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还没死?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还没死?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青山白鹭
来源:BT财经(ID:btcjv1)
还记得当年王思聪在朋友圈写下的那句话吗:“如果共享充电宝能成 , 我直播吃翔 , 立帖为证 。 ”
2017年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认为共享充电宝有上百亿元市场 , 随即出资3亿元人民币投资街电项目 。 王思聪获悉后说出了这番话 , 王思聪的看法代表了大多数人 。 当时确实共享充电宝这一概念产品市场前景并不明朗 , 看似是王思聪和陈欧的对赌 , 其实也反映出市场普遍对共享充电宝这一项目并不看好 。
如今共享充电宝竟然挺过共享经济寒潮 , 而且活的还挺好 。 最新数据显示预计截至2020年 ,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3.3亿元 , 2019年全年用户规模达到1.5亿人次 。 陈欧的街电也成了聚美盈利最好的项目 , 是公认的行业第一 。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还没死?
文章图片
图2/4

不仅如此 , 3月13日怪兽充电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文件 , 拟在纳斯达克上市 , 代码拟定为“EM” , 承销商为高盛、花旗、华兴、中银国际 。 其招股书显示 , 怪兽充电用户超过2亿 , 已经连续两年盈利 。 招股书称 , 其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期 。
不知道“王公子”还记得几年前的“立帖为证”否?
都是什么人在用充电宝?
不管王思聪也好当时的市场也罢 , 对共享充电宝不看好合情合理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智能手机确实成为每个人和整个社会交互的纽带 , 涵盖衣食住行每个生活细节 , 在以往不带手机出门可能问题不大 , 在当下如果不拿手机出门可能你连小区都出入不了(扫码出示健康码) 。
对于共享充电宝 , 看似应用场景也不多 。 每个人的手机都是在家里充好电才出门 , 即使怕电量不够用 , 自己买个充电宝也很便宜 , 不仅携带方便还有各种个性化产品 , 为什么还有人会用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还没死?
文章图片
图3/4

BT君随即从社会不同的人群筛选了几位人士 , 来看看他们对共享充电宝的看法 。 为此 , BT君特地设计了灵魂三问:你会经常用到共享充电宝吗?你有喜欢的共享充电宝的品牌吗?你觉得目前共享充电宝有什么缺陷或者弊端吗?
A先生是某大型企业的商务主管 , 每天都外出和客户洽谈对接 , 手机的使用频率非常高 , 当然也绕不开手机续航问题 。
A先生谈到工作时这样说:“平时开展业务必须要用到手机 , 手机就是吃饭的家伙 , 平时不是在见客户就是在见客户的路上 , 甚至面对面和客户谈话 , 手机上还要回复另一个客户的问题 , 手机如果没电就全完了 。 ”
对于第一个问题 , A先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 问及为什么在自己也有充电宝的情况下还会用到共享充电宝 , A先生无奈的回答:“平时包里必须准备的东西已经够多了 , 比如工作要用到的名片夹、客户名录、公司宣传页、公司价目表等文件 , 在上海这个鬼天气还必须要带雨伞或便携雨靴 , 我自己有充电宝 , 但忙起来经常忘记充电 , 另外我最忙的时候用充电宝不是用一个 , 而是一个接一个的才够用 。 ”
第二个问题A先生回答的很干脆 , 有哪个品牌我用哪个 。 A先生觉得共享充电宝的缺点是:“不是每个商家都有 , 很不方便 。 ”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还没死?】B女士是一位追赶潮流的大学毕业生 , 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她平时很爱逛街购物、很爱和朋友出去玩 。
当谈及会经常用到共享充电宝吗?B女士笑着说:“当然会啊 。 ”原因是 , 因为太马虎所以经常忘记给手机充电 , 出门时手机电量就是红色预警状态 , 不用共享充电宝基本上没法出门 。
B女士还强调:“我这个人特别马虎 , 不光忘记给手机充电 , 甚至会经常忘记把借的共享充电宝给还回去 , 这不 , 家里还有三个呢 , 押金已经全部扣了 。 ”
问及对共享充电宝品牌忠诚度 , B女士说:“我对品牌没太多要求 , 只是现在的造型都太丑了 , 不能设计的好看点吗?”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不满 , B女士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归还方法能不能更人性化?能不能上门收取?
第三位被调查者是一位全职妈妈C女士 , 在开始询问之前 , BT君想当然的认为 , 这个人群基本上用不到共享充电宝 。
但是C女士很肯定的说只要外出肯定会用到共享充电宝 , 原因很简单 , 孩子经常会玩自己的手机 , 有时刚到商场就没电 , 连购物结帐都没有办法完成 , 只能扫一个共享充电宝备着 。
C女士还谈到共享充电宝的定价 , 其实平日自己还很节俭 , 有时候买菜都会因为1元左右和商家讲半天 , 但是对共享充电宝来说 , 生活这么多麻烦事 , 不会为一个手机充电考虑太多 , 反正也不贵只要一两块钱 , 只要方便就好 。
对于共享充电宝品牌选择C女士没有太在意 , 但是她对共享充电宝一个缺点却十分在意 , C女士说 , 因为自己有点洁癖 , 用共享充电宝经常会用手帕纸包起来用 , 但是还是觉得太脏了 , 特别是有的品牌面向市场比较久 , 真的是又旧又破 , 自己的孩子是绝对不允许接触的 。 希望每个共享充电宝品牌都能定期为产品消毒 。
为什么共享充电宝活下来
能让共享充电宝在夹缝活下来 , 并且活得好的原因有三点:使用高频、入口普及、产品轻量化 。
当所有产品还在为用户设计消费场景、应用场景时 , 充电宝天然带有一种工具属性 , 它不需要设计任何应用场景 , 因为每个人都需要 , 换句话说 , 只要你使用手机 , 只要你在当下的社会中出行、购物、饮食、甚至社交你就会用到充电宝 。

