前三季度对百度充满悲观情绪不难理解 。
一方面 , 百度核心业务(Baidu core , 财报对此的解释为搜索服务与交易服务的组合)营收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 2020年一季度 , 百度核心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3% , 二季度同比下降3% , 三季度缓慢回暖同比上涨2% , 四季度同比上涨6% 。
对于营收出现负增长的原因 , 百度的解释是疫情对广告投放产生了严重影响 , 但考虑到疫情之下许多广告主将投放预算转为线上 , 且竞对在广告业务上实现了同比大幅增长(如腾讯2020年Q1社交及其他广告业务营收同比大增47%) , 百度营收负增长的表现显然无法全部怪到疫情头上 。
【|回港上市,百度值得被重估吗?】另一方面 , 百度核心业务在营收增长陷入颓势的同时 , 却依然是百度最大的现金牛 , 占营收比重超70% , 很难让投资者对百度的增长空间产生乐观想象 。 同时 , 投入多年的新业务在营收层面乏善可陈 。 也就是说 , 新业务带来的实际回报有限 , 而老业务已经疲态尽显 , 在最看重增长的美股市场 , 如此表现自然更不受待见 。

|回港上市,百度值得被重估吗?
文章图片
图3/7

以上是百度的基本面 , 结合百度财报核心数据可以看到 , 其基本盘在2020年第四季度并未出现明显变化 , 造车消息之所以能对股价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 背后有多重因素 。
首先是2020年 , 为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 多国政府实施量化宽松政策 , 中美等地大量散户入市 , 资本市场资金充沛 , 助推股市上涨 , 百度股价在触及最低点后走出一条平缓上升的曲线 , 即与此密不可分——水涨了 , 船自然也高了 。
同时 , 百度2020年前三季度利空出净 , 核心业务在下半年逐渐复苏 , 在此背景下 , 股价长期低迷引发市场做多情绪短期升温 , 四季度呈现估值修复行情——无论如何 , 百度APP依然是日活超2亿的超级APP , 旗下Apollo、智能云、AI技术等业务也有一定进展 , 市场重估百度的情绪因而逐渐累积 。 顺应新能源风口的造车消息成为引爆做多情绪的导火索 , 市场短期偏好的脉冲式刺激 , 直接推动百度股价剧烈反弹 。
也就是说 , 在基本盘没有明显改善的前提下 , 百度股价过去一段时间出现的大起大落与市场情绪密切相关 , 这也是为何百度股价波动如此剧烈的原因——投资者对公司长期价值持有怀疑 , 更多出于短期投机心理 , 因此更易出现踩踏 。
当然 , 对于百度的前景 , 多家机构呈现非常乐观的态度 , 例如中信证券基于SOTP方法为百度估值 , 给予公司360美元/ADR的目标价以及“买入”评级 。
具体来看 , 中信证券方面认为 , 百度移动生态估值约600亿美元 , 百度智能驾驶估值在百亿美元量级 , 百度云可望达到170-200亿美元量级 , 同时硬件业务会持续收益5GAIoT红利 , 爱奇艺也有望持续提升运营效率 。

|回港上市,百度值得被重估吗?
文章图片
图4/7

同样对百度持乐观态度的还有中金 , 其认为Apollo汽车智能化业务板块估值可达258亿美元 , 给予Robotaxi 281亿美元估值 。 中金同时认为 , Apollo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成长引擎和估值切换的最重要依据 。 对百度给予394.21美元目标价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
中信证券与中金的相关分析基本代表了市场看好百度的主流观点 , 即新能源与智能驾驶大势已起 , 而百度投入多年的Apollo呈现了巨大的发展前景 , 因此百度还有持续上涨的空间 。
仅在理论层面 , 以上推论固然没有问题 , 但理论层面的推演能否落地 , 最终还是要看企业的战略定力和执行能力 。 因此对百度的价值判断还是应结合公司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 。
起大早 , 赶晚集
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是 , 今日支撑市场重新认可百度价值的逻辑 , 事实上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被提出 。
2017年上半年 , 新加入百度的陆奇确立了主航道(Feed流和人工智能)和护城河的概念 。 在此之前 , 百度已经以先锋姿态投入AI多年 , 许多公众场合上 , 李彦宏不厌其烦的重复着其个人对AI的看好以及百度坚决投入AI的决心 。 但是在陆奇梳理出主航道和护城河战略之前 , 市场对于百度投入AI的现实意义没有太大认知 。 主航道与护城河的划分帮助外界更清晰的了解了百度的发展战略 。
同时 , 在2017年举行的首次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 , 陆奇全景展现了百度的AI图景 , 将战略细化为具有可执行性的计划 , 得益于此 , 尽管百度AI在商业化上的进展没有那么快体现 , 资本市场依然给予了足够支持 。 此后一年多 , 百度股价走出了上升曲线 。

