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文章图片
图1/10

_原题是: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作者|Eastland
头图|《喜剧之王》
3月21号 , 虎嗅热文《张坤的神话不可持续》发表后 , 有读者留言称“基金经理都是人中龙凤 , 哪个不是名校毕业……”对明星基金经理的膜拜之情溢于言表 。
虎嗅日常臧否的互联网公司 , 哪个不是人中龙凤扎堆 , 更不要说创始人 , 没有人跳出来说“我的偶像是刘强东、雷军、黄峥……”
虎嗅对公募基金关注较少 , 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规模太小 。 虎嗅关注的互联网公司市值动辄几百上千亿美元 , 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2020年末才膨胀到100亿美元出头;
二是过于简单 。 不说阿里、腾讯这两家十几万人服务十几亿人的“商业帝国” , 也不说美团、百度、京东、小米等巨头 , 就是携程、好未来、顺丰的年报 , 动辄满满当当几百页 。 基金经理全年买的股票打不满小半张A4纸 。
鉴于读者对公募基金话题感兴趣 , 破例对刘彦春、张坤两位明星基金经理的代表作进行比较分析:一是刘彦春操盘的“景顺长城鼎益混全(LOF)” , 代码162605(本文简称“鼎益”);二是张坤操盘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 , 代码110011(本文简称“中小盘”) 。
“鼎益”基金净资产被反超
2015年7月9日 , 张继荣离开管理5年又294天的“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基金 。 近六年间 , 他操盘的基金回报率为30.19% 。
2015年中报披露 , 截至6月30日基金单位净值为1.739元 , 较三年前增长109.5% , 跑赢比较标准52.56%个百分点 。 但这其中32.25个百分点是2015年H1赚到的 。 2015年的牛市给了张继荣一个台阶 。
张经理离职前的季度(2015年Q2) , “鼎益”遭遇大规模赎回 。 期末份额、净资产分别为13.96亿份、24.27亿元 , 净资产环比减少45.5% 。
张继荣离任前短短六个交易日 , 基金单位净值暴跌25% 。 刘彦春接手的那天(2015年7月10日) , 基金单位净值为1.354元 。
尽管如此 , 刘彦春接手的“鼎益”不能说是个“烂摊子” , 至少净资产规模比张坤操盘三年的“中小盘”有明显优势——截至2015年9月末 , “鼎益”和“中小盘”的基金净资产值分别为16.9亿元、9.2亿元;份额数分别为12.7亿份、3.86亿份;份额净值分别为1.336元、2.378元 。
在2015年9月末这个起点 , “鼎益”基金净值为“中小盘”的184% 。 到2016年9月末 , “鼎益”基金净值为“中小盘”的96% , 绝对金额相差不足9000万元;再到2017年9月末 , “鼎益”基金净值仅为“中小盘”的43% 。
不到两年 , 刘彦春就输掉了规模 。 倒不是能力问题 , 而是与操盘者对基金最佳规模的把控有关 。 毕竟“盘子”越大 , 获得高额投资回报的难度越大 。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文章图片
图2/10

随后的三年(2018~2020年) , “鼎益”基金净资产与“中小盘”的比例略有波动 , 但绝对金额相差越来越大:2020年9月末接近200亿 , 2020年末达到265亿 。
“中小盘”累计份额净值增长率胜出
份额“净值”与“累计净值”的差别在于:前者是某一时点单位基金的净值;后者是将分红“还”给份额(相当于对股票价格进行复权) , 更准确地反应基金经理的业绩 。
我们以2015年三季度末为起点 , 此时“净值”与“累计净值”相等(与基金公布的累计净值数额不同 , 因为设定的起点不同) 。
2015年9月末至2016年9月末 , “鼎益”累计份额净值增长12% , “中小盘”增长24%;
2017年9月末 , “鼎益”累计份额累计增长29% , “中小盘”累计增长57%;
2018年9月末 , “鼎益”、“中小盘”累计份额增长分别为39%、78%;
截至2020年末 , “中小盘”累计份额净值达10元 , “鼎益”仅为4.1元 , 较起点的增幅分别为320%、209% 。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文章图片
图3/10