|共享充电宝为什么还没死?
文章图片
图4/4

也正是因为其工具属性太强 , 每个使用的用户都不会太在意它的品牌 , 只要可以用即可 , 这和上述的调查结果也相符 。
据业内人士指出 , 充电依然是手机用户刚需 。 因为近年碎片化场景的应用增长 , 短视频等应用占用时长扩大 , 用户的电量焦虑较之两三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 电池技术的进步没有赶上实际应用的迭代 。
让共享充电宝真正闯入每个人的生活的 , 是它的入口 , 包括支付入口和存取入口 。
像支付宝、微信支付这种基础设施已经得到全民普及 , 共享充电宝的支付入口建立在这一庞大基础上 , 给其带来了相当便利的跟风效应 , 用户不用培养 , 所见即所会;支付便捷 , 用完即扣款 。
另外存取入口也相当成功 , 线下铺设存取点相当广泛 。 随便哪个商场、餐厅、影院、酒店甚至是美容美发的店铺都可以见到共享充电宝 。 共享充电宝能够快速在各大商场和酒店之中铺设成功 , 说明不论是商家还是用户都愿意接受 , 甚至有的店铺为了方便顾客主动要求共享充电宝设点 , 这也为共享充电宝缩减大量的资金成本 。
共享充电宝第三个让自己活下来的原因 , 也是其天然优势 , 就是产品轻量化 , 轻量化的产品可以让用户更便携 , 存取更方便 , 也会让运营资金轻量化 , 更容易实现盈利 。
相比其他共享经济的产品 , 轻量化共享充电宝无疑是没有门槛的 , 用户无需培训 , 市场无需培养 , 拿到装包里就可以走 , 不用考虑像共享单车或共享汽车那样的停车点 , 还车点 , 是否有驾照 , 甚至还要考虑是否超出使用范围 。
对于共享经济中出现的押金“压死”项目(比如共享单车) , 共享充电宝成功”避坑” 。 在共享充电宝风潮刚刚起步阶段 , 大部分共享充电宝品牌就设置借助芝麻信用分免押金 , 交押金环节是所有共享经济中用户最厌恶环节没有之一 。 还记得小黄车OFO退押金时用户排的长队吗?有的消费者甚至都闹到了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 直至OFO破产 , 很多用户都没有拿到属于自己的押金 。
另外共享充电宝的轻量化 , 也让其运营成本变得非常低 。 共享充电宝的投放大多数是在酒店、餐厅、酒吧、商场等室内场景中 , 因此共享充电宝损耗率非常低 。 共享单车后期耗损情况可比共享充电宝大得多 , 数据显示各类共享单车的损耗率高达20% , 共享单车被毁坏 , 被抛弃 , 被卖到废品站之类的新闻频频曝出 。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 , 一台共享单车的维护费用在每月10元以上 , 单个充电宝的维护成本仅仅是每月不到2元 。 共享充电宝制造成本更低、回本周期更短 。 据报道 , 热门商区内一个充电宝仓道平均可产生4-6个订单 , 每单流水4-5元 , 除去运营成本、商家成本及折扣成本 , 共享充电宝企业的利润率能达到20%以上 。
有分析人士指出 , 共享充电宝还有一个活下来的因素 , 几乎没有监管成本 , 存在即合规 。 像其他共享经济比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 , 要受到政府的很多约束 , 特别是共享电单车 , 在一些城市合规 , 一些城市却不合规 , 造成了企业发展的政策困境 。
共享充电宝前景
从2015年左右起始 , 国内市场爆发了一波共享经济热潮 。 各类共享经济项目“群魔乱舞” 。 比如共享房间、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 , 共享打印机、共享纸巾、共享体重秤等等 , 甚至还有搓澡的大爷也可以共享令人眼花缭乱 。