|回港上市,百度值得被重估吗?
文章图片
图5/7
2017年 , 陆奇在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
股价回暖势头终结于2018年:该年5月17日 , 百度市值突破990亿美元 , 离千亿美元只剩一步之遥 , 然而一天后 , 陆奇离职消息宣布 , 百度盘前大跌逾6% , 随后几天继续跌跌不休 。
百度股价再次回到900亿美元以上已是两年多之后的事情 , 而支撑此轮百度股价复苏的核心逻辑 , 如上文所述 , 便是AI业务 。 刻薄一点说 , 百度此轮估值修复 , 是陆奇施政纲领的“延迟满足” 。
风水轮流转 , 两年以前被百度舍弃的战略如今成为了资本市场的香饽饽 , 而从百度的实际行动来看 , 其也乐得顺水推舟 , 迎合投资者喜好 。
但是 , 要让故事成为现实 , 百度面临着巨大挑战 。
被部分分析机构视为百度未来强劲增长引擎的Apollo业务 , 过去两三年在内部事实上命途多舛 。 一方面 , 王劲、陆奇的先后离开带来了剧烈的团队动荡;另一方面 , 过去两年多百度押注信息流、严控成本、谋求盈利最大化的策略 , 压缩了百度投资新业务的预算 。
发展路线上 , Apollo经历了由看重L4向重点投入L3级别自动驾驶的变化 , 现阶段 , 车路协同是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总经理李震宇更乐于对外讲述的策略 。
同时 , Apollo作为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 , 很难拿到主机厂商最有价值的业务 , 曾有分析文章指出2021年多款搭载Apollo的新车将上市 , 这将为百度Apollo商业化带来可观收益 。 但深入了解后可以发现 , 搭载了Apollo的新车们 , 几乎都没有出让最核心的部分 。

|回港上市,百度值得被重估吗?
文章图片
图6/7
小度车载OS界面
根据Apollo官方在2020年广州车展期间披露的信息来看 , 目前 , 已经落地主机的Apollo能力多为智能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百度地图汽车版、车家互联、电影购票等 , 与市场最为看重的自动驾驶相距甚远 , 护城河并不高 。 这暴露了Apollo模式面临的天然矛盾 , 即车厂很难将核心领域拱手相让 。
腾讯新闻《潜望》就曾披露 , 百度与国内新造车几大势力都接触过 , 但百度投资条件苛刻 , 比如被投不可以做自己的自动驾驶 , 导致的结果是只有威马接受了这一条款 , 百度与小鹏、理想遗憾错过 。
因此 , 虽然新造车风头正盛 , 传统主机厂商也在努力探索新能源和自动驾驶 , 但Apollo能分到的蛋糕显然很有限 , 或者需要付出比预想中更高的代价 。
当然 , 除了与主机厂商合作以及投资造车新势力外 , 百度已经有了更好的选择——自己造车 。 目前 , 造车相关部署已在逐渐落地 。 但是在为造车狂欢之前 , 对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有更为清醒的认知 。
第一 , 百度的能力边界 。 造车是一项系统工程 , 难度极高 , 即便与吉利合作 , 百度能否解决一系列挑战 , 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
第二 , 2020年新造车日子风光无限 , 几家公司都走出了至暗时刻 , 但在此之前 , 它们也都经历了艰难的爬坡期 , 百度在此时入场可以面对更成熟的市场 , 但它也必须面对先入局者已经有先发优势的现实 。 考虑到造车的周期性 , 百度造车业务在量产后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理想结果 , 同样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
第三 , 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 , 百度的耐心能持续多久?过往经验已经表明 , 新造车资金消耗巨大 , 今日的百度老业务成长性有限 , 新业务营收体量不大(百度AI解决方案年化收入约130亿元 , 数据来源百度2020 Q4财报) , 余粮不足便会影响投入“明天”的决心 。 过去几年 , 百度剥离O2O业务、出售去哪儿股份、对AI业务的战略反复 , 都很难体现耐心二字 , 造车能否打破百度的焦虑怪圈 , 存在最大的不确定性 。

|回港上市,百度值得被重估吗?
文章图片
图7/7

整体来看 , 市场支持百度增长的逻辑没问题 , 但是现实世界里 , 用钱投票的投资者最终是为业务的真正价值买单 , 而不是只落在口头或纸面的口号买单 。 而且 , 当下已经显露的更危险信号是 , 是否ALL in AI , 更多似乎基于市场情绪 , 而非对公司战略和业务的深入分析 。
如果一家公司精力不放在业务本身 , 而是放在讨投资者欢心上 , 那繁荣无论如何很难长久 。 毕竟 , 潮水总会褪去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