张坤的“完胜”似乎推翻了“盘子越大获得高额投资回报越难”这个规律 , 其实是基金“抱团”造成的反常现象 。
基金净资产增长的第一动力是基民申购
基金净资产和份额净值的增长 , 不仅取决于投资收益 , 还与基民净申购正相关 。
因2020年报尚未披露 , 本文对2016~2019四个年度的数据进行分析 。
2015年末 , “鼎益”、“中小盘”基金净资产分别为19.1亿、9.8亿 。
我们分别看看 , 亏钱年份、赚钱年份两只基金净资产规模的变化 。
1)亏钱年份——2016年、2018年
2016年两家投资收益都不理想:
“鼎益”亏1.2亿 。 基民申购使基金净值增长26亿 , 基金拿27.5亿分红 , 相当于“还给”基民1.5亿 。 算下来基金净值减少2.7亿 , 年末降到16.4亿 。
“中小盘”投资赚9500万 。 基民申购使基金净值增长8.1亿 , 没有分红 , 算来下基金净值增加9个亿 , 年末达到18.8亿 。
“鼎益”还钱、“中小盘”拿钱 , 一出一入相差10亿 , 后者规模首次领先 。
下一个表现不佳的年份是2018年:
“鼎益”投资亏损6.8亿 , 份额净值回撤16.8%;基民申购使基金净值增长11亿 , 基金8100万分红 , 算下来基金净值增长3.4亿 , 年末增至28.4亿 。
“中小盘”投资亏损17.3亿 , 份额净值回撤14.3%;基民申购使基金净值增长57.3亿 , 没有分红 , 基金净值增加40亿 , 年末达到85.8亿 , 相当于“鼎益”的3倍 。
2)赚钱年份——2017年、2019年
2017年“鼎益”投资净赚8.5亿 , 基民申购使基金净值增长900万 , 没有分红 , 基金净产增加了8.55亿 , 其中99%来自投资收益 。
“中小盘”投资赚13.6亿 , 基民申购使基金净值增长18.6亿 , 分红5.15亿 , 基金净值增加27亿 , 投资收益、基民贡献各占一半 。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文章图片
图4/10

2019年“鼎益”投资收益27亿(份额净值增长率69.04%) , 基民申购使基金净值增长29.5亿 , 分红3.25亿 。 基金净资产增长了53.2亿 , 达到81.5亿 。 其中 , 投资收益占51%、基民贡献占49% 。
2019年“中小盘”投资赚64.5亿(份额净值增长率65.34% , 比“鼎益”低3.7个百分点) , 基民申购使基金净值增长53.4亿 , 分红17.25亿 , 基金净值增加超过100亿 。 其中 , 投资收益占64%、基民贡献占36% 。
2016~2019四年间 , “鼎益”投资赢亏相抵后净赚27.4亿 , 基民净投入(扣除分红)为35亿;
同期“中小盘”投资净赚61.7亿、基民净投入115亿 。
“鼎益”净资产规模被“中小盘”反超的根本原因在于营销策略:2016~2019四年间 , 刘彦春向基民索取35亿 , 张坤索取115亿 。
基民的投入不仅直接推高基金净资产 , 还让操盘者有更大的本金去博利润 。
四年间 , 两只基金投资收益分别为27.4亿、61.7亿 , 张坤领先的关键原因是本金多 。 因为采取“抱团”模式 , 对“核心资产”基本只买不卖 , 资金量越大反而越安全 。
总之不论赚钱、赔钱 , 基民真金白银的投入都是支撑基金净资产增长的第一动力 。
3)2020年季度数据
2020年Q1 , 张坤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申购、赎回分别为11.34亿份和17.81亿份 , 份额净减少6.47亿份 , 按季度起止日均值(4.82元/份)估算 , 资金净流出31.2亿;
刘彦春的“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申购、赎回分别为7.34亿份和23.71亿份 , 份额净减少16.37亿份 , 按季度起止日均值(1.73元/份)估算 , 资金净流出28.3亿;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文章图片
图5/10