如今共享潮热退去 , 这些项目纷纷折戟沉沙 。 共享单车市场已经接近崩塌 , 共享汽车无人问津 , 在共享经济很多项目都变成一地鸡毛情况下 , 共享充电宝却活的越来越好 , 甚至出现了规模化盈利 。
不论王思聪怎么想 , 陈欧的街电成了聚美盈利最好的项目 , 也是公认的行业第一 。 随着怪兽充电宝上市 , 其他共享充电宝企业应该都在摩拳擦掌 , 时刻准备着登陆资本市场 。
根据艾媒数据 , 目前基本形成了以街电、小电、来电、怪兽充电为主导的“三电一兽”格局 。 其中街电、小电科技、怪兽充电、来电科技的用户份额分别为40.5%、23.6%、20.9%、11.7% 。
最新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 , 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元 。 从当前布局来看 , 多出现在一、二线城市 , 但三、四线城市也同样强烈 , 共享充电宝行业仍有下沉空间 。
目前共享充电宝相关企业 , 一方面正加紧扩张市场份额 , 另一方面也不断在技术和产品形态上进行升级迭代 , 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
但是BT君要指出的是 , 共享充电宝在良好发展势头下也有隐忧 。
不可否认 , 共享充电宝的护城河并不高 , 陈欧能做的事 , 放在“互联网大鳄”身上也能做 , 不论从技术研发上还是从生产上看 , 都没有什么专利门槛 。 虽然现在行业的“潜规则”规定 , “一个商铺只会让一家共享充电宝进入” , 但是这对资本力量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
另外一些共享充电宝品牌可能急于利润扩大化 , 价格肆意更改对用户造成伤害 。 在一些社交平台或者贴吧上随处可以搜到 , 用户对共享充电宝悄悄涨价表达愤怒的不在少数 , 粉转黑的用户不计其数 。 有网友人表示 , 随便过个节就涨价1块钱、一小时10块钱的共享充电宝也遇到过 , 如果还不上就扣押金 , 自己再也不想用了 。 还有用户称在使用共享充电宝的过程中 , 遇到了不透明的隐形扣费 。
警方的网络安全专家表示 , 用户在使用共享充电宝的时候 , 有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 。 共享充电宝会泄露手机通讯录、照片等隐私数据 , 因为被一些非法分子改装之后加入了芯片 。 还有充电宝本身的质量及使用故障问题 , 频繁充放电导致一些旧的共享充电宝有安全隐患 , 出现自燃、甚至爆炸的事件 , 此类新闻也经常见诸报端 。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 , 很多创业团队都把共享充电宝当成了赚快钱 , “忽悠”资本的起步项目 , 这对资本市场的信任有巨大的伤害 。 你以为一些共享充电宝项目是死掉了?其实不然 , 他们只不过赚到钱 , 拿到投资以后改做别的 , 比如去做共享电子秤、共享健身器械等 , 当市场开始饱和 , 他们就会选择下一个新的项目 。 在这些市场渠道相通的情况下 , 更换项目可以做到快速的复制推广 。
手机电池在得不到迭代的情况下 , 共享充电宝的市场还有进一步的下沉空间 , 但是如果共享充电宝的“龙头企业们”不能高瞻远瞩 , 在服务、应用方面进一步推陈出新 , 本来就“护城河不高”的共享充电宝 , 或在真正的“大鳄”入场后丢盔弃甲 。
另外每家共享充电宝企业的服务和产品大同小异 , 用户忠诚度不高 , 也是亟待面对的问题之一 , 就像B女士说的 , 推出个性化的充电宝 , 也是赢得年轻人市场的方法之一 , 毕竟当下赢得年轻人喜爱就是赢得一切 , 不是吗?

    推荐阅读