2020年Q2~Q4 , “易方达中小盘混合”资金净流入分别为2.6亿元、50.7亿元和37.4亿元 , 全年基民申购净流入59.6亿元(精确金额以基金年报为准) 。
2020年Q2 , “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申购资金净流出5.5亿元 , Q3、Q4净流入分别为9.8亿元和27.7亿元 , 全年申购净流入3.7亿元(精确金额以基金年报为准) 。
总结一下:截至2020年末 , “易方达中小盘”基金净资产比“景顺长城鼎益”高265亿 。 但张坤比刘彦春多向基民“索取”了大约136亿(2016~2019四年间80亿元 , 2020年约56亿元) 。 基民投入的资金不仅直接推高基金净资产 , 还可产生投资收益 。
共同偏爱——可以入“入口”的个股
观察两位基金经理持仓的个股 , 发现他们都偏爱可以“入口”的个股 , 白酒、医药、农牧渔 。
2018年Q1~2020年Q4十二个季度当中 , “鼎益”持有白酒、农牧渔个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51%;“中小盘”持有白酒、医药个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为55% 。
1)主线:白酒
2018年Q1 , 在“中小盘”的十大重仓股中 , 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占净值比例均超过9% , 合计28.2% 。 这是张坤的一贯风格 , 他操盘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也常年顶格配置这三只白酒股;“鼎益”也“好酒” , 只不过用洋河股份替代了五粮液 , 三只白酒股合计占基金净资值22.8% 。
2019年Q2 , “中小盘”在“茅、五、泸”之外重仓山西汾酒、洋河股份、水井坊 , 六只白酒股市值占基金净值的43%;“鼎益”不甘示弱 , 重仓七只白酒股 , 总市值占基金净值的42% 。
2020年 , 张坤的“中小盘”达到疯狂的程度 , Q2、Q3六只白酒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分别达到43.8%、45.1%!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文章图片
图6/10

过往十二个季度、八个季度、四个季度 , “中小盘”持有白酒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分别为36.9%、40.4%、41.4%;“鼎益”的这三个数据分别为34.1%、36%、33.7% , 均显著低于“中小盘” 。
2)辅线:医药、农牧渔
“中小盘”医药类个股
除了白酒 , 张坤比较关注医药、健康类个股 。 2018年Q1 , “中小盘”十大重仓股中复星医药、爱尔眼科、恒瑞医药、华兰生物四只个股市值合计占基金净值的26% 。
2018年Q2 , 四只医药股都获得不同程度增持 , 但由于基金净值环比增长超过60% , 医药股占比反而下降 。
2018年Q3 , 张坤清空复星医药和恒瑞医药 , 增持华兰生物 , 减持部分爱尔眼科 , 医药股占基金净值比例跌至11% 。
接下来的两个季度 , 华兰生物、爱尔眼科只买不卖 , 到2019年Q2买入天坛生物、药明康德等个股 , 医药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回升到20% 。
2020年Q1 , 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爱尔眼科在十大重仓股中分居第一 , 第六、第八位 , 合计占基金净值的24% 。
2020年剩下的三个季度 , 张坤清空华兰生物 , 将基民投入资金主要用于增持白酒股 , 医药股市值占比缓慢下滑到16% 。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文章图片
图7/10
“鼎益”农牧渔类个股
刘彦春对农牧渔的高度重视 , 主要体现在2018年Q4~2020年Q1这六个季度 , 相关个股合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最高达到28% , 仅仅比白酒股低3个百分点 。
2020年Q1 , 刘彦春清空温氏、牧原两个“猪” , 躲过一波下跌 , 应该点赞 。 到2020年Q4 , “鼎益”的农牧渔股票占基金净值的比例仅为6% 。
刘彦春还有一条“战线”是文具、家电 , 2020年Q2持有的美的集团、晨光文具市值合计占基金净值的13.7% 。
刘彦春操盘“鼎益”期间 , 十大重仓股中也常出现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医药类股票 。
总体而言 , 刘彦春的风险分散性比张坤要强 , 代价则是在“白酒牛市”中的收益落于下风 。
3)回撤中谁的表现好
2021年春节过后 , “鼎益”和“中小盘”基金份额净值均出现大幅度回撤 。
我们以节后第一个交易日(2月18日)收盘收后基金份额净值为100% 。 张坤操盘的“中小盘”2月25日就出现21%回撤 , 3月9日最大回撤达29% 。 相对而言 , 刘彦春操盘的“鼎益”回撤要温和一些 , 最大回撤也出现在3月9日 , 幅度24%、比“中小盘”少5个百分点 。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文章图片
图8/10
“鼎益”十大重仓股回撤情况
以2020年12月31日(基准日)收盘价为100% , 我们发现“鼎益”十大重仓库于2021年2月18日冲到最高点后 , 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 。 截至3月12日收盘 , 有3只股票的相对价格高于100% 。 假设没有任何买卖操作 , 2月18日十大重仓股市值较基准日高17.6亿 , 3月12日较基准日低5.1亿 。
3月12日较2月18日 , 十大重仓股市值损失22.7亿 , 幅度为14.8% , 小于同期基金份额净值的实际回撤幅度(18.1%) 。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 , 例如申购、赎回对净值的影响 , 调仓换股错过反弹或者踩到“新雷” 。 不做回撤反而小几个百分点 。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文章图片
图9/10
“中小盘”十大重仓股回撤情况
别看“中小盘”仅持有十只股票 , 却踩中三个雷:白酒、医药股跌得最狠的通策医疗、因修订机场免税协议致连续跌停的上海机场 。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
文章图片
图10/10

据测算 , 如果一股不卖 , 3月12日十大重仓股市值比2月18日少60亿 , 基金净资产回撤幅度将达到32% 。 而实际回撤幅度为25.4% , 说明张坤“跑得快” , 减轻了基民的损失 。 (注:“中小盘”2月25日开始暂停申购 , 并实施每10份派现9元的空前分红 。 在资金只出不进的情况下 , 基金经理必然大幅减持股票) 。
但是 , “夺路而逃”加剧股价向下波动 , 损害其它股东的利益 。
不必神化基金经理
普通投资人把资金委托给基金是理性的选择 。 毕竟术业有专攻 , 股民自己操作牛市赚的不如基金经理多 , 熊市赔的不比基金经理少 , 还耽误时间、影响情绪 。
但买基金要冷静分析持仓情况 , 不要盲目崇拜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 。 不妨把基金经理视为网约车司机——信任其专业能力和操守 , 但不必下跪 。
飞机失事后 , 通过黑匣子分析事故原因非常有必要 , 绝不是“马后炮” 。 同样 , 对明星基金经理的错误也应当复盘 。 不要用一句“事后诸葛亮”拒绝批评 。
以张坤的“中小盘”为例 , 白酒股市值占基金净资产的40% , 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不明智 。 用基民的钱为个人博名利 , 赌输了赔钱吗?
再比如上海机场(所谓的“机茅”) 。 2020年Q2、Q3疫情期间 , “中小盘”还在增持(Q2持有1580万股、Q3增至1960万股、Q4增至2180万股 , 市值高达16.5亿) 。
结果 , 上海机场2020年营收同比下降60.7%、净亏损12.67亿(2019年净利润50.3亿) 。 因与日上免税行重签的协议将“比例提成”改为“保底+定额‘提成’” , 严重限制了“想象空间” , 股票连续跌停 。
张坤从2016年就开始大举买入 , 对上海机场绝不陌生 。 他对2020年上海机场业绩有没有预判 , 对与日上免税行重签协议之事毫不知情?指望张坤带基民躲过这个雷 , 不算苛求吧?
还有通策医疗(所谓的“牙茅”) 。 这家主营口腔医疗的连锁机构也是明星基金经理云集的“抱团股” 。 2020年H1营收7.4亿、净利润1.45亿 , 市值一度被炒到1200亿 , 在很大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业绩增长 。
通策医疗三季报显示 , “中小盘”为第四大股东 。 截至2020年末 , “中小盘”持通策医疗股票市值25.7亿 , 占基金净资产的6.41% 。 按最新股价并假设一股没卖 , “中小盘”持通策医疗股票的市值较2020年末减少约3亿元 。
不是说张坤不该买茅台、买上海机场、买通策医疗 , 他有他的道理 , 普通投资者买或不买也有自己的道理 , 不见得张坤一定高明 。 赚钱、赔钱都在情理之中 。
打个比方 , 王卫、刘强东能领导10万人 , 您一定不能 。 张坤能看出茅台是只好股票 , 您也一定不能吗?
对基金经理寄予过高期望 , 甚至把他们视为点石成金的赵公明 , 对张坤、刘彦春们也不是好事 , 放过他们吧 。
【虎嗅|不必神化基金经理:放过张坤、刘彦春吧】(本文由虎嗅荣晓辰协助整理数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